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两创”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一以贯之的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创”的内涵和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在编辑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编辑工作者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优选”“优化”和“优传”,另一方面要系统总结中国编辑的优秀传统并在新时代将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当代价值和现实策略思想理论有许多重要创新和突破,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主题出版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其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从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时代要求、概念缘起、创新方法、根本旨归入手,讨论主题出版如何结合中华文明特性进行选题创新,厘清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要把握好的四个统一,进一步强化了主题出版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来 《出版参考》2017,(12):18-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均发表了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反映了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系列重要讲话有力指导了我国传统文化图书出版工作,从近五年数据看,传统文化图书在众多出版板块中表现活跃,并以其强大的宣传教化功能和醒目的出版成绩,在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出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2015年11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中宣部文艺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在国家博物馆召开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观看了国博新展出的大型巨幅主题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参观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温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2015年11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中宣部文艺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在国家博物馆召开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观看了国博新展出的大型巨幅主题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参观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温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2014年,《往事·发现》版创刊十周年,又恰逢《大众日报》新一轮改版。在报业竞争日渐激烈,时事新闻获得渠道趋同的情况下,报纸的专副刊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从2004年《往事·发现》创刊起,这一极富齐鲁历史文化特色的专刊便成了读者感悟历史、感受时代脉搏的一方净土。一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为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在报社  相似文献   

9.
王甫 《新闻前哨》2008,(4):17-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新的部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行业,同时也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机遇.对此我们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重新评定和估测自己。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本文从做好文化新闻报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应该在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做好相关方面的积累提升,进行了自我探索解析.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协调发展、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体推进的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明传统的问题,成为当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为我们解决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指明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国梦依靠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支持,也依靠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彭瀚翔  刘英杰 《视听》2022,(4):170-17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大型事件之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体育建筑、中国夺冠历史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访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重点宣传.短视频建构了冬奥会中的国家形象,并促成了国家形象的媒介奇观化,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个性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要培养学生个性及创新人才,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观念进行反思与整理,力求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进行批判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范易 《中国记者》2023,(2):28-31
<正>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讨论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西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6.
胡煜华 《传媒》2023,(3):21-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近年来,河南广播电视台遵循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连续推出14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总传播量超600亿的佳绩,为当下文化有效传播和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典型范本。本文尝试通过对“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运营策略进行分析,以明晰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4日与北大学生座谈时,首次提到了文化自信.2016年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则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并提.随后,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奠定了文化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传播观集中体现在文以载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以化人等与文化媒介、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的传播与致效等密切相关的三大层面。从文化传播学视角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的本质特征,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阐明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传承发展的新时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当前社会的国际化融合进程加快,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外来文化吸引了很多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这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深厚,她所反映的人的思想和意识、品格和人文精神,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地,理应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近些年随着IP剧盛行,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IP剧的制作当中,既能赋予IP剧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受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忱,同时也可以引领我国电视剧发展走向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