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常常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之间沟通,由此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现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他们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比较复杂,如果谈话的方法或时机选择不恰当,往往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在谈话前,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个人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以下是儿种常见的学生性格特征以及相应的教师谈话技巧。  相似文献   

2.
师生之间感情上的沟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谈话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谈话前,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计出不同、合理的谈话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话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谈话,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这样就使谈话具有一定的难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谈话效果,必须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4.
任国财 《甘肃教育》2007,(9S):19-19
有备而谈 班主任找学生个别谈话.决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打无准备之仗。学生由于年龄、个性心理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从而影响谈话的效果。谈话前,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如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学习及生活方面的表现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好谈话的内容、方式、步骤等。  相似文献   

5.
谈话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总是期冀通过谈话,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这样就使谈话具有一定的难度。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谈话效果,把谈话升华到谈心,必须要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一、情感相融的原则 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交心的  相似文献   

6.
与学生个别谈话,是班主任经常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的重要方法。怎样提高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教育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营造轻松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  班主任找学生个别谈话时,学生普遍存有这几种心理:一是揣测心理。谈话前,学生因不知道谈话的内容,往往作出种种揣测:老师为何找我谈话?我做错了什么?谁告了我的状?等等。二是防御心理。有的学生做错了事,而又幻想老师可能还不太了解,故谈话时表现得很“镇静”,面对老师的提问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或推脱,或搪塞。三是对立心理。…  相似文献   

7.
一名好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还必须熟知心理学,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能掌握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班主任找个别学生谈话时,要熟练地运用心理暗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个别谈话是班主任直接了解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一些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由于只注重谈话内容忽视谈话的技巧,故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有时还可能产生负作用。为了提高谈话质量,这里从言语交流和非语交流的角度,谈谈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技巧。一、方式的选择(一)、商讨式谈话。这种谈话要求班主任应以尊重、平等、亲切的态度,以商讨问题的方式,与个别学生谈话。它是针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冲动的学生来讲的。这样的学生往往在班主任一、二句话还没说完或态度生硬点,他就同班主任冲撞起来。利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时,学生的心理很复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谈话背景、不同的谈话时机、不同的谈话语气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和学生谈心之前,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号准他们的脉搏,设计出科学的谈话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时,学生的一心理很复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谈话背景、不同的谈话时机、不同的谈话语气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和学生谈心之前,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号准他们的脉搏,设计出科学的谈话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形成好的班集体的重要因素。为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调节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般说来,班主任总是与学生有感情距离。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除严格要求学生外,还必须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教师与学生谈心时,态度和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亲切的谈话中让学生接受,并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既是指点迷津的老师,又是亲密的朋友。这样,班主任缩短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缩短与后进生的思想感情距离。后进生大致有二大类。一类是成绩差,表现还可以;另一类是成绩…  相似文献   

12.
包晓琦 《广西教育》2013,(29):47-47
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说理是班主任经常采用的方式方法。艺术化的说理方式,可以使得谈话过程愉快而具有启发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正向干预和影响,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有的放矢,注重谈话效率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厌烦啰唆的说理方式。一遍一遍的重复虽说可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但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与谈话者不平等的被动地位,或多或少会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另外,重复太多的说理方式容易致使学生因熟悉谈话的内容而注意力涣散,从而不重视教师的说理,因此使得教育工作平淡无奇,收效甚微。班主任的谈话,应当明确主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转化”是学校教育中的永恒课题,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多年的工作中我体会到,要使后进生发生转化,必须注意谈话方法。1.要创设和谐的谈话气氛。班主任与后进生谈话应创设一种和谐的谈话气氛,我觉得,不管是环境气氛还是学生的心理气氛,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气氛的浓与淡、好与坏,会使谈话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和谐的谈话气氛能消除学生因谈话而引起的紧张情绪和戒备心理、防御心理、抵触心理、恐惧心理,能促进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谐谈话气氛的创设首先要求班主任对谈话有…  相似文献   

14.
一名好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还必须熟知心理学,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能掌握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班主任找个别学生谈话时,要熟练地运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智力暗示。智力暗示就是你一定要使学生相信自己是聪明的,但要有道理的,不是随意地“戴高帽”。班主任绝对不能让孩子觉得  相似文献   

15.
谈话是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谈话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状况及心理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文章论述了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应注意的事项及原则,分析了表扬谈话和批评谈话、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的艺术及技巧  相似文献   

16.
李敏 《双语学习》2007,(6M):103-103,105
谈话是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谈话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状况及心理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文章论述了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应注意的事项及原则,分析了表扬谈话和批评谈话、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的艺术及技巧  相似文献   

17.
浅谈班主任的谈话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正确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敢于谈出自己的心里话,又要使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愿意接受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班主任掌握一些谈话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一定要具备谈话的能力,那么班主任如何进行谈话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教育方法,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思维定势和教育方法是有问题的。例如,在和学生谈话时,有些班主任会不自觉地居高临下,以教育权威的姿态出现,或批评,或指点,不指出学生的多少个缺点和失误似乎就不算谈话,就不算尽到教师的职责。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往往并不领情,反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注意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谈话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当学生在犯规或发生纠纷时,教师用谈话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以求达到纠正过失或解决纠纷的目的.从大量道德谈话实践发现,同一种谈话策略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往往会收到不同的,甚至绝然相反的效果。为此我作了学生认知方式与相应的谈话策略研究。近年来,有关认知方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和各种文献资料中常有所见。认知方式如同气质、人格、能力、特长等,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另外认知方式又如同态度,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向、发动和维持的功能。可见,认知方式实际上是人在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谈话普遍存在着"信息差",这种"信息差"会导致班主任谈话"失效"或产生"负效"。"信息差"的产生以及不易被班主任注意,主要是由于班主任不了解谈话对象的心理需要和自认为"好心"导致的。要避免与家长、学生谈话的"信息差",班主任就应在了解学生和家长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思考,讲究谈话艺术,从而保证谈话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