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雨水集蓄"是西部干旱地区一种古老的取水方式,通过对该取水方式的考察和介绍可知:中国的水权制度之构建离不开对中国特有国情的考察;应对水权概念、客体再认识,雨水集蓄客体是雨水资源;雨水集蓄是解决西部旱区环境生态问题的突破口;雨水集蓄权是生存权之一.  相似文献   

2.
雨水集蓄的若干立法设想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缺水地区人民的雨水集蓄权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权,属于水人权范畴;人们取得雨水的方式应该是先占,雨水收集人对雨水行使完全的所有权全能;集蓄雨水具备了市场化的基本前提。在现阶段,雨水集蓄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已经能够相当完善,但是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雨水集蓄的上述若干特征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和体现。  相似文献   

3.
雨水集蓄利用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传统技术,尤其在当今,对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生活、农业用水具有重要意义.但时至今日,关于集蓄雨水的所有权的法律规定还几近空白.因而确定其所有权归属,成为雨水资源利用之必须,也为法律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我国西北丘陵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改进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雨水集蓄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就地拦蓄雨水径流、拦截分散地表径流、拦蓄径流泥沙、水土保持效果十分显著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该系统经济、高效地利用雨水,通过改变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方式和蓄水的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北丘陵沟壑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干旱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当前城市雨水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雨水系统管理的发展趋势,指出分散管理、雨污分流,通过集蓄、缓存、下渗等手段安排好雨水的水文循环之路,实现雨水系统的科学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集蓄雨水解决缺水问题,解决干旱问题,进而解决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集水、贮水、灌溉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并且把它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集水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城区雨水利用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世界范围内快速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缺水、水污染、洪涝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践证明实施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有效手段。北京市属于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的资源型重度缺水大都市,水问题可以概括为水少,水多,水脏。本文阐述了城市雨水利用的内涵,探讨了城市雨水利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北京市雨水利用分为3个发展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81年~1999年),深入研究与示范工程阶段(2000年~2005年),大范围推广实施阶段(2006年至今)。北京市2007年共完成267项新建雨水利用工程,雨水利用主要包括三大主要类型(集蓄、渗透、综合利用);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郊区多于城区,郊区以蓄水池为主,城区以入渗为主;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收益/费用比值α(EV/PV=2.81)大于1.0,雨水利用综合效益非常显著。最后,通过对北京市雨水利用情况的分析,认为雨水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即行政命令多,市场调节少;利用的“点”多,“面”少;关注“量”多,“质”少;宣传多,规范少。因此,在今后的雨水利用中,需要加强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注重雨水的联合利用和水质控制,完善雨水利用相关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在我省乐都县浅山干旱山区开展了雨水集蓄大田补灌和蔬菜微灌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大田补灌可增产50%以上,露地蔬菜微灌和塑料大棚蔬菜滴灌也取得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广阔前景、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倡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将雨水集用纳入城市规划,积极推广雨水集用技术,让天降雨水赐福人间。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是对传统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深刻反思的成果,是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大型重工业城市之一,人口众多、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以建设沈阳海绵城市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集蓄与利用方案以及实施重点,为沈阳市乃至国内海绵城市的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光辉 《资源科学》2004,26(7):19-25
山坡地区遇上连日暴雨时,不但引起土壤冲蚀和山崩,更易造成径流集中,使洪峰径流量大幅增加,带来下游地区严重洪水及泥沙灾害。而雨水贮集可以有效的减少径流量,进而达到防洪减灾的效果,所收集来的雨水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利用,如农田灌溉,或者引至社区作为浇花、洗车、冲厕等用途,达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选择汐止市为仿真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式(AGNPS)仿真分析出合适的雨水贮集设施设置地点。该研究设计在一定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坡度等适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限制条件,利用AGNPS的特性,由计算机筛选出符合限制条件的地点。一共在研究区526个方格中找到36个方格符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的地点,这些方格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集水区的上游地区。因此确信可以利用AGNPS模式来做为自动选址的方法,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相似文献   

12.
卢光辉 《资源科学》2004,26(Z1):19-25
山坡地区遇上连日暴雨时,不但引起土壤冲蚀和山崩,更易造成径流集中,使洪峰径流量大幅增加,带来下游地区严重洪水及泥沙灾害.而雨水贮集可以有效的减少径流量,进而达到防洪减灾的效果,所收集来的雨水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利用,如农田灌溉,或者引至社区作为浇花、洗车、冲厕等用途,达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选择汐止市为仿真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式(AGNPS)仿真分析出合适的雨水贮集设施设置地点.该研究设计在一定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坡度等适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限制条件,利用AGNPS的特性,由计算机筛选出符合限制条件的地点.一共在研究区526个方格中找到36个方格符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的地点,这些方格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集水区的上游地区.因此确信可以利用AGNPS模式来做为自动选址的方法,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2月初,水利部传来消息称,2019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将超过90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量占到80%以上,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成效明显。常规水源,大家都不陌生。而非常规水源,涵盖的是除常规水源以外的一切其他水源,主要包括再生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矿坑水等。作为常规水源的重要补充,非常规水源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国目前在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现状如何?未来在加快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方面有哪些新实践、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以郑州海绵城市雨水资源作为研究方向,探讨雨水径流系数对雨水利用方面的影响程度。首先,给出径流系数概念,根据降雨与径流的关系获知影响径流系数的主要因素为降雨、产流及汇流,同时利用上述关系可将径流系数具体区分为雨量径流系数及流量径流系数,其中前者包括瞬时雨量径流系数、场次雨量径流系数和年平均雨量径流系数,后者包括瞬时流量系数和峰流量径流系数,为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提供理论支持;其次,采用极限强度法对降雨初期弃流雨水量进行分析,提出雨水储存池容积计算法,对集水量、用水量等各种水量进行计算,从而达到雨水水量利用平衡的效果。实验表明,利用径流系数可为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广西北部湾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三个城市的灰色基础设施的雨洪快排系统己经不能满足抵御市雨洪灾害。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快速提高城市防洪(潮)系统和城市小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完善城市小排水系统,下大力气建设城市微排水系统,恢复城市水循环,重点解决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问题,以消除日趋严重的内涝灾害。在后续规划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的长期性和严重性,气候变化造成的不断增加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并在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中介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将雨水更多地蓄滞下来,树立排蓄结合的规划理念,恢复和保全山、水、林田、湖的自然格局,健全城市大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能吸、蓄、渗、净,用水时能将净化的雨水循环再用,使城市弹性顺应雨水环境。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强调低影响开发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新型绿地系统区别于传统城市绿地,本文对LID理念下新型绿地存在的雨水处理不先进、海绵化程度不明显、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水资源匮乏和恶化的严峻现实出发,首先梳理了基于水利用范畴的城市发展演变,强调了景观设计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从雨水收集利用的源头、传输过程和终端3个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雨水资源化景观模型。通过小区景观雨水系统分布平面图,清楚直观地展示了屋顶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被浅沟和景观湖的配置,实现了城市雨水从源头、传输到终端的全过程利用。然后,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景观雨水系统的综合效益。为了验证城市采用景观学方法后雨水资源化的综合效益,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Vague集理论进行有效评价。最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改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指明了方向,避免市政雨水工程的盲目无序建设,更好地节约城市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蒋涤非  邱慧  易欣 《资源科学》2014,36(1):65-74
从水资源匮乏和恶化的严峻现实出发,首先梳理了基于水利用范畴的城市发展演变,强调了景观设计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从雨水收集利用的源头、传输过程和终端3个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雨水资源化景观模型。通过小区景观雨水系统分布平面图,清楚直观地展示了屋顶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被浅沟和景观湖的配置,实现了城市雨水从源头、传输到终端的全过程利用。然后,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景观雨水系统的综合效益。为了验证城市采用景观学方法后雨水资源化的综合效益,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Vague集理论进行有效评价。最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改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指明了方向,避免市政雨水工程的盲目无序建设,更好地节约城市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城市公园内的雨水收集与利用为研究方向。分析城市内涝、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成因,阐述了在水资源匮乏、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前提下,收集利用雨水的重要性。通过列举一些在对雨水收集利用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这一方向探索研究的必要性,并在参阅专业文献和借鉴成功案例之后,总结出了在城市公园中如何实现雨水有序组织收集并利用的具体可行措施,形成了一套应用体系。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分析地块的基本特征,选择适合的雨水收集利用的方式方法,将下沉式绿地、人工湖、旱溪等元素融合进公园总体规划中,通过竖向的总体规划,将雨水有序组织,水质的过滤、沉淀,再由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利用。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的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套完整的,可持续使用的雨水收集与利用体系,以实际成果向人们证明在这一方向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面临着干旱缺水、洪涝、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严峻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生态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城市雨水利用问题,通过开发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针对雨水源、流、汇三个过程的生态设计,尽可能减少人为开发对场地水文过程的影响,实现雨水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