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近代,在蒙汉两族的双向互动及社会各方面转型因素的影响下,张家口地区的风俗民情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主要表现在服饰、婚丧礼、节日庆典等方面,为考察这一地域社会的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张家口教育学院简介张家口教育学院座落在塞外名城张家口市内,位于市区西北部的太平山脚下,是河北省创办较早,规模较大的成人专科院校之一。学院的前身是张家口教师进修学校,始建于1978年,1985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张家口地区教育学院,199...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张家口地区脑卒中发病的时间分布规律。方法 :圆分布分析。结果 :张家口地区脑卒中发病呈全年普遍高发 :2月、4月、10月出现三个高峰 ,7~ 8月呈平台样持续高发。结论 :张家口地区脑卒中发病存在地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明朝宣府镇时期是中央政府对张家口地区空前重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凝聚成型的边镇文化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英雄品质和文化品格。这些传统文化基因对张家口地区政风、民风和士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张家口地区在明朝以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欠发迭地区的张家口由于人才的缺失,尤其是科技人才的缺失,严重地制约了张家口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张家口整体改革进程,影响了张家口的整个区域形象。调查、了解张家口人才的缺失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只有优化张家口的人才生态,才能促进张家口经济生态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现状,结合坝上的自然人文社会特点,提出张家口坝上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草业,弱化"退耕还林",走"退耕还草"之路的建议,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为冬奥打造出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的张家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了解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T2DM的患病率为5.86%,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为10.43%,男女无明显差异,城市乡村无明显差异。结论: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不具备引进人才优势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留住现有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整体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27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对个人生活环境及不良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大于、等于100mg/L的儿童总共276例(8.4%)。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大于农村儿童水平,随年龄增加有增高趋势。结论:张家口地区儿童血铅整体水平不高,但应注意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0.
1900年夏天,义和团运动爆发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义和团运动在北方燃起并且发展得轰轰烈烈,张家口地区作为北方塞外重镇,在这庚子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表现。试图在能搜集到的史料,主要以县志居多,还有已有的学术基础上,时间限定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主要对义和团运动在张家口地区的情况进行简要论述,以阐明张家口地区在此时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于由符号构成的世界中,服饰则是这一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昂倮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其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尤其是仪式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传统服饰别具一格,展现了昂倮人的衣着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服饰生态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黄河三角洲的服饰习俗,既充分显示对地域生态自然的适应,又充分体现社会的伦理道德;既展现大平原的宽广的胸怀,又印缀着复杂细腻的各种情感;既有原始情欲的闪现,又有精神自由的追求;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更具有时代的变革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古老的文化交流使两国的服饰文化存在着相似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产生了文化的差异,在服饰款式上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日本的女子和服经历了一个对中国唐代女子服饰的模仿到自我消化改造的过程。而它的发展与变化极大地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风俗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无论在生产技术,文.化,思想以及生活习俗,包括服饰在内都相容并蓄,渐趋融合,从而演变成今天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中华服饰,文中从五次较大的少数民族服装的流行,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服饰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鄂温克族服饰是华夏服饰艺术长廊中独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与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浑然一体。伴随着鄂温克人生活的改善,汉族、蒙古族与鄂温克族的聚居,鄂温克人在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和服饰文化方面都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工业化服饰制作行业的兴起,鄂温克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不断重复着交融与变革的矛盾和统一。特别是在瑟宾节的会场中,鄂温克族服饰特色的空间严重缺失。鄂温克族服饰民族意识的回归和鄂温克传统服饰文化的反观与重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服饰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由于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同一性;由于不同的经济从业和社会地位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差异性;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促成了他们服饰文化的变异和传统服饰工艺已濒危的现状。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工艺,维护他们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权利和继承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与创造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予以探讨诸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营造“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共识氛围,创造诚心聚人的良好环境,锻造“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人观念和机制,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由于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同一性;由于不同的经济从业和社会地位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差异性;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促成了他们服饰文化的变异和传统服饰工艺已濒危的现状。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工艺,维护他们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权利和继承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与创造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予以探讨诸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仍保留着信鬼尚巫、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习俗。他们把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概况与宗教信仰都记录在民族服饰上,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美丽独特的民族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20.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人口仅2万余人,聚居在黔桂边境的广西南丹县里湖一带。其服饰工艺精湛,样式简朴古老,是白裤瑶民族历史和文化研究极重要的证据。本文从白裤瑶的宗教信仰和崇拜、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原始文化特征等方面研究白裤瑶服饰的人类学意义,论述白裤瑶服饰所阐释的古老的民族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