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宁夏镇是明代西北边防线上的重镇,驻守着大量的军兵,但是对于驻军的具体数额,学界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从《明会典》的相关记载入手,通过对明代史料的梳理,考订出宁夏镇在明初、嘉靖前期、嘉靖中期、隆庆初年和万历初年的驻军之数。  相似文献   

2.
嘉靖和晚明是明代九边说法形成与演变的两个主要时期.嘉靖时期形成了《九边图论》九边说法与《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这两种说法基本是明朝当时北边九大军镇体系的直接反映.由于形成较早,而且相对符合史实,故而较为流行.为以后诸多史籍所继承,且亦为诸版本《明史》所吸收,从而成为目前关于九边的一般表述.晚明时期形成了两类五种九边说法第一类九边说法将明初都司卫所纳入九边体系,第二类九边十六镇说法和九边七镇说法,体现出对原有九边说法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努力,但这两类九边说法由于形成较晚.影响不大.在入清以后,由于时代变换以及腹里军镇被忽视的缘故,这些说法逐渐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唐马湖军镇所在地,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一是宜宾县柏溪镇,一是屏山县新安镇.但二者实际上并不能绝对化,如果以高骈击败南诏军为界考察,前驻柏溪,后移新安.  相似文献   

4.
盛刚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59-60,63
碎叶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其设置年代历来说法不一,没有形成定论.本文主要从历史发展趋势、碎叶城的重要位置以及唐太宗的个人因素等方面出发,综合论析"碎叶军镇"初置于公元648年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宁夏镇直冲套虏,鞑靼不时由宁夏镇侵入内里,为此明廷于此设立宁夏镇进行军事屯田,修筑卫所堡寨以防鞑靼.卫所与堡寨成为清代乃至以后该地区城镇发展的基础.该区的方志对于研究宁夏城镇提供了参考,本文试从现有的几部方志来探讨明代宁夏卫所与堡寨的发展和时空分布,得出,明代卫所与堡寨是后来城镇发展的基础,它们大多设于正统、弘治和嘉靖年间.而空间上由于战争、地理的原因多集中于宁夏平原,沿长城、河流和交通要道一线.  相似文献   

6.
嘉靖和晚明是明代九边说法形成与演变的两个主要时期。嘉靖时期形成了《九边图论》九边说法与《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这两种说法基本是明朝当时北边九大军镇体系的直接反映。由于形成较早,而且相对符合史实,故而较为流行。为以后诸多史籍所继承,且亦为诸版本《明史》所吸收,从而成为目前关于九边的一般表述。晚明时期形成了两类五种九边说法:第一类九边说法将明初都司卫所纳入九边体系,第二类九边十六镇说法和九边七镇说法,体现出对原有九边说法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努力,但这两类九边说法由于形成较晚,影响不大。在入清以后,由于时代变换以及腹里军镇被忽视的缘故,这些说法逐渐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镇军,自(唐)李善作注以来,不但事实至今没有澄清,而且积误愈多。镇军当谁?若凭证据,诗中镇军非刘裕,非桓玄,而是实指刘牢之。  相似文献   

8.
镇戎军,为宋代防御西夏而设的军事重镇。同时,成为抵御西夏的前沿阵地。本文涉及镇戎军的建置、筑城、军事地位、隶属范围、军食来源等。  相似文献   

9.
宋夏对峙时期,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是北宋在宁夏军事防御前沿地带设置的一级军政合一的高级军事指挥机构。战争并没有将双方的各种交流彻底隔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仍有过充分地交流,有不少遗物传世。固原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就有一些较为珍贵的西夏文物,主要包括西夏铜牌、各类印鉴、西夏瓷扁壶等,它们是宋夏对峙时期留在镇戎军境内的文化遗存,体现了西夏历史时期各类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0.
镇戎军(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是赵宋政权在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也是公元十一世纪西夏封建政权向南扩充军事势力所面临的一个最大路障,它形势险要,兵家必争,素有“边陲要冲、塞上咽喉”之称。正因为镇戎军具有这种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它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讨,撰写了很多的史地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人也怀着对宋代镇戎军研究的兴趣,不揣学识浅陋,仅就它的长贰、官制以及镇堡城寨的置废,作一些浅薄的考察,错误与不妥之处定多,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辽东武官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多集中于探讨具体将领或将门。梳理辽东边疆危机相关史料,重点研究辽东武官集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分析李成梁等高级武官权势的构建过程及总兵系统对世官武职的吸纳等内容,探讨武官集团对辽东军政体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蹴鞠,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发展于汉魏,繁盛于唐宋,至明清渐衰落。汉魏时期的蹴鞠运动具有浓厚的对抗竞技性,作为军队训练的手段,受到统治者和军队的重视。唐代则向单纯的娱乐健身性发展,成为一大社会民欲,逐渐失去了军事竞技和训练的作用。宋代蹴鞠运动职业化,表演色彩浓厚,出现了专业组织。自明以后在宫中遭禁,转向民间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逐步兴起的中国工商业,经明初作了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后,在明中叶开始繁荣起来,它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市民商业活动的描写,尤其是对当时各种手工行业如酿酒、绘画褙裱、园艺、织造、首饰制作等情况的描写,是明代小说在取材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可以了解明代时我国早期工商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15.
据台湾学生书局印行的《明代登科录汇编》中殿试录的记载,对明代殿试考官的人数结构;读卷官、提调官、监试官、受卷官、弥封官、掌卷官、巡绰官和供给官等八种考官的人数、官衔、科举功名出生及所占比例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对殿试考官职位的高品级、各种考官来源上的京官化、考官荣誉头衔的高品级化、考官科举出身的标准化等四个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九百年前,宋徽宗以黔南路一统夜郎遗部五十个羁縻州,始建贵州防御使。从此,贵州防御使军政府发挥着捍卫南宋及元朝、明朝初年政权的军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人论兵是明代出现的重要现象。陈子龙作为晚明的著名文人,在诗词之外,还留下了以论兵为核心内容的《陈忠裕公兵垣奏议》。此书集中讨论南明时期的军队建设、防御体系、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可操作性。陈子龙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明代兵儒合流的历史趋势,一方面体现了文人“救民靖国”的战争观和把兵学儒学化的论兵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南明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具有文学、军事、历史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代驸马都尉沐昕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是明代的勋臣贵戚,但《明史》、《明实录》等书没有他的传记。文章对沐昕其人其事和他奉命把总提调营建武当山工程,向朝廷奏报武当山"瑞应",宣扬君权神授的行为等作了钩稽、考证和分析;对武当山保存的沐昕诗歌和书法作品作了介绍和考述。  相似文献   

19.
清朝初年,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统治,抵御沙俄的侵略,清朝在宁古塔设立总管,康熙元年(1662)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宁古塔将军是清代黑龙江流域最早设立的军政长官。负责辖区的政治、军事经济、边防等各项事宜。宁古塔将军的设立,是黑龙江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20.
明中期以后,财政逐渐陷于入不敷出,并日趋加深。封建政权以加派田赋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解决日益膨胀的军饷和营造费等,明王朝的统治也随之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