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谕吉,天保五年(1835年)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九州中津藩的武士,当时正在大阪中津藩的带仓库的宅邸当差。谕吉就出生在那里。谕吉的父亲尽管出身低微,却非常好学,而且是位汉学家。就在谕吉出生那天,他因为得到了多年搜寻的中国书《上谕条例》,非常高兴,于是取书名上的一个字,给生在这天的孩子起名叫谕吉。“喂,顺,让这孩子当和尚去吧!”父亲一面看着新生的婴儿一面跟妻子说。“孩子才刚生下来呢,为什么现在就想这些。”顺吃惊地看着丈夫的脸说。那时,不论多么有学问。出身低微的人,就得  相似文献   

2.
小泉八云的文笔优美流畅,来日本后发表的作品差不多都是用英文写的。他对日本的伟大贡献,不仅是在松江、熊本、东京任教,更重要的是向外国,特别是美国介绍日本。他不是用外国人的眼光客观地介绍日本,而是带有自己的偏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另一个功绩,也许是更大的贡献,便是使日本人认识了自己。当时日本刚开始有议会,一味崇拜舶来品,轻薄自己。是小泉八云让日本人重新认识自己祖国的美好。这一切,他不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而是从日常生活方面加以揭示的。如果这  相似文献   

3.
小泉八云在日本文学史上是独放异彩的一株奇葩,特别是他的志怪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这位理应是日本人的小泉八云却是个英国人。一位外国人怎能对日本文学有如此贡献呢?这位作家的生平及其在日本的创作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4.
新潟=心细?     
你一定奇怪,“新”和“心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怎么划上了等号?我有一位朋友在日本某大学任教。一天,他接到友人从国内打来的电话,告知其近期将随一个代表团到日本考察访问。常言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喜不自禁:你们都去哪些城市?友人答:除了东京和北海道之外,还有“心细”县。“心细县?!”朋友重复了一句,然后笑着调侃道:“你怎么不说是‘心宽’县呢?我在日本生活了16年,从来就没听说过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里有什么‘心细’县,是不是你记错了?”友人急了,对着话筒大喊:绝对没错!就是“心细”县。朋友有点懵了,忙问“XinXi…  相似文献   

5.
正缘起张猛的故事是两年前我在一次下乡途中听到的。那个给我讲故事的中年妇女最后感慨地说:"谁又能想到呢,大学毕业后就混社会的人,如今会成为一个大老板!这就是命呀。谁又能想到呢?"我点了点头。"你知道他有多少钱吗?"看到我摇头,他就凑近我小声地说:"他的钱多到无法数清!"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人来说,哥伦布从来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三年前,中国的一份历史杂志把他痛斥为航行到亚洲进行掠夺的“殖民主义海盗”。现在,有一位中国学者声称哥伦布发现新世界的说法末必确凿。早在五世纪时,就有一位名叫慧深的佛教和尚可能到过那里。汉学家们早就知道这位和尚曾经航行到一个称为扶桑的神秘之地。可是关于这个地方的位置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同时,有关他的那些故事的真实性也一直存有争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首府,恐怕也是世界电影界的大都会。可是它并不是由当地的美洲人建设起来的,大约早在1910年,就由来自欧洲东部的移民开始创建。如迈尔、戈尔德温、福克斯、华纳兄弟、莱姆勒(他是个例外,因为他是德国人)等。二十年代的时候,好莱坞的老板们就逐渐到欧洲去寻求新生力量,这是毫不奇怪的。如当时两个最有名气的人:一个是来自柏林的电影导演恩斯特·卢比契;一个是来自瑞典的女演员嘉宝。稍后还有有名的女演员玛琳·迪特利丝。这个时候,欧洲正在拍卖它们的天才。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情况突然变了。这首先  相似文献   

8.
1889年,日本诞生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象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闪耀在日本艺坛上。他,就是世界名曲《春之海》的作者——宫城道雄。尽管他早已闻名遐迩,《春之海》也誉满全球,但是他本人却无法用自己的双眼去目睹这成功的花环是多么绚丽多彩,他的不平凡的一生更是充满了不幸和痛苦。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1日,日本迎来东日本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政府说灾后复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有23万避难者不能返回家园。我当时身在东京,也算得上一个亲历者,而使我最难忘的,仍是当时日本人面对重灾那惊人的淡定和秩序。这四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史无前例的大震灾来临时,为什么日本人能维持如此整然的秩序,保持如此冷静的淡定?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统治时期 ,一个叫徐元庆的平民将冤杀其父的当地县尉赵师蕴杀死 ,然后去官府投案请罪 ,当时负责审判此案的是著名文士陈子昂 ,他在仔细研究了案情后认为 :从法律上讲 ,杀人者偿命 ,徐元庆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但从礼法上讲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为父报仇天经地义 ,却是应该提倡的。这该怎么处理呢 ?苦思冥想之后 ,陈子昂的处理结果是 :处死了徐元庆 ,但同时又下令褒奖了他的这种孝义行为。这样的处理方式 ,既从“礼”的角度维护了孝道 ,又依照法律落实了杀人者死的原则 ,可谓一举两得。复仇杀人是否属于犯罪 ?在这个问题上 ,从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11.
谁会想到这枚巴哈马新发行的邮票隐含着对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的赞颂呢? 安东尼·特罗洛普著名的巴塞特郡小说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受欢迎,近年来,电视又把它们介绍给更多的观众。但鲜为人知的却是:特罗洛普最初的职业是在英国邮政局任公务员。第一个街头邮筒就是他创立的。过去,人们必须到当地邮局去投寄信件。而他对集邮也有直接的影响。1858年,在他的《巴塞特郡  相似文献   

12.
我急匆匆地冲进当地的百货商场,想赶在节前随便买几件圣诞礼物。看着拥挤的人群心里不免有些怨气,这得耗费多少时间,圣诞节简直成了负担,但我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从人群中挤到了玩具部。我无意中瞥见一个大约5岁的男孩儿抱着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他一直在抚摸那个娃娃的头发。我情不自禁地注视着那个男孩儿,心想,这个娃娃是送给谁的呢?只见他转向一个女人并直呼他阿姨的名字说:"我的钱真的不够吗?"她略显不耐烦地说:"你知道你的钱不够。"她让男孩儿待在原地别动,她去买别的东西,马上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花道——插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观赏花卉的情趣与西方人有所不同。西方人重视花朵的颜色和形态的美。日本人虽然也看重花形和花色,但是特别强调花朵、花柄、花枝、花叶等排列的线条美和造型美。花道(即插花)作为一种艺术,在日本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当时佛教组织已在日本建立起来。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佛教徒要在祭坛上插上一些长有茂密绿叶的花枝,后来又在祭坛上边添加洁净的莲花。莲花生长在污泥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佛教徒用它表示在邪恶充斥的世俗社会保持圣洁高尚情操的志向。因此,花道在日本的出现,是有宗教方面的原因的。花道的发展,也不单纯是为了装饰,而是用以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据说日本的花道是由一个日本僧人小野妹子从中国传去的。他曾来中国西安学习过。他回国后的住所  相似文献   

14.
偶然的发现     
在人类发明创作的悠久历史中,发现者似乎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有独到精见的人,他们有目的有准备地去寻找某个问题的答案;二是一些幸运的人,他们似乎偶然发现了某种事物。不过得搞清楚我们这儿说的“偶然”是什么意思。许多伟大发现的偶然性,是说某些不平常的事情发生了,而当时正好有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在场,他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于是进行工作去研究它为什么会发生。轮子的发明是个最好的例子。它的发明时间很早,现在没人说得出谁是发明者。想想轮子吧,没有它,我们就不会有钟表、汽车,也不会有飞机、轮船。可是,在有人想出用它们来使工作方便之前数万年,人就在造轮子了。人们发现五万年前死者的  相似文献   

15.
享有盛名的寓言作家拉封丹丁文编译一大队蚂蚁在草丛树木间匆匆行进。这些勤劳的小家伙要到哪里去呢?喔,它们是到远离蚁穴的地方去埋葬一个死去的同伴!一个人好奇地观察这些蚂蚁。他虽然不是昆虫学家,也不想发表有关昆虫生活习性的论文,却紧盯着那一只只蚂蚁!忽然他...  相似文献   

16.
加藤周一说,日本是“杂种文化”的国家,确实如此。仅从吃的方面来说,就有面包、中国饭菜、美国式的快餐和法国大菜。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东西,都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日本固有的东西呢?是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改变成日本式样的呢?偶尔翻阅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剧《我是和尚》(2015)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三个光头和尚悠闲地抽着烟,喝着啤酒,酒馆老板娘的漂亮女儿一出现,三个人立刻丢了魂儿一样挤向门框,忙问这是谁。这一幕足以让中国观众"三观颠倒"。另外一部热剧《朝五晚九恋上我的帅和尚》(2015)更是吊足了日本单身女性的胃口,沉迷此剧的女孩子都惊呼:"老天啊,也赐我一个这样的和尚吧。"剧中的和尚星川高岭不仅帅到没朋友,还家庭多金、英文流利,更重要的是体贴有加,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湟克拉索夫是一个酷爱打猎的人。在他的生活中常常由于紧张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地离开彼得堡。一旦抽出两三天闲暇日子,他便背上猎枪前往诺夫戈罗德地区转一转。那时候,在诺夫戈罗德省有很多猎物,还有可供狩猎的大狗熊呢!“我总是沿着铁路线打猎,这条铁路好象特意为猎人,而不是为其他人铺设的,”涅克拉索夫在给屠格涅夫的信中写道,“……凄凉的地区,贫瘠并令人难以置信的荒芜,因为火药的发明当时还没有传到这里,当地使用的唯一打猎方法,就是用肚子捕捉鸭子。一个村夫沿着沼泽地走着,一旦看见幼鸭,就想方设法地用肚子扑住它,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上最热爱海洋的诗人恐怕非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莫属,他的诗歌充盈着一切关于海的意象,尤其是祖国智利的大海。关于诗人对故乡之海的钟爱,还有一则趣闻,说他旅居意大利的时候,一日与妻子马蒂尔德在维亚雷焦的海滩散步,面对浩瀚的地中海,诗人却感叹道:哎,真想回去看海啊!这不禁让马蒂尔德暗笑,明明眼前就是海,怎么还说要去看海呢?聂鲁达  相似文献   

20.
克尼斯纳的一位老伐木工曾经告诉我,他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是他原来早就知道了的。他的话听起来很自相矛盾,特别是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来说,更是如此。我想寻常人的智慧是了不起的,可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从未学过的知识呢? 那时,那位老人正在解释伐树的方法,并且指出如果你不知道所伐的树要倒向哪一方,那末,动手砍树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树总是朝着支撑力最小的方向倒去,因此,你想让树朝那个方向倒,就该减少那个方向的支撑力,”他说。我有些半信半疑——难道一丁点儿差错就能毁掉这边珍贵的圆顶小房子或那边砖砌的车库吗? 我疑虑重重地在那两座建筑物之间正中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