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立体几何的开放探索性问题,常常借助空间概念转化为平面几何有关问题的探究;或借助空间概念转化为目标函数用不等式探究;或将运动变化观念化归特殊的位置确定解决,其关键是合理利用空间概念进行适当转化.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教学生略非常重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探究有以下认识: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启发学生假设;把握探究的“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苏教版教材“圆柱的体积”一课为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设计了四个环节:借助生活情境,引起矛盾冲突;借助探究活动,推理圆柱体积;借助转化过程,渗透推理能力;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发展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技校学生因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学习难度较大。为达到制图课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尝试了在教学中应用立体图解决实际问题。用立体图树立空间概念制图是立体向平面转化,读图是平面向立体转化。读图与画图都离不开立体,这就要求学习制图必须具备空间概念。刚入校的技校生因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几乎没有空间概念,但是他们能凭借自己生活经验所产生的直觉识别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我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画基本立体图形。开始的时候并不…  相似文献   

5.
转化是指把一个复杂、繁琐或陌生的问题,借助某种变换,变化为已经解决过或易于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转化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易于抓住问题的本质,使我们跳出思维的误区,避免钻人死胡同,使繁杂问题得以巧妙解答.现举三例,说明巧妙转化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貌测绘为测量的三大基本功之一,是工程测量教学重点。因其空间概念强,表示方法独特,学生较难接受,故为教学难点。本文力图寻找一种有效途径,即借助原始模型,将外业实习转化为内业模拟勾绘。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地解决难点。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师教师必须真正确立起有效的教学理念;转化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教育促进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要不断地建构起自己的包括多方面内容的知识体系;必须拥有教育、拓展、交际、管理、教育研究等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是指数量关系.“形”是指空间形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或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龟关系问题.运用代数、三角知识进行讨论;或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形结合思想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相似文献   

9.
历史空间概念也叫历史地理或历史地域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历史活动的空间位置;其二,指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其三,指历史活动与一定地理条件紧密联系的社会环境。构建历史空间概念,就要弄清楚构成历史空间概念的这三个方面。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充分运用相关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某一历史地域,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0.
借助立体图,在制图课的教学中可以增强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意象图式和隐喻,将形象具体的空间概念域投射到复杂抽象的非空间概念域,语言词汇方面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类通过隐喻将一个简单概念域向几个复杂抽象概念域转换的结果。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认知机制,尝试探究法语介词"sur"的多义拓展理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因而对法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空间概念是依靠历史地图来表示的。历史地图是表明历史现象的位置和环境的工具。没有历史地图,就不可能获得空间概念;没有空间概念,要教好和学好历史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一些与角度、长度、对称等有关的圆锥曲线问题时,借助几何性质数形转换,实现解析几何问题的直观化,可以迅速获得解题途径.本文对圆锥曲线中的经典题目进行推广,探究了圆锥曲线对称轴为角平分线的四个性质,提供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相互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实践能力是将主观思想借助一定手段转化为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学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树立实践意识,激发实践兴趣,养成实践习惯,形成实践能力,这类实践活动,主要有知识应用类实践活动,问题探究类实践活动,展示自我实践活动和社会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理念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十分重要,为了实现深度学习,应当突出问题导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复杂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动深度学习;借助问题设疑,引导深度学习;设置问题题组,推进深度学习的策略,能够让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有深度.  相似文献   

16.
邱学林 《中学理科》2005,(11):71-71
转化,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繁琐或陌生的化学问题时.可以借助某种转换.使其变化为已经解决过或易于解决的问题的一种解题技巧,以达到巧解、速解的目的.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娟 《英语教师》2023,(6):158-161
结合实例,探究借助问题链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生成的策略。提出教师可利用问题链导入新课,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由浅入深设计问题链,维系学生阅读兴致;运用问题链梳理文本,学生掌握阅读结构;围绕核心设置问题链,优化学生阅读行为;精心设计优质问题链,推动学生深入阅读;学生参与补充问题链,理解阅读文本内涵等。  相似文献   

18.
项目化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一是以教材为基础,明确项目任务;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驱动问题;三是以素养为核心,开展探究实践;四是以评价为手段,提升学习实效。在项目化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核心素养到项目化学习目标的转化,要深化“学科实践”,要注重跨学科的融通性,要用高阶学习驱动低阶学习,设置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并具有探究的可持续性,要设置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与三角形有关的三角问题一般包含两类,一类是给出三角形中边或角的一些关系,来研究边角的其他关系或求出某些边角的值,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将问题转化为“边”或转化为“角”,统一条件和结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另一类是以航海、测量等为背景,考查实际问题中的长度、面积等.解决它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某个平面图形,再对平面图形进行割补,将其转化为三角形.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借助信息技术探究圆的有关性质在椭圆或双曲线中的推广;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借助信息技术将垂径定理类比推广到椭圆或双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