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代作家论     
古代作家论包括作家精神修养论,艺术修养论和生理条件论三个理论层面,生理条件是创作的基础,精神,艺术修养是创作的关键。古代作家论具有理论深刻、系统全面、民族特色鲜明特点,对于现代作家理论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气象”是古代文论的独特范畴,其内涵是指某时代文学或具体作家、作品的总体风貌。它具有宏观整体性、不可分割性、模糊朦胧性、形象可感性等特征。文学“气象”的根源在于作家的生命精神。“气象”不同于风格,又与风格有相同重合处。  相似文献   

3.
清代赋论提出了赋家的道德、学问、艺术修养与赋品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人品与赋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背反的,需要针对特定作家作品具体分析。强调“要作风雅之赋,先作风雅之人”,“赋的根柢工夫,不在赋内而在赋外”。在艺术修养方面,提出了“清秀、洒脱、庄雅、古致”四种审美品格,对古理论家姚鼐的“阳刚阴柔”之说,有所补充。研究清代人论“赋家的修养与赋作的品格”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清代学理论批评史的认识,而且对当代艺学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十七年”战争学的生产方式着手,把战争学作为一种精神化现象放置在广阔的社会化语境中加以检视,并且分别对作品与作、本处理、本传播和接受等相互关联的范畴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首先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上讲,战争学高度的同质性与这个军旅作家群体的构成状况密切相关。其次从本的角度看,战争学通过“转义”和“典型化”之类的叙述策略,来实现抽象与整合历史的目的。最后,战争学在“十七年”形成的广泛而重大的社会影响,并不完全是凭借作品本身获得的,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体化的社会化机制、特殊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5.
古代作家理论自成系统,主要包括作家精神修养论、艺术修养论和生理条件论。这三方面内容都适用于当代文论,因而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当代支论中的作家论非常薄弱。吸收古代作家论的思想原理,是发展、完善当代作家论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辙的“文气”说包括个人内在修养、个人处境阅历,这是形成作家作品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8.
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创作原则和审美追求。由于每位作家的经历、见解、修养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同。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审美特征也不同。有些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形态较为单一,而另一部分作家则较为多样化。但无论简单还是复杂,必然有起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瘦”是李词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气”论主要包括思想精神之气、个性气质之气及生理生命之元气三个层面。道德精神之气关系到作家品格及作品的思想价值;个性气质之气关系到作家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生理生命之元气关系到作家生命的存在及创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古代“文气”论所涉及的这些理论在当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作家的超常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社会阅历及精深的艺术造诣等三个方面,谈谈文学创作中的幽默.一、超常的品德修养只有具有超众的品德修养的作家,才会把其品格力量“化入”到满盈幽默美的高境界的作品中去.这种超常的品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出众的睿智.特别是出众的能够及时应变的睿智.有幽默感的作家往往思路敏捷,反应迅速,在复杂的环境、场合中,从容不迫,妙语连珠,或者化险为夷,或者迅捷取  相似文献   

11.
《清人别集总目》在版本源流的考订方面成就斐然 ,但是在作者事迹 ,尤其是作者的生卒年岁考订方面则颇多可商之处。经核检有关别集内的作者自述 ,以及对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推敲后 ,知《总目》对三多、王敬之、朱为弼、李宣龚、李联 、李慈铭、汪远孙、施建烈、顾莲、章黼、蒋志凝等人之生卒年的考订或谬误 ,或欠确 ,而其未知之王友光、叶大庄、叶英华、吕廷辉、汤宝荣、杨绍炯、陈来泰、金震、单学傅等人的生年实可确考 ,李刚己、郑德璜、范锴、曹文昭、彭俞、谢应芝等人的生卒年均可确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十六家小品》对现代,主要对五四时期小品(散文)的史程和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识见的论析与解读。其价值不仅在于较为清晰地给出了现代散文小品发展的战史线索、展示了其时散文存在的基本形态,而又也见之于编著者所确立的散文批评范式。政治上操持“左倾”立场的阿英,自觉将社会——历史学的批评方法,娴熟地运用于散文研究之中;文学史家眼光的禀具,使阿英研究作家作品不孤视独取,而能从散文史的进程中把握意义。这种“双重关联”:既关联社会历史,又关联散文历史,成就了《现代十六家小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对杜甫在人格和艺术技法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继承,并实施了成功的现代化转换。闻一多成为了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现代杜甫,成为了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和新诗革新家。对于新诗如何在寻求新变中接通与中国诗歌的几千年之常,闻~多的实践具有诗学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幕府统治末期,活跃在词坛的野村篁因、日下部梦香和友野霞舟三人,优游唱和,交往密切,皆以咏物词见长。尤其是野村篁因,其词集《秋篷笛谱》一百五十首中几乎半数为咏物词。此三人咏物词刻画细腻,构思精巧,倾向于艺术形式,稍有寄托者,发身世之感,叹年华易逝,表达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志向。在艺术技巧方面,多学南宋咏物词,手法极为娴熟,可与中国词人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论左翼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价值取向和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6.
再论萧纲的宫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作品不同的情感指向,萧纲的宫体诗可划分为情感型、非情感型及情感转移型三种类型,每一类型内部又有不同层次,其在情感表达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等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佛教     
本文从分析禅宗在宋代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入手 ,阐述佛教对苏轼人生观和艺术创作的影响。认为佛教对苏轼人生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穷达如一、随缘自适和乐天知命等三个方面 ,对他艺术创作的影响则从思想主题、创作态度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20.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拳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