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张拱贵先生主编的《汉语委婉语词典》为语料,把汉语委婉语系统作为一个原型-范畴系统来与认知理论中的原型-范畴系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探讨汉语委婉语的认知方式,揭示汉语委婉语作为原型-范畴系统的特点,为汉语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道歉言语行为范畴的原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施为性言语行为,也同样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范畴的原型效应。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实例一范畴进行分析,能有效把握其显示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双宾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句式语义进行理论考察,重点揭示殷商甲骨时代双宾结构范畴的句式分布和语义特征,认为汉语双宾结构的"原型"就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献祭"事件范畴的典型成员,这类典型"献祭"事件的语言表达结构就是双宾结构的原型范畴,从而揭示汉语双宾句式的源头及其句式语义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汉语量词反映了汉民族认知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能充分解释量词对名词的选择作用。选用什么样的量词应该是以某类事物在认知上显著的"原型"作为根据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纯粹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维数比例或多少。家族相似性及完形感知理论能够较好地阐明"一量多名"和"一名多量"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典范畴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困境出发引出原型理论与非范畴化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原型理论和非范畴化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解释力,旨在探索汉语词类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词类范畴是一种原型范畴,范畴的原型认知效应为词类的偏移提供了心理依据;非范畴化认知机制是词类偏移的心理操作方式。词类偏移反映了汉语词类的真实面貌和人类思维的认知规律,是正常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问题:调查发现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字词学习中有这样一种误读现象:将“柳”读成“绿”或“树”、将“参加”读成“欢迎”、将“朋友”读成“伙伴”等等,这是很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一种现象.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应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和解释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这种误读现象,进而认识到原型范畴理论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字词误读现象背后的理论根据,以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汉语词汇教学效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与秉承经典范畴理论的生成语言学针锋相对。本文分析了范畴实质,对比了两套范畴理论的基本点,认为经典范畴理论和所谓的原型范畴理论处于不同的层次:前者以本质为鹄的,后者以现象为依托;原型固然存在却不能作为划分范畴的根据。讨论维护了经典范畴不可替代的价值,也由此指向认知语言学学理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的原型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也称现代范畴理论。对比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和古典范畴理论的区别,可以归纳现代范畴理论的优点。通过语言中的原型范畴实例论证可知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包括原型范畴理论和范畴层级理论.范畴的最典型的成员就是原型,范畴包括有基本层级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范畴化具有认知功能,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有助于分析和确定词语语义.  相似文献   

11.
许青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6):127-130
结合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探讨语义的模糊性。分析语义范畴模糊性背后的认知理据,并对范畴外延不确定性、语义交集现象、模糊分界的相对性以及模糊语义扩大的方向性等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讨论了英语同义词同义关系的常见分类和Cruse的论述,并借鉴典型理论,认为:同义关系也是一种典型范畴。典型理论很重视区分那些决定同义关系度的语义特质的权重。语域是决定认知同义关系的联想意义中的语义特质,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运用信息理论,可得出结论:(1)语场、语式和语旨有不同的地位;(2)语旨的权重比语场和语式的权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派生出不同的词法特征,如名词性、形容词性、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等。这不仅仅是历时语法化,历时语法化只是它们分化的方向之一。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是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的词法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认知视角下的多义词是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语的语义网络。每一个多义词都是一个意义范畴。有的意义接近原型,有的意义则通过概念隐喻、意象图式转换等认知机制,从原型意义中分离出来,成为引申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的所有意义都可以通过表示与意义临近的关系的节点向外辐射,形成辐射状语义网络。多义词的语义网络不仅可以揭示多义词由原型义向边缘义引申的脉络,而且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多义词意义的发展轨迹。多义词语义网络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宾搭配在现代汉语词语搭配中出现频率很高,也是蒙古族学生现代汉语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认知语义范畴的研究,为探索蒙古族学生动宾搭配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语义范畴理论的汉语动宾搭配理论研究意义在于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带宾语动词和名词分别范畴化,同时将动词和名词的动宾关系范畴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认知层面将汉语动宾搭配模块化和系统化,降低学生汉语动宾搭配学习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对英汉“爱情”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由此可知,英汉情感概念“爱情”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对英汉"悲伤"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得出:英汉情感概念"悲伤"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利用家族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Langacker认知语法指出语言各个成分都是有意义的,那么语法范畴的各层次也是有意义的.英语过去时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其表达过去时间的意义与表达虚拟和委婉的意义是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的关系,这是典型效应在多义性语法范畴中的体现.本文从典型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结合家族相似性,解释英语过去时态范畴的多义性,以揭示原型理论在该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范畴的划分标准对人类认知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经典范畴理论出发,以语言观为切入点,对典型范畴理论进行证伪,并进一步证实经典范畴理论的客观性及对人类认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