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全国两会和青荣城际铁路开通这两个在全国和省内备受关注的时政大事,我想分享一些利用新媒体做好政经新闻的新手段. 使用大数据是我们近年来常运用的手段,它能把高高在上的时政新闻搬下来,让老百姓感受到数据的魅力.2015年是大众网第7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对大数据新理念、新技术、多种表达方式的应用,让我们这个地方新闻网站的全国两会报道,更加可读、可视、可玩.  相似文献   

2.
媒体融合语境下,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使得新闻的可视化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并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表现更为明显.时政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报道中的热点和焦点,但往往也是难点.如何让时政报道在解读国家大政方针、重要议题时,通俗、易懂、接地气,这是长久以来主流新闻界期待突破的问题.而当可视化触碰时政报道,全国“两会”报道便别开生面.为此,文章选取了人民网等七家媒体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可视化报道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其可视化产品的话题分布、话语特征、表现形态等特点,以探究当下时政新闻可视化报道的创新路径和提升空间,为时政新闻融合报道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两会,被视为新闻富矿,更是检阅媒体融合发展实力的竞技场。202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恰逢大众报业集团打造的“大众”新媒体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试运行,这为创新地方两会时政报道提供了契机和载体。据统计,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共推出2024年山东两会相关报道374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86篇次,全网传播数近3.3亿。  相似文献   

4.
萌拟人化、用户激励、差异化体验,能增加年轻用户对时政新闻的兴趣,这是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在2015年两会报道后得出的结论。而我们做这个尝试,是因为在分析了历年两会可视化新闻产品后,发现国内各家媒体在时政可视化上做得较为生硬,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优化空间。面对年轻用户,严  相似文献   

5.
2009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举世瞩目。参与报道的注册记者达到3000人,非注册记者更是超过3000人,加起来比全部的代表委员总数还多。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大众网联合组建17人的“两报一网”全国两会北京报道队,一名齐鲁晚报&#183;生活日报副总编辑带队驻扎北京,参与全国范围内的新闻竞争。  相似文献   

6.
2015年的"两会"报道发生了明显的系统性变化,融合新闻成为媒体运作的主流和内容形式的主体。随着融合新闻平台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融合报道技术对受众互动体验的刷新,以及融合报道样态对时政报道范式的变革,中国时政新闻进入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重大时政报道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块磨刀石.而每年的全国两会会场是一年中重大时政新闻的最大集散地,是众多媒体拼抢主流新闻的主战场,是媒体影响力提升的大平台,因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齐鲁晚报高度重视全国两会报道,不仅仅在于锻炼队伍,展示自我,更重要的是在报道中提升报纸对主流价值的萃取能力、表达能力,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提升对主流人群的影响能力,增强对主流舆论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时政新闻缺乏贴近性和生动性,可读性、可看性较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融合媒体报道的出现逐步打破时政报道形式上的规范性,增强了其趣味性、可看性、贴近性。两会报道是每年时政新闻的大事。以2014年,以央视报道两会为例,可以为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在地方跑两会2008年全国两会是党的十七大后的首次两会,是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两会,也是北京奥运之年的两会。今年两会什么样?其实,此前全国各地两会丰富多彩的报道已唱响了前奏。地方两会是各地方媒体比拼的赛场,也是记者展示自身技艺的舞台。能采访地方两会对个人而言也是难得机遇和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地方两会,是新闻的富矿,也是锻炼交流的练习场、竞技场。怎样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锻炼自已,让自己尽快成长成熟?怎样更好地向同事同行学习,增强时政报道、战役性报道的经验?怎样更好地在其中发掘现在和未来的报道资源?成功的地方两会报道对即将打响的全国两会宣传战役可以提供哪些成熟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郑小华 《东南传播》2014,(12):81-83
"大数据"一词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热议的话题,与之相伴而生的数据新闻正逐渐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2014年两会期间,央视首次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新闻报道,《两会大数据》以及《据说两会》两档数据新闻节目获得了较高的收视与良好的口碑,成为电视时政报道数据化探索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试从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方式以及新闻价值判定三个维度分析此类型节目的创新模式,总结出电视数据新闻在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回归受众本位以及提升传媒公共性这三个方面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两会报道为代表的时政报道,因其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强,以及与社会大众关联度高而备受关注。通过增强时政报道的贴近性,进而提高时政报道的可读性,扩大时政报道的舆论影响力,实现时政报道的有效传播,正是本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举世瞩目.参与报道的注册记者达到3000人,非注册记者更是超过3000人,加起来比全部的代表委员总数还多.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大众网联合组建17人的"两报一网"全国两会北京报道队,一名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带队驻扎北京,参与全国范围内的新闻竞争.后方以要闻中心为核心组织了强大的编辑队伍,前后方密切配合,共同作战.自3月1日至3月14日,齐鲁晚报每天以平均10个版左右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报道了全国两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3月18日,随着时政纪录片《春天里的盛会》在大小屏推出,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两会报道圆满收官。时政报道,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相关活动的新闻报道,是全国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本文试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报道团队为观察视角,分析今年全国两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报道守正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把握今年两会特点,寻找报道着力点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对于今年全国两会的认知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此次报道的深度。能否稳妥把握今年全国两会重大主题、议题,检验着报道团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全国两会是重要的时政会议。近年来,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积极运用直播、海报、短视频、AI、VR等新媒体技术为两会报道持续发力,通过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新图景。本文将以人民日报2022年的两会报道为例,从场景建构和关系重塑两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融合新闻产品可视化呈现与传播实践,以期为其他媒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底,国内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纷纷开通了数据新闻板块。笔者之前的研究发现,早期国内的数据新闻报道和呈现方式单一,停留在图表新闻的阶段,并未达到新闻叙事层面,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①近些年,数据新闻概念在新闻界逐渐流行,相应的报道手段、工作流程逐渐呈现职业化特点;不仅如此,不少用于数据新闻报道的软件工具诞生、发展,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据新闻作品的形式。借用这些作品形式,数据新闻得以展现新闻的叙事特征。全国“两会”作为国家政治生态的重要周期性节点,向来是各类媒体尝试新型报道手段、吸引受众的“试验田”。早在2013年,新华网就尝试将数据新闻作为一种独立的报道形式,并建立了国内媒体中较早的、专业生产数据新闻作品的团队。2015年3月,人民日报以“全媒体”为方向推出了名为“中央厨房”的报道模式,进行了“两会”报道的尝试;在“中央厨房”的报道作品当中,数据新闻是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陈露耘 《新闻界》2007,(2):79-80
2004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显示:选择“非常关心国内外大事”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样本量的50%,“关心与生活密切时政新闻”的占31%,仅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关注时政。这表明,读者对时政新闻有着旺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每年“两会”都是全国主流时政新闻的巨型“集散地”,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是中央新闻单位“必争之地”,参加报道的省级地方媒体一般都局限于随团报道,较少触及全国性热点题材。 今年“两会”报道,《南方日报》立足广东代表团,大胆出击,做话、做大了一批全国性热点题目。我  相似文献   

18.
全国"两会"报道是每年一次的重大新闻报道战役,集政治性、社会性、新闻性于一身,成为万众关注的新闻焦点和万众参与的舆论焦点,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思想、言行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报道也成了各大新闻媒体体现能力、展示风采、服务大众的竞技舞台.本文旨在从"两会"报道内容的构成及其新闻价值分析两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车晓阳 《今传媒》2011,(8):131-132
在时政新闻中融入民生的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大众百姓,是时政新闻的活力所在。在实践中,要做到确立正确的时政新闻栏目开办思路;改进时政报道形式;典型报道做到见物见人,引发广泛关注和高端参与;强化舆论监督,把握好尺度;发挥新闻策划作用,让编辑部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马莎 《东南传播》2016,(10):17-19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更新,信息传播的模式受到影响并随之改变。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单一的信息发布管道和内容形态,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要求。延展更多传播渠道、实现媒介融合发展,是时代对传统媒体提出的必然要求。每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不仅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省级地方媒体全年时政报道计划中的一场重头戏。全国两会主题、主线一致,地方电视台如何把两会报道做出特色、做出不同?作者以2016年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两会进行时》为例,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媒体重大时政报道改变过去传统媒体、新媒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中央厨房"理念,融合"三屏两微一端"报道形式,进一步拓展时政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取得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