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海媛 《视听界》2013,(6):61-63
作为成熟的传统媒体,广播在物理覆盖上己基本达到顶峰。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许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移动终端El益成为伴随性最好的传播设备,包括广播在内的各种媒体越来越注重App推广。音频平台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音频APP在网络广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4G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移动音频APP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移动音频APP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以了解移动音频APP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郭林 《视听》2023,(4):98-102
从传统广播到网络音频,再到智能技术和个性化推动的移动播客,声音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同时,以播客为代表的音频行业也因技术进步与内容创新而获得新的发展活力。不同的播客平台有着不同的内容生产模式,不同的生产模式映射着用户的多样需求和平台不同的商业发展策略。未来,播客平台需要在个性化、品牌化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并加强与广告业、出版业等行业的融通发展,为播客媒介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广播形式,使得广播媒体朝向多元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的特征,分析了新广播形式下传统电台面临的机会与挑战,阐述了"移动互联网+音频"的新广播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而4G时代的到来也将使车联网迈入到深度发展阶段,移动化成为广播发展的大势所趋。然而,以目前各大网络电台推出的移动音频客户端的发展情况来看,广播的移动化也面临诸多问题,如版权隐忧、同质化竞争、商业模式之困等。而要摆脱这种困境,广播的移动化有三条可行的出路,即平台媒介化、内容品牌化、运营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把握趋势谋划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传播手段的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近年来,广播媒体充分挖掘移动媒体的伴随性优势,发挥音频媒体特点,顺应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关注用户体验,通过车载移动、微信、微博、App、在线广播等平台,延伸和拓宽广播的传播通道,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伴随化的收听诉求,在传统媒体整体发展趋缓的情况下,广播媒体依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调整性增长。  相似文献   

7.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传统广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专长,在做好传统无线电广播的基础上,迅速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过去的"广播+互联网"思维,转换成"移动互联网+广播""移动互联网+音频"思维,一方面搭建一流移动互联网音频传播平台,一方面进行产品和流程再造,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一流音频产品,才可能在未来的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朱珊 《中国广播》2018,(4):67-69
移动互联时代,音频类客户端(App)飞速发展。本文聚焦传统广播移动音频客户端发展之路,引用"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阿基米德FM"等案例,分析研究传统广播媒体应如何运用人才资源、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权威等方面长项,制作优质声音产品,打造音频社交平台,让广播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听众构成、收听渠道和生存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同时广播受众的意识和心理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台一方面面临着受众的更加个性化的收听要求,同时也要面对日益兴起的互联网收听渠道个性化节目的冲击。本文以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娜样栋听100分》为例,探讨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的个性化打造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丁钊 《中国广播》2014,(3):12-13
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提出广播媒体应重视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以及用户的特点,在理念、渠道和平台方面善于向新媒体公司学习,学会揣摩用户的心理及需求,度身定制用户体验良好的新终端音频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需求,力求在内容个性化、平台主流化、机制市场化、业务多元化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互联网音频市场下,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及二者现状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长处扩大传播、广播人凭借制作优势发展短音频、打造主持人个人魅力发展粉丝经济、广播将尝试融入互联网可视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媒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使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处于良好的融合趋势中。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强势崛起、中国社会汽车保有量快速膨胀的今天,广播的收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居家收听到移动收听,广播主持人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其个性化的呈现已经成为广播收听市场上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文章通过对业界众多成名主持人的考察,概括提炼出广播主持人的个性化及其在业界实践中的多元呈现,详细分析了打造广播主持人个性化的路径以及个性化主持人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项勇 《中国广播》2016,(9):32-37
当下移动互联音频发展迅猛,开始布局抢占广播的固有市场,而传统广播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广播必须认清自身在媒体融合中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融合面对的市场和用户特征,进而"加长板,补短板"。本文结合对全国20多家广播电台和10多家移动互联音频企业的调研走访,对传统广播的融合之路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倩 《今传媒》2013,(4):104-105
近几年,手机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手机媒体也迅速发展,前景广阔的终端,突出的自身优势和庞大的受众基础,手机广播可从移动媒体与音频媒介的自身定位出发,以多种形式重新整合传统广播的内容,将会增加广播节目的外延,扩展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为传统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16.
谢红娟 《出版广角》2018,(10):57-59
近年来,中外传统广播机构向移动音频客户端的转化蔚然成风,阿基米德FM和iHeartRadio是其中代表.二者的转化策略既存在相似之处,又有部分差异.通过总结两家传统广播向移动音频客户端的转型之路,可以归纳传统广播机构媒介转型的关键所在,即充分发挥传统广播机构的资源优势,积极适应新传播模式,拓展品牌认知度,探索多元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移动新媒体发展研究:移动终端媒体化移动媒体主要指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是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第五媒体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音频"是目前广播的新样态.近几年,移动音频APP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引发各界人士的思考.本文着重阐述我国的移动音频APP的现状,指出目前移动音频类APP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媒介信息环境特点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移动终端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网络广播媒体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应运而生,它凭借着海量的音频内容、便捷的操作方式、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和社交属性的互动交流带给受众全新的收听体验,并迅速在移动新媒体市场扩张,在实际运用中担任着多重角色。但我国在发展网络广播媒体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致使网络广播行业出现一系列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网络广播媒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且系统地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来推动我国新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文章以喜马拉雅FM为例,从发展动因和发展现状两方面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媒体,并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日,《传媒蓝皮书: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0)》发布。蓝皮书以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中国音频传媒的发展现状为基本视角,透视传统广播和移动音频之共生相融关系,为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音频传媒在融合创新中"走自己的路"提供系统化的探索与思考。蓝皮书指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推动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我国各级传媒集中化与融合规模化趋向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