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微课这一新型教育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高校武术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在研究过程中,对高校武术微课教学的设计加以规整,分析高校武术微课教学的应用,完善高校武术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武术的发展。同时增强教授者对武术教学的理解,对学习者学习武术的认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选项课教学内容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不断完善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体育课众多选项课中,武术和羽毛球深受学生的喜爱,参加学习的人数较多,通过测试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大学生体育选项课成绩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在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刁国炎  韦群杰 《精武》2012,(8):32-33
采用教育教学实验、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观察法等方法,以马克思交往观为指导,借鉴交往教学理论模式,结合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特点,研究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20所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武术选项课教学中,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队伍现状、教学物质保障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不仅使武术选项课教学更为完善,同时也为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河北省属院校中20所体育部主任以及随机抽取3所高校参加选项课学习的学生和选项课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河北省高校目前体育选项课现状进行评析,并对普及体育选项课的优势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选项课教学模式,完善选项课教学体系的建议,为优化大学体育的转型提供新的依据,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习掌握科学实用的健身知识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能力和习惯,实现体育选项课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完满结合。  相似文献   

7.
杭州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宋军生  冯萌  沈恬  汪凌 《浙江体育科学》2002,24(6):27-30,45
通过对杭州市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十九所高校的调研,对我市目前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评述。并对高校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的优势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该教学模式的建议,为优化大学体育的转型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帝全 《体育学刊》2001,8(6):37-39
通过对广东省10所本科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师的访谈及对华南理工大学97、98级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高校武术选项课内容设置应以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心理倾向为本,向以散打、跆拳道为主的设置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北省五所高校武术选项课的实践调查,二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武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身体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前后对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比较均有较明显的差异。提示:二年制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发现选项课教学虽然能够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选择自己喜好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大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一些高校由于选项课的项目过于守旧保守、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在运动项目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相对匮乏、学生分班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等因素下导致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开展遇到了一些瓶颈。面对这些瓶颈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课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更好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教学,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改变过去灌输式的传统的武术教学,为武术现代化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试图寻找一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力求符合当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武术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武术教学科学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及专家访谈法,对长沙体校武术班散打方向学生训练课礼仪运用情况、常用礼仪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礼”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训练中,“以德为本,贯穿始终”作为教学的基本特点.但近年来,对武“礼”的淡化带来了习武人武德失范问题.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教育对礼仪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代武术训练、教学中礼仪应用的淡化同样也是散打训练中的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训练课礼仪的运用进行研究,旨在对课堂行为规范中“礼”的要求,以使习武者达到真正“德艺双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定位武术练拳致趣未来发展的研究趋向,探析中华武术(习武练拳)独特的致趣因素及其效果,主要采用访谈法,从技术本体论域的视角切入,从武术教育与教学拳种模式开发、武术课程思政文化育人方式转变、武术功法常态化演练艺术表达苛求三方面出发,思忖技击本质论视域下中华武术练拳致趣的实效改革,得出以下结论:劲力蓄发与体悟攻防、节奏缓疾与身心感受、轨迹曲弧圆融与动作顺畅奔放是达成练拳致趣的三个内在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武术教育如下实践理路:在武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练拳致趣的拳种模式;在武术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渗透练拳致趣的思政文化元素;在武术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过程中突出功法常态化训练的致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武术有很多功能,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对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然而,中学体育课一般是每周三节,仅凭课堂教学很难发挥武术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了"二元法"武术教学,并指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认为利用学校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二元法"学习武术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其心理素质有良好的培养和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代武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高校武术教育面临的困境,教学内容陈旧,练习方式单一,武术技击性的弱化等影响了武术的教育效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立段位制与分级制相结合教学体系、武术课堂引入音乐元素、课堂增加表演展示环节更新组织形式、以赛促学弘扬武术精神、充分发挥武术协会的职能和价值等对策,希望可以促进武术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学校武术教学的实施路径作为研究对象,对学校武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武术教学的实践环节对当代学校武术发展问题的症结进行了分析与概括。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教育正面临着了一个“无奈”与“尴尬”的发展境遇,“墨守成规”的武术教学是制约学校武术发展的症结所在。研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实施新路径提出:(1)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为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建构系统的学校武术课程体系;(2)落实“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健康第一”的武术教学思想,实现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3)提倡和推广“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武术教学新理念,令学校武术教学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精气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武术历代拳种流派的习武要义。中国武术在“精气神”学说的影响下,无论内在精神还是外在形体都始终贯穿着精、气、神的表现,突出着武术的风格和特点。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医学理论视野下的“精气神”作为研究的起点,以中国武术的“精气神”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和“攻防意识”的视角来认识“精气神”这一武术范畴下的概念。通过对中国武术“精气神”的研究,力图可以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来认知中国武术,从而实现对中国武术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较为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教育思想视角,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中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彰显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爬梳。研究认为,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是中国武术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尚武教育之风开始盛行。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被认为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密切相关。武术“强种救国”教育思想开始滋生。在自然体育观影响下,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开始繁衍。近代中国开始从注重武术技击功能向挖掘武术体育意义上的健身功能转换,开始用新的理念、整理与研究武术。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学校武术近百年的历史做了简单回顾,对目前的武术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当今武术教学有"浅文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武术教学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学校武术教学模式的文化性、动作趋简性和娱乐性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办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成绩.文章通过对武术俱乐部活动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本俱乐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探究武术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确立以体育竞赛为核心的俱乐部运行机制,为更好的适应“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