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女性哥特式作家都努力和尝试帮助妇女重拾自我、解脱男权思想的束缚。达夫妮·杜穆里埃也不例外,她作品主要聚焦于对女性所受压迫的关注和焦虑以及女主人公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和挑战。达夫妮·杜穆里埃女性哥特式写作风格的形成主要源于其家族重要人物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以及她本人对双重人物性格塑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的短篇哥特式小说中,黑死病,也就是鼠疫,肺结核、霍乱等经常在书中出现。而小说的主人公也会患上这些疾病。爱伦·坡以他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与观察,将这些疾病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特有现象,展现出作者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一些意象特征,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制造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恐怖、神秘的气氛,描述了主人公焦虑、恐惧、压抑和绝望的心理。指出《蝴蝶梦》中出现的这些哥特式意象,更好地体现了小说巨大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伊丽莎白是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明、可爱,得到了真正幸福的婚姻。简.奥斯丁通过对话展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但也正是伊丽莎白的语言暴露了她身上所体现出的传统的女性模式。本文通过伊丽莎白与男主人公达西的对话来分析伊丽莎白的性格并讨论传统的女性模式如何在她身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贝蕾妮丝》虽以女主人公表妹的名字命名,但小说讲述了表哥埃加乌斯对表妹贝蕾妮丝狠下毒手,将其活埋的恐怖故事。小说充满了哥特式恐怖色彩的同时,也展现出小说人物许多心理活动,因此该文从精神心理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角度出发,采用文本细读法着重分析表哥埃加乌斯从幼时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发展以及他为何将表妹贝蕾妮丝活活"阉割"在坟墓中。  相似文献   

7.
《简·爱》的女主人公简是位崇尚平等,渴望独立和追求美好爱情的十九世纪英国新女性。在书中另有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罗切斯特的疯妻伯莎·梅森。尽管两个角色大相径庭,但她们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从精神层面看,伯莎·梅森代表着简·爱内心疯狂的隐藏欲望,是简·爱原始本性的自然呈现。另外,伯莎·梅森这一角色也为小说增添了很多哥特式元素并服务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简爱》的情节看上去属于常见的"灰姑娘"模式,受哥特式小说的影响,具有神秘的气氛。主人公简爱她至小由于父母双亡,简爱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这,这是一个充满了暴力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使简爱非常渴望平等的生活和平等的爱情。因此,简爱的爱情观主要概括为尊严、平等、自由、真爱。同时,这部作品中所运用的女性哥特式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意义相比将正常与疯狂、男权与女性、幻影和真人产生了颠覆。  相似文献   

9.
各种小说都有自己的模式,女性成长小说也不例外。以《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和《水与火的缠绵》为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作为成长对象的女性虽然各异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女性成长过程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的青春阶段,婚姻阶段,婚姻破裂及以后阶段。女性成长的方式主要为女主人公在与男性的关系、婚姻的关系和事业的关系中成长。成长的结果多是女主人公事业有成,心理独立,情感明晰。  相似文献   

10.
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和珍妮是背离了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典型人物。在烘托两位主要人物的同时,德莱塞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次要女性人物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命运的关键转折点都有次要女性人物的影子。通过对引导嘉莉走向虚荣的邻居万斯夫人和影响珍妮价值观的女主人布里斯布里奇夫人以及两位女主人公所谓的情敌赫斯特伍德夫人和莱蒂的比较,揭示小说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并引发读者对资本主义体制下女性众生相的深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或诗歌表现出三大侧重点:女权倾向、民族主义和生态环保意识。作为兼有女性作家以及女性学者的双重身份,阿特伍德一直关注着女性在男性社会的挣扎和斗争。通过她在小说中创造出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女性在男权社会所处的“他者”地位。在她们中间,既有屈服于传统角色要求,深受压迫和迫害的圈内女性;也有进行反抗、积极地进行自我身份确认,最后实现自我身份构建,走出男性桎梏的勇敢女性。文中选取了阿特伍德的四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些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们进行分类研究,更好地理解阿特伍德小说深刘的主题思想,同时,对女性反思自身命运。实现自身真正的解放也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继承了哥特式小说文学传统的基本形式,但对其中不合理的两性模式进行了颠覆,并对社会和人性作出深刻的反思,探讨男性与女性消除对抗,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哥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恐惧的亲临者甚至是牺牲品,而女性哥特文学以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标准为目的,女主人公通过救赎男性人物从而达到自我拯救,实现自我,是对性别等级和男性控制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汀所创作的六部小说,皆以女性为主人公,以婚姻为主题,而男主人公在其作品中充当着女主人公的领路人和道德楷模。该文概述了简.奥斯汀和她的小说,着重分析了简.奥斯汀笔下的男性及其与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得以创作出6部取材相同小说的心理原因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6.
林少云 《海外英语》2012,(5):201-202,204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19th century,there appeared an important literary trend named Gothic as a part of Romanism.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 Shelley(1797-1851) is a famous novelist of the Romantic period.Her masterpiece,Franken stein,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best Gothic novels as well as the first science fiction in the modern sense.My thesis is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this work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that is the fear of desolation and irrational human ambition.Frankenstein not only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Gothic elements but also modified and added new ones.Thus it yield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iv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哥特小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哥特”本词含义及哥特小说历史进程探究的基础上,就典型的哥特小说作了分析。受哥特小说影响,英美学中逐渐形成了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其诗歌和小说中多次就两性关系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她的小说,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版的人类两性关系史。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动力,两性和谐是人类社会勇往直前的必然保障。两性间的不和谐将会给整个人类生存带来灾害。其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存在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一条清晰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解读,通常认为,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大多数女性遵循相似的命运模式。然而这些相似的命运模式中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那些在本质上遵循传统女性美德的女性往往以貌似幸福的婚姻收场,而那些更多地偏离维多利亚价值观的女性则几乎毫无例外地悲惨地死去。乔治.艾略特挪用了英语文学中传统的荡妇和天使范式,这种挪用并非对范式简单的重复。小说家在尊崇传统范式的同时,彰显了其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反叛和讽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和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青草在歌唱》中女性与自然相似而紧密的联系,探讨了两位女主人公在父权制社会压迫下不同命运的形成原因、自然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得出了女性只有与自然为友,不懈地抗争于男权社会的压迫,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我的人生,达到女人、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