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的作用。常州金坛市小坵村社区教育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经费投入、体制机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宣传、课程与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小坵村村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朱伟  倪传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5):121+123-121,123
作为社区教育网络最基层的教育阵地,村民学校是提升村民素质和技能的重要基地,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泉村村民学校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全面教育,用自己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了村民的整体素质,有效保证了全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应有贡献。山泉村村民学校创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创优培训载体,为今后村民学校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造成我国南方农村村民文化生活贫乏的主要因素在于: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村民经济收入低下,且居住地疏散以及山地区域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南方农村村民成为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双贫穷户,这对社会主义新衣村文化建设存在着消极影响及不利因素,要消解这些影响和因素,必须要倡导现代先进文化;改善村民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素质;激发、调动村民的参与意识;合理迁徙、整合村民居住地,改善村民的生存环境,以满足村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村实际上是人们在一定的生活空间内所形成的以一定的区域为单位的社会共同体。村民学校面向广大村民,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任务,充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针对性地开设教育课程,培育新理念、传授新技能、塑造新风尚,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村民教育。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村民自治 ,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伟大创造。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起 ,村民自治以村民委员会选举为基本形式 ,在中国农村逐步得到令人振奋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村民自治以完整的法定内涵。全面推进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根本。重点是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 ,以村民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 ,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受社会转型和制度变革的挑战和冲击,村民对教育的期望分化严重,村民崇学尚教的教育向心力和教育支撑力逐渐式微。重塑村民对教育的期望在现代性发展中愈益严峻和迫切,需要村民、学校和制度建设的多方位协同:重塑村民对教育期望的社会基础在于村民转变传统观念,认同和接纳社会转型带来的变革,更新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文化基础在于村小学变革图强,寻求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赢得村民的信任;制度基础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在近现代的演进过程,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促进“乡政村治”格局的规范化运行,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发展农村教育、增强村民政治参与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等建设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了村民委员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乡村两级组织发展的数据,并据此说明了村民委员会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着重研究了村民委员会的分类标准和基本类型,简单介绍和剖析了某些学者的观点,阐明了作者的分类标准和5类14种村庄的基本特点;第三部分根据目前村民自治小康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大村庄规模、发展村庄经济、理顺政村关系、提高干部素质、加强村民教育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民学校是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阵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以文化培育为根基,以办学理念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统筹协调为保障,以课程开发为核心,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新闻宣传为手段,破解农村社区教育中村民学校发展的难题,促进村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振兴农村图书馆事业,村民图书室的建设和发展是基础.本文以推进农村图书馆建设为背景,对村民图书室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巩固和发展村民图书室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之所以成为近些年国内政治学界研究的热点,除了我国政治学研究视域和方法拓展的原因,还在于其内含的广泛而深刻的问题背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三个基本命题:在人民民主中坚持党的领导、协调不同层级民主权威之间的关系、解决政治发展与传统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而村民自治恰恰为国内政治学界研究这些命题提供了一个可以观察,甚至可以实践的现实载体。从这层意义上说,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宗族文化和公民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村民自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来讲,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该坚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深刻认识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应以全体村民的民意为农村自治制度的权威基础,建立村党组织领导农村自治的工作机制,吸纳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运作,在某些行政管理体制和党组织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幸福村居”建设是广东省落实国家新农村政策的一项举措。选择珠海市金湾区“三板村”和“广益村”作为典型样本,调查了村民文教需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幸福感”低,生活压力大;村民培训需求呈现多层次化趋势;村民的文教活动缺乏专业指导。村民文教活动的实现途径应该多元化;政府应该加大对村居文化生活的建设与经费投入;村居文教活动应该依托高职院校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对于农村自治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自治的民主决策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完善、村妥与乡镇的关系没有依法理顺、村妥与村民、村妥与村支部的关系没有依法理顺。笔者认为.建立系统的民主决策程序和制度、提高乡镇村干部的民主法制素质、建立民主决策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制度.是把村民自治的民主决策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与公民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制度与公民文化是互为因果,相互推动的关系。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初始的、非国家形态的制度形式,必须会推动农村的公民文化发展。虽然由传统的依附性文化到公民文化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教育与训练下,在经济利益的密切驱使下,在党和政府的合量介入下,公民文化改将日益成熟并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日益完善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实行村民自治引起了村级权力主体之间以及它们与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变化 ,在新的体制下处理好乡、村关系的关键在于乡镇政府革新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关键在于村党支部怎样发挥自己的领导核心作用 ;处理好村民代表会议与村委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制度确立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成为农村内部权力结构的核心,是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同时,由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权力来源和制度规范不同,村两委的矛盾表现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因此,明确村两委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职责范畴,科学合理地实现村党支部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定位是当务之急。广西百色市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工作机制中的重要性,从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创新党服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建构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本形式,而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制度是保障群众有序自治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村民委员会监督制度在我国社会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村民委员会也出现了监督制度的法律架构不完善、监督的权限和程序不清晰等困境。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制度,需要理顺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等各方关系,在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内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在观念、立法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以实现标本兼治,维护人民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两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小镇为例,分别从留守村民的文化活动形式、活动载体、活动内容、文化观念及其新的文化需求等方面展开调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留守村民文化生活品质,从物质层面上来看,离不开经济基础的保障;从乡村文化建设面向的主体来看,必须关注留守村民的文化需求;从国家管理者层面来看,则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制度构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作为隐性制度的村民人格塑造相对于作为显性制度的村民自治的滞后性而形成的"文化堕距"及其成因。随着村民人格的实践,"文化堕距"的缩小,村民人格将逐步适应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