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昌市实验小学最近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以识字为重点,开展了多次研究活动。揭明璐老师就这个问题作了较深入细致的探讨,举行了几次观摩教学。下面是揭老师讲一年组语文《她是谁?》的实况。《她是谁?》共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节课开始,老师用小黑板挂出“奶奶、姥姥、老大娘”三个词,讲三个学生分别注上拼音。接着要全班学生读拼音一遍,再读汉字一遍。然后引导学生检查拼读的情况,纠正错误,如“姥”应该读第三声,学生写成第二声;还着重要求学生读  相似文献   

2.
对语文学科的现状,不论局内人(教师、学生)还是局外人(社会各界),都很不满意。语文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了。改革是必要的,但我们要小心的是,不要“跟风倒”,不要为追求“时髦”的教法而陷入误区。误区一: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就是有水平。为避免背上“满堂灌”的罪名,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怎么敢“讲”课了,要讲最多也不超过30分钟(这似乎是个“分水岭)。上课程式大都是:学生自读、讨论,老师答疑,课堂练习。尤其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上,老师们更是以少讲为时髦,“惜讲如金”,似乎都在较着劲比谁更“寡言少语”。而评委们也大都倾向于认为:讲得少的“更有水平”。有一堂语文公开课,老师总共只讲了5分钟,被评为一等奖。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一些老师的赞扬:“某某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这不仅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校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口才很好,且非常幽默,一堂课讲下来,常常是笑声不断,学生听得非常过瘾;另一位虽也是语文老师,但口才就差了不少,讲不了多少精彩的东西,学生也就不怎么爱听,索性就干脆少讲。但奇怪的是,第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没有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学得好,一时间曾被传为怪事。这是课程改革前的故事,现在想来当然就不觉得奇怪了。第一位老师“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钟     
《小学生》2013,(7):24
叠词语文老师课上讲李清照的词时说:"这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太精彩了,咱们班谁能写出这么好的叠词?"小林笑道:"默默背背,学学  相似文献   

5.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6.
经典宋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而选教李清照的词,更是少之又少。盛新凤老师对李清照的词情有独钟,读本科时就曾撰写论文《李清照酒意象初探》,她先后在浙江义乌和杭州两次执教《如梦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时候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有气无力甚至呼噜声起……原本最具灵性美感、充满生活甘甜芳芬气息的语文课堂怎会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朗读训练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会耽误自己授课的时间,于是把课中“读”改成了课外“读”(课前读或课后读)这样教师一进课堂便抓紧一切时间“讲”,殊不知学生课前读落实了没有?一旦未落实,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见…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 ,如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 ,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与能力的关键。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的诸多弊端 ,是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少、慢、差、废”的重要原因。总起来看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微观思考 ,宏观思考做得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精雕细琢 ,大讲特讲 ,绝大多数语文老师抱着一本教师教学用书 ,照本宣科 ,一字不漏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做既没有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又埋没了学生的创造性。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在《讲读课要少讲多读》一文中指出 :“讲得少 ,…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了一种厌倦心理.一个学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上语文课头痛,老师讲呀、讲呀,讲的全是一些捏不牢的知识;老师叫我们把课文读呀、读呀,读了两遍,意思早知道了,谁还会再去读?"一言中的,中了我们语文教学中问题之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一位三年级语文老师讲《大雪山》(第五册42课),感到这位老师解词得法。归纳他的做法,不外乎三种:其一,分散解释。他把学生提出的生词不全在一节课内解释,而是按词义难易程度、学生学习方便与否等情况,有计划地分散在各节讲解。对于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理解的词.放在第一节首先解释,其余难度大的,则分散在以后各节。这如同人吃饭一般,每顿少吃一点,消化自然容易.其二,重在读句。对于一时难以给学生说得清楚,学生难以留下较深印象的词,不马上解释,而是让学生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找到,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句,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解词。譬如讲  相似文献   

11.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十八课)。老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读了之后,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老师感到这一环节进行的差不多了,刚要转到下一个环节,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书上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里的东京是日本的东京吗?”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并示意学生坐下,这时又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东京就是北京。老师这时有点不耐烦了:“大家注意,东京就是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也不是…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语文老师都把上课的时间用在讲解分析课文的字、词、句,分析课文重难点上。课堂上要么老师讲,要么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同语文老师攀谈,他们说语文老师在家长的眼里被看作可有可无———因为语文不像数学或其它学科,一道题不会,老师一讲就会了,水平容易提高。而语文,特别是作文,讲一讲,让学生去写,还是写不好。语文水平不是那样容易提高的。翻翻语文教师的教案,讲读课文大都非常重视,非常规范,一个学期,阅读课有几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怎样改革?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验,突破传统教法,对听、说、读、写进行综合训练。(一) 读,是说和写的基础。要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以学生自己读为主。因为,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体会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如果学生自己不认真读书,光靠听老师讲课,那是学不好语文的。老师要把一课书讲深讲透,还比较容易做到;而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曾听过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她请学生用“尾巴”一词口头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贸然说:“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全都笑了起来。不料,这位老师却亲切地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造的句子从语法上讲没问题,然而从科学上讲,笼统地说人是有尾巴的,不够妥当,因为现代人没有尾巴。如果改成‘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好了。”讲到这里,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顿时活跃起来,显出满意的神情,而这位老师似乎意犹未尽,又听她继续发挥道:“不过,说‘人是有尾巴的’,也不能完全算错,我们平时不是讲‘他有了点成绩就翘尾巴’…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能力、提高素质的主渠道。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认为 :老师传授知识 ,学生接受知识。反映到课堂教学上 ,就形成了一种基本模式 :“讲———学———练”。在这个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最为突出的是老师的“讲”。老师是“主角” ,学生是“配角” ,老师是“演员” ,学生是“听众”、是“观众” ,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其次是“练” ,但学生课堂“练”的机会不多。绝大多数练习压在课下。至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全文5小节 ,讲的是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表现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 ,我选择好一个个问题的训练点 ,创设下一系列的问题梯度 ,让学生在问中感知与理解。一“问”课前出示问题一 :“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的呢?”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默读全文。修订版“大纲”指出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说的整体感知即是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