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综合了社交属性与新闻资讯聚合功能,将新闻阅读、信息分享、社交互动、评论交流融于一体,极大调动了普通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的积极性,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美国最为著名的社交新闻聚合网站reddit为例,通过对网站内容来源、新闻发布过程、受众互动等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下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的新闻生产机制以及传播模式,最后分析了这种新闻生产样态对网络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牛天 《青年记者》2016,(34):11-12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冲击着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和新闻生产模式,形成冲击与吸纳的一波波浪潮.在新的一轮媒体创新中,视频直播和短视频成为新的风口.新华社以此为契机,在新华社客户端开启“现场新闻”视频直播,把新闻现场实时、全方位、全息化地呈现给受众,链接传播者、文本、事件以及受众,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新闻生产链条,构建出一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闻聚合就是把互联网上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或人工编辑手段汇聚到一起,供受众选择。笔者认为新闻聚合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传者主导模式、用户主导模式、协同模式,本文在阐释这三种聚合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黄玲 《中国出版》2015,(5):53-55
传播技术不断更迭出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做好移动终端的信息传播,找回曾经流失的受众。在新媒体转型过程中,客户端新闻将以内容创意为动力源头,更加注重受众的交互体验,在新闻的生产及接收层面向游戏化、视觉化、轻悦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闻聚合就是把互联网上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或人工编辑手段汇聚到一起,供受众选择。笔者认为新闻聚合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传者主导模式、用户主导模式、协同模式,本文在阐释这三种聚合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周文 《今传媒》2014,(8):26-28
"报网互动"语境下,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尽量弥补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达到互利双赢甚至多赢。在"报网互动"语境下的新闻生产过程之中,受众不但是信息的消费者,还是信息的生产者。他们既参与新闻初级生产,也参与新闻的再生产之中。在初级新闻生产过程中,受众参提供的某些信息资源可以供专业新闻工作者直接加以利用。在新闻再生产中,受众转发、收藏新闻,与媒体进行互动,甚至对新闻进行改写。受众参与新闻生产具有非专业性、聚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新闻聚合类平台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主要渠道,来自美国的Newsbreak、来自日本的Smartnews和来自印度的Dailyhunt都有海外“今日头条”之称,盘踞当地新闻类应用前列。然而,它们的发展历程、功能架构、算法推荐模式都与今日头条有着一定不同。本研究通过梳理这三大新闻聚合类平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在业务、算法、功能上的创新与特色,结合不同受众的特点,探究新闻聚合类平台应该如何吸引受众、增强用户黏性,并将其与我国的今日头条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新闻聚合类平台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我国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两会期间各大媒体比拼的新平台。本文以"人民新闻"和"腾讯新闻"两大客户端对2014年两会新闻的传播为例,研究不同类型的移动客户端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定位以及新媒体特性,提供差异化的时政新闻产品。移动客户端用户既是受众,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在发展新闻客户端时,需思考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功能需求,发挥受众的能动性、主体性,在内容和形态上不断创新,以此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传播对报业集团而言,其实质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媒体融合,从报纸产业转变为内容产业.在加强"多媒体"采访制作同时,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近几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基础平台,以"一网四报一平台"为抓手,对新媒体实践进行了积极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新闻策展人这一新概念展开论述。从传播科技发展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发展要符合其结构限定性。从受众角度看,新媒体时代媒体从业者需要与社会文化性受众进行更加主动积极的互动交流,而受众的信息需求之长尾效应,则催生信息群落生境,因此需要新闻策展人。所谓的新闻策展人,主要从事新闻信息有意义指向的搜寻、汇集、呈现,并与社会文化性受众进行有效互动等,属于社会意义建构领域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1.
何萍 《传媒》2016,(10):95-96
在新媒体环境中,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受到了来自新媒体技术的巨大挑战。“人人都是记者”的可能迫使新闻生产必须进行理念变革,从而形成对新闻以及新闻业重新定位的准确认知;必须进行产品创新,以新闻生产满足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必须进行流程再造,提升新闻生产的效率。只有资源实现了进一步的整合与优化,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才能实现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李文健  闫恺 《传媒》2016,(18):89-91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电视新闻模式受到巨大挑战,受众新闻接受模式也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12年起开始"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三步走转型战略",通过全媒体转型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通过对央视新闻频道转型的讨论,将有助于从新闻传受方式、基于阅读习惯的内容生产、降噪与精确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加深对全媒体转型中受众新闻接受模式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技术新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传播媒体也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平面传播媒体不同,新型的传播媒体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反馈性。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的发布上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受众的移动化导致了媒体的移动化,媒体的移动化也导致新闻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方式的改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产生发展状况,探讨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与传播方式,社交新闻聚合网站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新闻来源。本文以Buzzfeed为例分析了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的几个成功要素,为社交媒体新闻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采编规范小册子”不再只是传统媒体记者、编辑专属之物,如今,新媒体平台也纷纷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向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迈进.2015年,国外新闻聚合类网站BuzzFeed发布了《新媒体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在国内,搜狐新闻也发布了基于移动平台的新闻操作标准《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  相似文献   

16.
孙倩 《传媒》2021,(12):59-61
随着移动资讯市场竞争要素向内容生产和受众体验的下沉,如何加强聚合力建设,已经成为移动新闻客户端改革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对处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主流新闻客户端来讲,更是其能否突破重围实现后发赶超的重点.本文在总结主流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聚合力问题表征的基础上,以"天眼新闻"为例,探讨了其在强化内容生产聚合力方面的实践探索,对打造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的聚合力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观念的变革,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采集与制作的流程,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运行、流程完整、操作规范的新闻生产模式。即不同的媒体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资源共享,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制成不同的新闻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传播给特定受众。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社交媒体、移动媒体、共享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依据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用户不仅能随时随地地收看新闻信息,还能依据自身的新闻阅读兴趣进行个性化选择,便捷快速的阅览新闻。鉴于此,本文就新闻传播视域下互联网新闻媒体平台给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如何根据互联网技术创新新闻传播模式打造新媒体矩阵突出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移动视觉场景下,作为创新型新闻传播的新闻游戏是否有着固定的生产标准和规范?新闻游戏的叙事规律和模式对新闻内容是否有针对性?何种类型的新闻内容能够适用于移动视觉场景下新闻游戏的生产?本文聚焦上述问题,以《G20小精灵GO》等新闻游戏产品为案例,主要从新闻游戏的生产现状、生产标准以及未来发展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在当前移动视觉场景和现有新闻体制下,新闻游戏作为一种新闻生产的创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行业现状、新闻内容体裁、政治文化背景和受众需求等因素.新闻游戏既是媒介融合大环境下思维拓展的产物,同时也受到诸多生产标准限制,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特殊信息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朱佩 《传媒》2016,(5):66-6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社交媒体的巨大冲击,然而,Twitter、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的数量巨大、内容繁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仍然需要传统媒体进行“把关”(Gatekeeping),通过反复核实、汇总提炼,将社交媒体中嘈杂的内容,转化为新闻事实呈现给受众.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融入了社交媒体的元素,使得新闻产品与受众的接近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