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性突出的文艺理论家,而且是建树颇丰的文艺报刊编辑,曾先后主编过《工作与学习丛刊》、《海燕》、《七月》、《希望》等著名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作家邵荃麟说过:“中国那时的刊物谁都比不过胡风,胡风的刊物编辑得最好,它好在什么地方?它有完整的对文学的观点、美学追求,而且政治上也不糊涂,是革命的,符合人类进步思想。”鉴于学界至今未见有人对胡风的报刊编辑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故本文仅就胡风的编辑方法和艺术略作管窥。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  相似文献   

3.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谢六逸(1898—1945)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而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报刊编辑和理论建树颇丰的新闻出版学家。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新闻出版领域里的贡献一直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近年虽然渐有文章论及,但也是零章断笺,未窥全貌。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谢六逸先生有关新闻出版实践活动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报刊编辑思想略作探讨。谢六逸是一个对报刊编辑有着独特风格追求的新闻出版学家。他主编的《文学旬刊》、《立报》文艺副刊《言林》、《国民》周刊和《文讯》月刊等,在中国报刊史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刊物无疑是他…  相似文献   

5.
楼适夷     
楼适夷,1905年生,浙江余姚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9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31年回国,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成员,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编辑生涯,并历任《文艺新闻》编辑,《大陆新闻》、《社会生活》等刊物主编,武汉《新华日报》副刊主编,《抗战文艺》编辑,《文艺阵地》代主编,江苏淮阴华中版《新华日报》社编委,上海《时代日报》、香港《小说》月刊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报刊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就是文艺副刊的成型和纯文学刊物、文艺小报的大量出现,形成了专门刊载文学作品、传播文学思潮的文学“公共舆论”,开始影响现代文学发展的走向。类似副刊的形式,早在现代报刊兴起之初就已出现了,但“副刊”这一名称的定型却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2年,鲁迅受《晨报》编辑孙伏园之约为其主编的副刊题写刊名“附镌”,但由于字体原因,“附镌”在印刷时被改成了“副携”。在徐志摩主编时代,《晨报副镌》被改为《晨报副刊》。后来,随着《京报》、《世界日报》的群起仿效,这一称呼便流行了起来,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附刊”与“副张”同时提到,内容和意思基本一样。30年代中期,胡道静的《论副刊》对副刊给予了较详尽的论述,尽管有不少讹误。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与艺术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报刊编辑家.他一生创办、主编过<红黑>、<人间>、<新希望>、<诗与文>等多种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由于他的小说家之名太盛,故他在编辑领域的贡献长期不为人注意.其实,沈从文的编辑实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20世纪30年代起,通过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并由此培养和推出一批青年作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报刊编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作家中,与报刊没有任何关系的,大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不是编者,就是作者。很多作家都当过报刊编辑,正是经过他们之手,一部部重要作品,从报刊走入读者,走进历史的荣耀。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1897~1986)先后主编过多种报刊,尤其是他在抗战前后两度主编的《文学杂志》,是当时最畅销的文艺刊物,每期行销都在两万份以上,读者印象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9.
(丁景唐先生小档案) 丁景唐,宁波市(原镇海)人。1920年4月25日出生。1931年来沪,定居上海。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以后编辑《联声》和领导过学生刊物《莘莘月刊》等。1944年至1946年任上海《小说月报》、《译文丛刊》、《文坛月报》编辑。上海解放后,曾任第三、第四届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员。 丁景唐先生五十年代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职,六十年代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文革”时备受凌辱。1979年出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1985年12月离休。 曾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理事和上海民研会副会长、顾问,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和顾问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上海版协副会长、顾问,及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 主持编辑《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出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二十卷,影响遍及海内外;1992年12月,是书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一等奖。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专业贡献的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参加抗日战争老作家纪念牌。  相似文献   

10.
王统照既是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和新思想的传播者。回顾王统照的一生,他参与创办和主编的文学刊物近20种,在北方海滨城市青岛,他生活了近30年,这期间他先是创办了《青潮》月刊,开启了青岛现代文学的新纪元;接着与老舍、洪深等人主编了《民报·避暑录话》文艺副刊,成就了中国报刊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还担任了《民言报·潮音》副刊主编,使其成为表达"对战后时局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未来的热情呼唤"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又是一个著名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中国公学的《旬刊》、《文学杂志》月刊、《工作》半月刊、《华北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文艺》等多种报刊,也为《东方杂志》、《一般》及《工作》等报刊撰写过新闻通讯和许多政论,尤其是他曾经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又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对国内外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观察。他的报刊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个性。 (一) 朱光潜认为:“报章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反映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得  相似文献   

12.
胡风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七月》、《希望》等著名杂志。虽然他很少从事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曾经为《国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对新闻媒体的运作深有体察。另外,作为一位忧国忧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报纸“是一直在看,所积的感想自然不少”。他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观点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一1942年,胡风已经是一个成名的编辑,常有年轻编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当编辑的秘诀”这样的问题。根据…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和历史研究学者蜚声中外,代表作有《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同时,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身份——编辑。他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近40年,主持编辑的报刊达10余种,以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闻名,对北方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副刊编辑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图书与报刊编辑出版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刊在中国近代之初,原本是不分家的。经过戊戌维新时期中国第一个报刊高潮,报刊逐步分离为报纸(或新闻纸)和期刊。期刊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是杂志的同义语。中国出现以杂志命名的刊物是1862年由英国传教士麦高恩在上海编辑出版的《中外杂志》,以后又有《东方杂志》(1904年创刊)。但中国当时的杂志比不上报纸成熟,尤其是理论研究更是落后一大截。随着辛亥革命的开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中国的杂志编辑事业开始不断进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可以说是率先一枝独秀,步后尘者,《新潮》杂志是其中之一。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开展,迫切需要大量宣传新文化思想的杂志,但当时中国的杂志界受封建主义思想毒害过深,要适应蓬勃开展的新文化运动,迫切需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新青年》、《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共产》、《红色中华》等重要报刊。1920年秋到1922年底,他受聘为北京《晨报》驻俄特派记者,回国以后,又长期负责中央宣传工作。在领导报刊工作和具体的编辑业务屯,瞿秋白积累了丰富的报刊活动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报刊思想体系。鉴于学界对瞿秋白的报刊理论疏于整理,故本文在梳理瞿秋白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报刊编辑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丁景唐1920年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37年冬参加革命,作家、诗人、出版家。笔名洛黎阳、歌青春、丁英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曾任《小说月报》编辑,《文坛月报》编辑。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工作,出版《文艺学习》,开展进步文艺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宣传处、新闻出版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名誉社长、编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二、三、四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上海版协副主席、顾问,上海市编辑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鲁迅、瞿秋白、"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文艺运动史的研究,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影印"左联"、"文总"等文学刊物40余种;主持编辑出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20卷,其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主要作品有诗集《星底梦》,评论集《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协会会长、《红旗》杂志编审、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柯蓝同志,当过十六年的新闻记者和编辑,主编过上海《劳动报》等三个报刊。他在开始记者生  相似文献   

18.
1928年到1949年的22年间,沈从文先后创办并经营过《人间》、《益世报·诗与文》、《红黑》、《观察报·新希望》等报刊,主编或参编过《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月刊》、《益世报·文学周刊》等17份报刊,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编  相似文献   

19.
林立华 《今传媒》2016,(3):131-132
储安平的一生和报刊有着紧密的联系,曾先后主编过《文学时代》《中国晨报》《力报》《客观》等刊物,尤其是他于1946年创办、主编的《观察》周刊,因为文风犀利、观点独到,在当时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进步民主运动的一面重要旗帜,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储安平的编辑思想.本文从提倡言论自由,办刊目的是舆论监督,客观、公正、理性的编辑精神、独立自主的办刊精神等四个方面就《观察》周刊时期储安平的编辑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来函照登     
本刊今年第三期刊登孙芝同志的《致报刊编辑》一文,由于我们工作上的疏忽,没有进一步核实,以致对《长江文艺》和《中国青年》杂志进行了不正确的枇评,造成不好的影响。这里,特向两家刊物表示歉意,并发表常怀祖(犁夫)同志的来信,作为对《致报刊编辑》一文失实的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