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南川 《成才之路》2022,(4):132-135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意味着我国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章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概论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意义入手...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国外体育课程标准的设置及其对我国体育教学带来的启示。利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进行归纳分析。主要结论:国外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呈现出体育与健康合一模式、体育与健康分设模式、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分设模式三种;国外体育课程的共性特征在于:健康与人的身心发展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重视运动习惯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强调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提高运动技能,注重以学习领域划分课程和积极倡导户外运动。建议充分吸取其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体育新课程全国性顺利实施与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学生和校长。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影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主体进行了理论探讨,旨在能进一步帮助大家提高对影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主体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和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这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但是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除了个别领域外,其它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地值得纠正的教学误区,这些误区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分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关系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认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内容,传承运动文化,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成为‘文化化’新人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应确立逻辑起点,层次目标应具有可检审性和操作性;协调和平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需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体育本质属性的要求,但体育课程对健康功用范围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同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为主体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及实施作了初步的理论设想,旨在顺应我国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把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9.
马淑好 《河南教育》2005,(10):37-37
新课标赋予了体育与健康课新的内涵,即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以往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去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在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更因为体育可以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呼吸自然的气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锻练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只有充满乐趣的体育教学,才能赢得学生欢迎,收到实效。事实上,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同时,体育新课程改革至今,体育课堂也需要更鲜活的教学资源,需要更有乐趣且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自上世纪60年代起,英、美等国学校的教师就开始在主题内涵丰富的大规模长期课程之外开发“微型课程”。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高效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为体育课程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各方面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的观念落后、研究水平不高,师资及教材严重不足,评价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提出了以转变思想、确定教学目标及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科学研究等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与健康教学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基础性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发展和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本文尝试性地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概念与分类、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全面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发的主要原则和途径等。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达成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我们要依据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框架体系,拓展和延伸体育课堂教学,将课内课外体育和校内校外体育有机结合,组成大课程整体,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之初,体育教改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的问题而展开,教改的关键是更新观念,打破陈旧不变的体育教学思想模式,以增强体质为中心,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依据机体的健康状况,个体的体质及机能的强弱,以“健身学”、“健身教育学”的理念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路出发,按体育的功能来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采取积极主动、合理有效的措施、手段方法,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这样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虽然体育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但体育课堂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不显,部分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兴趣,存在自我锻炼的能力低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爱上体育课,  相似文献   

20.
《西宁教研》2002,(1):26-26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