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周雪远 《新闻世界》2009,(10):53-54
记者作为新闻的叙述主体,对新闻报道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考察《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报道中的叙述主体,发现“我”和“记者”是其主要的角色定位。同时,叙述主体主动将话语权下放,大量使用“直接引语”,使人物报道生动、真实,信息平衡。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商业利益对业务操作的侵蚀让人忧思。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华语电影上海电影题材中的"外来进入者"叙述视角为研究切入点,按照1920-1966年大陆电影中的"外来进入者"与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表述;香港电影对上海的都市传奇与乱世想象;寻根之旅、跨国叙述、怀旧情调与作为"外来进入者"的当下叙述策略等几个部分对华语电影创作中的上海多样化表述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上海本土电影创作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3.
丁钟 《新闻爱好者》2011,(20):34-36
2010年国庆期间,在网络社区中以第一人称"我"叙述的"小月月"事件,在一周内点击率过百万,成为大众争相议论的话题。作为一直存在于虚拟空间里的"小月月",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事件叙事视角的探究,找出网络传播中第一人称叙述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4.
孙雨菡 《东南传播》2021,(10):70-72
新时代下主旋律电影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实现风格转变.《我和我的家乡》在延续我国主旋律电影标志性风格的同时,以小见大传达家国一体的人文情怀.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运用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理论"为框架,主要从叙事、电影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旨在通过分析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艺术创作方法上的独到成功之处,期望能够为我国新主旋律电影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胡永春  贾云哲 《视听》2022,(2):78-80
作为"我和我的"国庆献礼系列电影的第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延续了"拼盘式"短片组合的结构方式.该片在"精神传承"这一宏大主题的框架下,采用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以小见大地诠释家国情怀;通过多样类型叙事方式,拓展优化电影表现空间;借助穿越时空的线性叙事,生动展现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影片勾勒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百年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阮玲玉》《暗恋桃花源》等“戏中戏”结构的电影为文本,分析其各叙述层之间的关系,探讨“戏中戏”结构对于影片整体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影片中各叙述层间既有高度相似的内容呼应,也有看似毫无关联的并置,本文按照各层文本表达内容的异同与关联,将叙述层间的关系分为镜像映照、冲突对话、因果呈现三种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电影1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家庭叙述以喜剧化手法透视了时代风貌、侧重家庭的温情抚慰与个人成长,在冲突中展现和解。中国电视电影的家庭叙述呈现的主流情感与中国电影的社会关怀倾向一脉相承。在肯定电视电影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真诚呼吁中国电视电影实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民俗学者过去比较注重搜集村落的地方知识。对他们而言,理想的村落传承者需要"沉默慎重",不可强调个人观点。笔者认为该认识缺乏对他者生命的想象,因此有必要将民俗学的研究方向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个学科转向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访谈对象的自我叙述是最重要的研究素材。生活经验的叙述不仅是事实的罗列,而是通过叙述排列事件,并通过赋予事件意义建构"事实"。以往的民俗学不重视个体的主观经验,只关注对"民俗"形成的叙述。这种研究取向忽略了个体经验的多样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自我的叙述产生出"自我"本身。而自我叙述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拥有的一种自发行为。我们有必要了解访谈对象的生活经历全貌,包括他们的主观解释。民俗学的"口述"研究不再限于民间文学领域,也开始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性叙述领域。  相似文献   

9.
悬念与冲突——电视深度报道中内聚力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玮 《军事记者》2007,(10):46-47
近年来,"故事化"已经成为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重要特征和获得高收视率的普遍叙述方式。于是,在实现"故事化"的过程中,许多电影、纪录片或者戏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被借用过来。  相似文献   

10.
进城农民的社会苦难催生了缺乏武功但却具有侠义精神的底层侠客的出现,底层侠客有着能力的边界,一些电影想象地放大了他们精神的力量,未能真实地表现出进城农民的生存状态.五四文学底层叙述具有的审美气质,为当下农民工题材电影呈现真实的底层叙述,建构绿色的叙述伦理提供了精神资源和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女性题材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大小荧幕上也林立了许多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影坛上就出现了女性电影的身影。2019年,亚太地区涌现了一系列专注于成年女性的电影,旨在展现区域内女性的生存现状,且引发了大量讨论。其中,中国内地出现了如《柔情史》、《春潮》和《送我上青云》等多部女性题材的电影,皆是通过叙述"她们"的生活遭遇,来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影片塑造的女性角色入手,对影片《送我上青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韩劼 《东南传播》2013,(9):103-106
《不良教育》是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第十五部作品,该片关注男性之间的爱欲纠葛,延续了他自成体系的美学风格。在电影叙事上,虽然同样是采用了戏中戏的模式,但较之以往有了更大胆的尝试和突破。所以本文试图通过"从叙述机制到影片"的叙事学研究方法,分析《不良教育》中出现的多元叙事,在分析影片里不断出现的叙事文本的逾越、叙述者的流动、叙述机制的转换的同时,探讨戏中戏电影的现实与虚构世界的关系,及其讲述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任何文本叙述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同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的叙述时间呈现出三个特征:"空间化"、零散化、无序化。  相似文献   

14.
陈萱 《东南传播》2021,(9):10-14
观影作为一种在特定场合与时间下集聚的集体行为,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仪式".电影作为一种意义生产模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强有力的思想载体,在推动社会聚合方面担任重要角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档上映,电影运用仪式化传播方式,传播了家国情怀的仪式性内容,使观众燃起了对家国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后,电影生产继续呈现高态势的产出趋势,在新时期的电影创作过程中,借用元素符号的独特塑造与隐喻,探索人性中"本我"的压抑与"超我"的挣扎,成为电影创作的一股新风尚。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创作者们通过对电影艺术的不断挖掘,探索着不同文化间的精神共通性,追求着电影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和谐统一。该类影片的导演们试图通过影像手段,将人类生存意义的思索及自我本性的探讨展现于大众视野,引导受众进行有益思考,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丁钟 《新闻爱好者》2011,(10):34-36
2010年国庆期间,在网络社区中以第一人称"我"叙述的"小月月"事件,在一周内点击率过百万,成为大众争相议论的话题。作为一直存在于虚拟空间里的"小月月",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事件叙事视角的探究,找出网络传播中第一人称叙述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对《如果国宝会说话》进行分析,从叙述风格、叙述视角、叙述交流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叙述风格上,该片呈现出碎片化、拼贴化、网语化的特征;在叙述视角上,该片选择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段,通过光影图像的美化、声音效果的渲染,剪辑手法的设计,传递情感体验讯息;在叙述交流上,该片文本对受述者采取了"显性化"处理方式,以求达到比较好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魏亮 《新闻世界》2011,(8):269-270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电影再现了历史变更时代京剧艺人的生活。叙述学是对于文化的透视。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深刻,深度挖掘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人性,片中影像华丽精致、剧情细腻自然。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表现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种对历史的挖掘,是大胆独到的。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9.
张潇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62-162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2010年将一部视觉的盛宴带入了电影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部感官的享受那么简单。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层层递进,悬念迭起。影片的创作者巧妙的利用"本文时间"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使得整个电影时间畸形,从而使得整个电影扣人心弦。而同时,电影又在不同的人物之间进行一个视角的转换,整个电影让观众的心跟着主人公不断的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导演正是利用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叙述结构,让电影上映之后就大受好评。  相似文献   

20.
刘元 《采.写.编》2023,(6):151-153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实现其风格的转变。“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以集锦式风格获得近两年新主流电影的高票房,其中《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以小见大的形式传达家国情怀,将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审美相结合,以接地气的小人物故事用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呈现。本文将从叙事系统、风格系统、文化内容、叙事美学这三个角度来探寻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