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尊严,注重现实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存在主义哲学教育观的表达,其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有助于我们教育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其核心内涵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通过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特在的认识,实施理解教育、死亡教育、时间教育,这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胡龙娟 《考试周刊》2014,(24):147-148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本文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着手,结合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阐述,推演出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基本看法,以期为教师问题的探讨提供存在主义哲学认识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依托于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经历了由意志主义到生命哲学,再到存在主义的演变过程;其意蕴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论、教学方法论、师生关系论、知识与课程论、道德教育论这五个方面。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启示,即教育者要珍视个体的存在性与自由性,要充分重视个体的独特性,要注重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的引领性作用,以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5.
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提倡教育要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学会认识他人;主张教育应该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构建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存在主义哲学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从中领悟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梁云真 《考试周刊》2012,(10):150-151
存在主义哲学注重人的存在,重视现实人生,作者结合自己的感受简单叙述了存在主义对于教育目的、师生关系、教育方法、课程等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强调以个人存在作为研究对象,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和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在教育观上,存在主义反对传统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念,主张教育的个性化,人性化以及主体性。在教育目的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上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和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析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人的“自我生成”,人的自由必须凭借自己的选择与行动表现出来,教育要体现自主性,自由选择要负道德责任。这些对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力戒强制或强迫,提倡自由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它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我们构建当代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6):97-98,114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哲学高度强调个人,注重个体的独特性,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和非理性主义倾向,其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一系列教育主张对我国当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种“危机哲学”,其思想内涵中既有合理、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片面的因素。它在中国的流传历经一个世纪,走过了由“微”到“著”,再到“弱”的过程,以“自由观”为核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虽不是有意识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精神,但潜意识地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加缪、海德格尔的哲学精神产生某种精神暗合,体现在荒谬与虚无、想象与自由、对时间的消解等方面的推崇。西方存在主义是面对西方社会中人情淡薄与信仰危机以后,以悲凉、厌烦的个体心理体验结构——时间性来建构起来的人生哲学,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缺乏西方存在主义的根基,它所接受的只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形式上的质疑现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现代派小说泰斗,作为一位有着惊人敏锐观察力、写作风格向来无所畏惧的现实主义批判大师来说,他在其短篇小说《一朵小云》里描述的绝不仅是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本文尝试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来分析作品里主人公小钱德勒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以此来揭示乔伊斯所要展示的整个都柏林"精神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详细论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以存在论的视野,从体验的存在论特征、体验的存在论价值和当下的精神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体验的存在论意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都放逐和遗忘了个体体验,而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机械论和目的论。体验在当下的时代精神状况下的教育学价值正在于它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厚重的历史感觉。教育必须回归到人的体验上来。体验论是教育哲学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