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首是刑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司法机关有效追究和预防刑事犯罪以及对于犯罪人的改造和人权保护方面不可或缺。我国1979年刑法就确立了自首制度,1997年刑法对自首的本质、特征、条件和内容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修正,但在自首的认定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疑难、复杂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我国刑法理论中对自首制度构成要件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认为,自首构成要件宜取“两要件说”,即取消“接受审查和裁判”作为自首的构成要件,但对“自动投案”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这两个构成要件的内涵和外延有必要加以厘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自首制度是法定的刑罚制度,是惩办与宽大量刑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量刑制度,自首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自首是犯罪嫌疑人自觉承担刑事责任的表现。本文主要从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认定以及刑罚确定的适用性进行论述,希望对自首制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量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特定情形,探讨自首的认定问题,克服在内容理解和适用方面产生的分歧,充分发挥其打击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自首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本文浅析了自首的含义、意义及种类,着重论述了自首的成立要件及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刑法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但对单位犯罪能否适用自首却没有明确规定,以致在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引发争论。基于对刑法基础理论、刑法相关条文及当前单位犯罪现状的分析,应当认定单位可以成立自首。单位自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自首。  相似文献   

6.
我国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单位成为一类犯罪主体以后,单位犯罪能否成立自首,作为法定从宽处罚的情形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单位自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但具有法律依据,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意旨,也符合刑罚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单位自首的主体确定应具有灵活性,单位自首的效力认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自然人自首,而单位自首却是立法的空白,司法实践中多有困惑。因此,有必要从哲学的维度寻觅我国刑法设置单位自首的必要性,并根据自首的共性即必须具备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和单位犯罪的特点,推导出单位自首的构成,根据对单位犯罪处罚原则来诠释自首的处罚方式,进而对单位自首司法认定进行研究,便于对单位自首操作,从而对单位自首制度有一个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8.
自首分为一般自首、准自首、特殊自首是有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的。一般自首以自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为要件,而不应包括“接受国家审查和裁判”,自动投案也不必“出于自由意志”。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从哲学与逻辑上看不应理解为特殊自首,而应是准自首,准自首的“其它罪行”从定罪量刑角度分析宜为异种罪行。特殊自首是独立的自首美型,主要规定在刑法分则或附属刑法中,以特定的犯罪和特定时间段行为为要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但对单位犯罪能否适用自首却没有明确规定,以致在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引发争论.基于对刑法基础理论、刑法相关条文及当前单位犯罪现状的分析,应当认定单位可以成立自首.单位自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自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自首是以一人犯一罪为标准的,对鼓励犯罪嫌疑人悔过自新和减少司法运作成本起了较大作用。但是由于刑法规定的简练概括和犯罪情况的复杂多变,如果只搬用自首成立要件,有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这一问题应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自首制度是刑法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复杂的量刑制度.中国古代自首制度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其中,<唐律疏议>对自首制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定,形成了完备的自首制度.代表中国古代封建正统思想的"礼"渗透于唐律,并贯穿于唐朝的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自首制度的意义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悔过自新,不致隐藏在社会上继续为非作歹:自首从轻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势力,从而得到线索和证据,有效地深挖罪犯,有助于及时侦破案件,正确而迅速的审判,有力地惩治罪犯,最终实现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本文就自首制度在司法实践认定中的两个有争议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犯罪嫌疑人如能在“被传唤归案”后、采取“强制措施”前主动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应当认定为自首。同时,就《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认定为自首的“其他罪行”,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此处“其它罪行”仅指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名以外的“其他罪行”,而对犯罪嫌疑人主动供述的司法机关已掌握的同种罪名的余罪事实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坦白”。  相似文献   

14.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有利于惩罚罪犯、预防犯罪,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对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的行为怎样认定为自首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制度之一,从立法、司法解释层面来看,该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但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又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对该自首解释的理解和适用也产生了一些认识分歧.笔者结合司法实务,就自首认定中几个常见问题谈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是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同样,单位犯罪自首立功也是在犯罪后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忏悔行为。刑法既然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同样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其自首立功行为应构成单位自首立功,在处罚上也应从宽,这也是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立法上完善单位犯罪的自首立功制度已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刑法学理论认为,自首制度能够达到实现刑罚目的、保障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节约司法资源等价值,但在实践中,自首制度也有其需改进之处,因此,对自首制度进行改革,将自首制度与刑罚的执行制度中的减刑制度相结合,以达到在肯定和保留自首制度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因素的同时,消除自首制度刑法学意义上的价值自身与刑法规定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岳靓 《华章》2007,(4):100-100
如果说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典的典型,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法典的典型,那么,唐律便无疑是封建制法典的典型.《唐律疏义》对自首做了详细规定,与现今刑法中自首制度在指导思想、具体内容与处罚原则上皆有所不同,本文一一对比之.  相似文献   

19.
论自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旧刑法自首规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刑法明确了自首的概念并删除了“接受审查和裁判”这一条件,量刑幅度变大,增加了特殊自首的规定。自首成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劳教人员如实交待其他罪行、证据不足无罪释放后投案、律师在代理刑事案件中代为投案,均应以自首论。  相似文献   

20.
《打黑通告》中的"限期自首"是一种刑事政策工具,其刑事政策立场应当追寻政治期待与法治理性的契合。对"限期自首"应当依法从宽处罚,要"宽中从宽";对"拒不自首"应当依法从严惩处,应对不同情形分别按照"酌定从重"、"宽中求严"进行处理。"期前自首"、"期内自首"、"期后自首"均属于刑法上的自首,应当依据"限期自首"的刑事政策立场给予妥当的处理。《打黑通告》中有关"限期自首"的规定可以在期限、政策性法律效果方面加以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