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语文新圃》2010,(1):35-35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到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到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相似文献   

3.
孔子求教于老子,一见面,老子就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事对孔子而言似乎不够体面,所以,司马迁没有把它记录在《孔子世家》里,而是记录在《韩非列传》里。  相似文献   

4.
最著名的老人家谁不愿意当孔子的学生呢?当他的学生有很多外出的机会,一游就游到了国外,在路上孔子还会组织大合唱。孔子的学生大多数都和孔子关系很好。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孔子的学生很多和他差不多大,其次是他不羞于在他的学生面前表现出胆小、爱哭的一面。每当他哭的时候,他的学生就在旁边站成一圈啧啧赞叹。春秋的鲁地西部有只麒麟出现,当地人不懂这是吉祥物,就合围击杀了它。孔子赶去察看,痛哭不止。弟子们恐老师悲伤过度,就用铜钱串织后披在牛身上,对孔子说:“麒麟还在,一点也没有受伤。”孔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才怪,它不过是一只有钱的村牛罢了!”  相似文献   

5.
【文题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游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  相似文献   

6.
引子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某一私塾。那天孔子端坐着,他的学生颜渊、子路则恭敬地站在他身边。孔子说:“今日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希望能不矜夸自己的优点,不突出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能够让老年人安逸,能够让朋友信任,能够让年轻人有所怀想。”师生闲聊,说到今后的志向,那无所拘束的对话令人怡颜。当时及时地记载,并收录《论语》之中,这在今天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种幸福。“志向”引出的话题充满了生活味和真实性。从…  相似文献   

7.
一只茶壶     
老王的女儿出差时,给他带回来一只精致的紫砂壶。老王孤身一人,平时女儿又不在家,这只茶壶自然成了老王的宝贝。他整天把它揣在怀里,一有空,就拿出来摩挲。一天,老王在地里干活,直到很晚才回来。一到家,倒床就睡了,便随手将紫砂壶放在了床头柜上。  相似文献   

8.
鱼儿的留言     
他在河边坐了好长时间(哦!他是在钓鱼),鱼笼子里还是空空的。他不耐烦了——回家吧!他刚要收拾鱼竿,一条鱼匆匆忙忙赶来,幸好鱼钩还在水里,它紧紧咬住鱼钩:“把我带走吧!”他把鱼提起放进笼子里。“求求你了,把我也杀了吧!”他看着鱼嘴一张一合的,可是一句也没听懂。他又坐了下来,又过了好长时间没有鱼上钩。他真的回家了。  相似文献   

9.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被匡城人“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极度困顿。孔子的门生颜回好不容易弄到了一点粮食,就连忙生火煮饭。当饭快要熟了的时候,孔子偶然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吃了,他很不高兴,于是,就对颜回的为人产生了怀疑。过了一会儿,颜回把饭送到孔子面前时,孔子故意说:“刚才我打瞌睡时梦见了死去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孔子因其"兴、观、群、怨"说,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然而,考察孔子的诗论,应把它提到春秋后期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具体的分析."兴、观、群、怨"诸说,都与政治问题有关,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中的产物.不注意春秋时学诗、用诗的特殊意义,而纯粹从文学理论家的角度看待孔子,就把功能与目的割裂了开来,对孔子这一具体人物来说,未必切合他的实际思想.  相似文献   

11.
据《吕氏春秋》卷十七记载,孔子带着门生周游列国时,被匡城人“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极度困顿。门生颜回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粮食,连忙生火煮饭。当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吃了,很不高兴,对颜回的为人产生了怀疑。待颜回把饭送到他面前时,他故意说:“刚才我打瞌睡时梦见死去的父亲,想祭奠他老人家,饭要干净才行。”颜色连忙说:“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煮饭时,烟尘掉在锅里,我不想把饭都泼掉,又怕先生吃了烟尘,于是我就把这一团脏饭抓起来吃了。”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心里很不平静,感…  相似文献   

12.
笑看三季人     
于晚玲 《课外阅读》2010,(12):55-55
台湾师范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他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  相似文献   

13.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顺应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60):63-64
<正>说起延迟评价,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则孔子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陷入了困境,一连7天都没有吃到粮食,只能吃野菜度日。一天,颜回几经周折才要来了一些米,回到休息地时,他看见孔子正在睡觉,没敢惊动孔子,直接烧火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醒了,他看到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吃掉了。孔子有点生气,但没有当场点破,而是装作没看见,静静地坐着。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  相似文献   

15.
泰述 《现代家教》2000,(12):52-53
东汉末,出了一名大名鼎鼎的“神童”,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子第20代孙孔融。孔融(150—208年),其父孔宙官至泰山都尉。孔融在汉献帝时,曾任北海相,因此后世把它称之为孔北海。  相似文献   

16.
自从梁启超把《新学伪经考》比作飓风,把《孔子改制考》比做火山大喷火和大地震以后,人们普遍接受了他的说法,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毫不怀疑,以为它既起到了动员知识分子关心政治、支持变法的作用,又减轻了保守派指控维新派“非圣无法”的压力。事情果真如此吗?笔者通过对维新运动中孔子改制理论传播情况的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康有为并没有借此实现他的初衷,孔子改制理论与其说促进了变法事业,毋宁说它实际成了维新运动的绊足石之一。一《新学伪经考》最初刊行于1891年。三年之后,即1894年,御史安维峻首次奏请毁禁《新学伪经考》。他认为“六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不容“力翻成  相似文献   

17.
自从梁启超把《新学伪经考》比作飓风,把《孔子改制考》比做火山大喷火和大地震以后,人们普遍接受了他的说法,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在维斯运动中的作用毫不怀疑,以为它既起到了动员知识分子关心政治、支持变法的作用,又减轻了保守派指控维新派“非圣无法”的压力。事情果真如此吗?笔者通过对维新运动中孔子改制理论传播情况的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康有为并没有借此实现他的初衷,孔子改制理论与其说促进了变法  相似文献   

18.
快乐闹钟     
我有一个神奇的闹钟,忠快东闹钟。它是英语老师爱文思在回国之前送给我的,他说是圣诞节时一个老爷爷送给他的,还悄悄地把快乐闹钟的秘密告诉了我。我听了,喜出望外。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内疚     
一次,孔子发现学生子路在做饭时悄悄地从锅里拿了一点儿饭放进嘴里。作为孔圣人的学生,子路此举令孔子十分恼火,于是孔子走过去,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子路批评了一通。后来,孔子弄清了情况,原来是一点儿柴草灰飞进锅中,沾在饭上,子路取出沾饭的草灰后怕浪费饭,便把它吃了。孔子错怪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怪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间传说里他不但大量"语"了"怪",而且他本人身上就包含了不少怪诞的因素。孔子也经常谈到和思考天、命、天命、鬼神、祭祀等神秘怪诞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常常感到很迷惘。孔子对怪诞的心态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明确提出不语"怪",对怪诞采取了尽力回避的态度,并将一些怪诞现象尽量进行历史化的解释;另一方面,在有些场合,他又对一些怪诞现象津津乐道。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实际行动上,孔子不仅有时肯定了怪诞,而且常常把怪诞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以预测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