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屈原在身份,思想及地位,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说他是“文学弄臣”;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同时,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2.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3.
林云铭是清初著名的楚辞学家,他高度赞扬了屈原的人格精神,对屈原这一"千古奇忠"之人极度仰慕。他把对屈原的全部情感倾注到了《楚辞灯》一书中,历时近四十年,完成了这部在《楚辞》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开诚是当代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屈原辞研究》或选择献内证,立足楚辞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5.
潘啸龙教授新著《屈原与楚辞研究》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1991年出版的《屈原与楚文化》之后,近十年来在楚辞学这块沃土上潜心研探、辛勤耕耘的硕果.全书28万字,分四编.第一编“屈原生平研究”7篇论文,以丰富的史料、缜密的考辩、合理的推论,对屈原之生年、两次放逐的原因及地域、沉江的真相等作了细致的考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第一部个人诗歌总集的《楚辞》,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伟大诗人屈原的慊谦爱国之心;另一方面充斥着大量神话影子和神游景象也揭开了早期先民图腾崇拜的影子。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志提供了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图书的成熟情况,但在收书如此浩瀚的巨著中,独诗赋略较其余几略显得暗淡无光,其中的"诗赋略"在没有小序又夹杂种种疑问,而后世所说《楚辞》的踪影也无迹可寻,这给研究《楚辞》者带来诸多困惑。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探讨汉志"诗赋略"中的"屈原赋之属",得出今本《楚辞》并非选自"屈原赋之属"但其编纂者确为刘向无疑。  相似文献   

7.
潘啸龙教授是著名的楚辞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男 ,汉族 ,194 5年 11月生 ,上海龙华人。 196 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1979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为该校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并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等职。潘啸龙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勤奋耕耘 ,成绩斐然 ,尤以屈原和楚辞研究最为突出 ,享誉学界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九歌六论》、《天问的渊源及艺术》、《离骚的抒情结构与意象表现》、《屈原评论的历史审视》等 6 0多篇有影响的论文 (其中多篇被全文翻译介绍到国外 ) ,已出版的专著有《屈原与楚文化》、《楚汉文学综论》、《楚辞注评》、《屈原与楚辞研究》等 7部 ,参编《楚辞评论资料选》、《中华艺术文化辞典》等著作多部 ,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及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多次 ,并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本刊特刊发潘啸龙教授这篇谈治学经验与体会的文章 ,以飨读者。此文曾收黄中模、王雍刚主编的《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专家自述》(重庆出版社 2 0 0 0年 12月版 ) ,本刊采用时征得作者同意并经作者修  相似文献   

8.
楚辞     
《楚辞》是汉代刘向编订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了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七篇,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它的文学影响,要高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文人论屈原与楚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训解、音义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人在屈原思想行为的评价、《楚辞》文学特征和文学意义的探索上,也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构成了该时期《楚辞》研究的重要内容。寻其大端,一方面是继承汉代《楚辞》评论,另一方面又在新的文化思想背景下有了新的发挥,如对《楚辞》文学特征、《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多有创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开诚是当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著《屈原辞研究》或选择文献内证,立足楚辞文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所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11.
楚辞     
【作者】《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主要作者是屈原。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众多研究屈原与楚辞的文人学者之中,柳宗元是一位见解深刻、成就卓然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柳氏论屈原与楚辞的观点及著述作一番考察,这对唐代文学思想和唐楚辞研究史的认识和评价,将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3.
战国楚之屈原以其孤高的气节,采用象征迷离的手法创作《楚辞》,被一代又一代文人传承和接受,直至明遗民达到集大成的同时又赋予新的内涵。本文选择四位有代表性的明遗民——钱澄之、陆时雍、周拱辰、王夫之,试从他们的生平遭遇、著书立说等方面来反映其对屈原和《楚辞》的接受,从而展现明遗民这一类人对屈原和《楚辞》的接受,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 ,来观照中国学术中的“楚辞研究”。汉代以前的史书中几乎从未提到屈原 ,尤其是在楚国的史料中 ,屈原更是不见经传。历史上的屈原在出现新材料之前 ,可视为不可追寻。今日言说之屈原 ,只能是《史记》、《楚辞》及此后各类相关文本中的一个人物符号 ,一个相关话语的命名。历史文本中之屈原 ,乃是一个经改写、想象而被重构之屈原 ,是汉儒在大一统专制政治背景下 ,以汉族儒家文化的视角对一非中心的历史人物的想象性建构。屈原作品最初当以在民间口耳之间散播、流传的可能性最大。汉儒们解读、编纂、注释《楚辞》 ,实际上等于是为《楚辞》建构了一个“独尊儒术”的中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詹安泰先生的《屈原》和《离骚笺疏》两部专著,是20世纪屈学和楚辞学史上的重要力作。《屈原》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普及性读物,对屈原的时代、家世、生平、思想、艺术成就及重要作品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视野开阔,思致敏锐,研究方法自辟蹊径,材料运用精当娴熟,持论平稳中肯,亦不乏独到发现,显示出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令人服膺,且兼有义理与考据之长,兼顾普及与提高,确实称得上是建国后所出题名《屈原》的论著中最好的一种。《离骚笺疏》是詹氏长期研究《离骚》的心得结晶,其“笺疏”博采众说以发明己意,其“通论”较之《屈原》又有所拓展,皆持论稳妥,解说圆通,自成体系,体现了詹氏严谨求实的一贯作风。  相似文献   

16.
应该利用楚简、秦简、汉简、帛书帛画、青铜器及铭文等出土文献研究屈原与《楚辞》。楚辞学者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楚辞 ,往往是零碎的、局部的、辅助性的 ,大部分局限于字词训诂层面 ,少数涉及到作品层面 ,作家层面尚未涉及。而通过考古研究 ,可以追溯屈氏家族与楚王族的关系 ,探索屈原家族传统与思想渊源 ;可以论定屈原生平三大环节———从政、放逐、沉江的真实性 ;通过屈原与《楚辞》的参与和“援助” ,推进“楚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总集之祖的<楚辞>,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今本<楚辞>实则来之于<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之属".至于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此显系为后人所加.经由自己所编之书而题前贤之名,这已是自古以来的通例.今本<楚辞>所收作者共10家,作品73篇,其作者一般都可以在"屈原赋之属"中找到主名,其每一作者作品的篇数一律小于或等于"屈原赋之属"中相应作者作品的篇数.所以可证<楚辞>是"屈原赋之属"的选本.  相似文献   

18.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屈原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楚辞研究的一个热点,十年间涌起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在前期学者们主要是对屈原生卒年,屈原的政治活动及“屈原否定论”等问题进行讨论,而后期则更多的把重心转移到了对屈原美学,哲学,人格以及屈原学史上。文章同时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屈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屈原研究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类作品的总称。屈原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精神成为当时和后世的标杆。"度"作为屈原作品思想的融合所阐释的正是楚辞所要表现的精神旨归。在楚辞中,"度"的思想横亘其中:君臣关系有度,季节与情感之抒发有度,水与情理欲之关系有度。也正是因为作品内质以"有度"为准则,楚辞的魅力才能绵亘苍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