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洁 《视听》2016,(6):75-76
《永生羊》是一部讲述哈萨克族人民生活故事的电影,展现出民族文化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表达出影片独有的民族心理与民族信仰的精神。本文围绕民族特色的意境美,从借景抒情传达意境,以实求虚、虚实结合,"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等三方面阐释哈萨克族电影《永生羊》所带来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较为详备的系谱。在对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中,19—20世纪的研究在基础性史料梳理方面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然而,由于所见资料有限和时代因素,对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缺少更为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在诸多方面还属于空白,如对哈萨克族系谱本身的产生及其历史价值也缺少分析。21世纪对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得到了更进一步展开:在历史性的源流考释、民族间的关系梳理、专门化的本族探析三方面进行了推进。只有加强对哈萨克族系谱的搜集与对方法的更新,才能将哈萨克族系谱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电影《鲜花》是近年来少有的几部出色的民族题材的电影,影片在音乐、主角身份的变化、矛盾的设定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哈萨克出版事业的研究,梳理了哈萨克报刊出版业的发展历程,明确了哈萨克报刊出版业作为哈萨克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哈萨克族分布区域社会、经济等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流行文化风靡哈萨克大草原,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通过论述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必要性,提出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世居民族之一,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传统习俗的影响,哈萨克族大众健康意识较为淡薄.随着科技的普及,新媒体对哈萨克族青少年健康观念的养成作用突出.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分析哈萨克族青少年新媒体使用现状和健康行为的特点,为哈萨克族青少年健康行为的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玛拜·比拉勒是中国作协会员,已年过六旬仍然活跃在哈萨克文坛。宽阔的额头、硕大的眼镜、稀少的头发,乍看起来是个并不起眼的哈萨克族老人,但只要他的眼睛注视你,你与他交谈,你阅读他的作品,你就会被他深深吸引,惊异于他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新闻工作者,1990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关怀、信任和支持。这给我以巨大鼓励和鞭策。我出生在一个哈萨克族贫苦牧民家庭里。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我才上了学,受到了教育.才使我成为哈萨克族的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回顾自己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文报纸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哈萨克文报纸记录了哈萨克族人民与其它各民族群众间思想文化交流的历史。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随着经济发展和报业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哈萨克文报纸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本文在对哈萨克文报纸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哈萨克文报纸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唐加勒克·卓勒德是中国及世界哈萨克族文学史上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哈萨克族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巨匠。他在短短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精美的大量文学诗歌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化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这是一组穿越时空让人难以忘怀的镜头—— 1990年12月11日。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遭受雪灾,在哈萨克族牧民的帐篷里,他裹着羊皮大衣奋笔疾书。为了抵御摄氏零下30多度的寒冷,他一会搓搓手,一会哈哈气,让冻僵的手指能取暖握笔……在一个星期的奔波采访中,当地哈萨克族群众记住了这个年轻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的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在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贯彻“一张党报,四种文版,统一领导,各有特色”的办报方针,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自治区党委的声音,同时多方面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要求,及时报道群众实践活动的新信息,沟通了党和哈萨克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发挥了喉舌耳目和桥梁纽带作用。 一、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概况 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创刊于1950年1月1日。创刊时为周六刊,对开四版。同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决定,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与汉文版《新疆日报》合并到一个报社出版。1955年10月1日,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机关报《伊犁日报》合并,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停刊。与此同时,新疆日报社创办了哈萨克文版《新  相似文献   

13.
6月29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哈萨克语广播开播40周年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新疆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哈萨克族听众代表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哈萨克文学艺术事业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深邃思想和创作敏感的哈萨克中青年作家。夏木斯·胡马尔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作者之一。夏木斯·胡马尔是上世纪70年代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青年作家,现为新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委员会委员。他依靠自己特有的创作敏感和文学禀赋,辛勤耕耘,笔耕不辍,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先后创作《英雄博克》、《一滴血》、《盘山路》、《克拉玛依传说》等15部文学作品,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庄重文文学奖”等荣誉,显示了相当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为促进新疆哈萨克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新疆日报社高级编辑、著名哈萨克族摄影家涂苏别克·斯拉木胡力,从自己20多年拍摄的以民俗文化为内容的图片中,有选择性地挑出900多幅,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图册——《哈萨克民俗文化》,找到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哈萨克文编辑室申请出版。当时,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在为建国60周年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调查阿西尔乡达斡尔族的居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达斡尔族居住格局变迁及影响因素。从民族间互通语言、民族间通婚及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斡尔族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之间的民族关系。认为当前达斡尔族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之间的民族关系总体上较为乐观。在居住场所、学习场所和工作场所,达斡尔族与哈萨克族由于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别,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层交往。  相似文献   

17.
《汉哈大词典》是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的一部面向广大哈萨克族读者的大型语言类工具书。该书由那衣满主编,大16开,300万字。  相似文献   

18.
三、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各个时期的宣传特点。 新疆地处边陲,以养畜为生的哈萨克族牧民常年在荒漠山区放牧,交通十分不便,文化相对落后,农牧业生产也处于落后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从50年代中期起,就有计划地向牧民介绍实行科学放牧、农牧结合等方面的新知识,在二、三版这方面的地方稿件达90%以上。5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开始报道新兴的国营畜牧业以及牧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牧业互助组。 随着印刷条件的改善,哈萨克文版《新疆日报》报道内容日趋丰富,形式也多样化。到60年代  相似文献   

19.
杨雨竹 《视听》2016,(7):123-124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导演中岛哲也于2006年创作的影片,故事改编自作家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松子的女性跌宕起伏、曲折坎坷的一生。这部影片无论从叙事手法还是从影像风格上来说都别具一格,本文主要从叙述视角出发对影片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3,(35):75-75
★《改编剧本》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作家在绝望之余决定将自己编织进正在改编的剧本中,现实和幻想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发生了交融。影片获得今年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尼古拉斯·凯奇在片中一个人饰演一对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