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幹在《诗品》中被钟嵘列为下品。《诗品》将徐幹与曹彪并列,说徐幹与刘桢相比如"以莛叩钟"。将徐幹诗歌分别与曹彪、刘桢诗歌进行对比,让徐幹诗歌文本再次置入钟嵘的评价体系,重新解读分析,认为钟嵘将徐幹诗歌列入下品,既顺应了魏晋时期诗歌创作方向,又符合钟嵘评价诗歌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王粲和刘桢的诗歌当属于不同的诗歌美学类型,刘桢以风骨取胜,多气势磅礴的描写;王粲以辞藻清丽取胜,多典雅端庄之范。而两人的不同风格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影响,形成了以刘桢为代表的"风骨美"和以王粲为代表的"词藻美"。  相似文献   

3.
徐的诗歌相较于同时期的三曹、王粲及刘桢成就虽有逊色,但凭借其独有的资禀和不懈的努力及诗中特殊的时代背景,他也探索出独特的文艺观念和创作方法。徐诗文艺观是明智通变的,其艺术特征有:热衷情感的题材取向,灵活多变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的意境特征对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诗歌史上创作成就突出的诗人,其诗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近代的一声洪亮的回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鲜明的贯彻与落实。而其明晰的诗歌创作思想及独特的生活经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以重要影响,成为其诗歌创作现实主义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琬作为"国朝六大家"之一,其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对于他入清之后即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的行为却很少有人提及。宋琬在清初的身份和经历比较特殊,他以"白衣秀才"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不属于"失节",但其世家弟子的身份和举家被清兵屠戮的灭族之仇对其心态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宋琬仕清的矛盾心态与缘由,并叙述了仕清行为对其诗歌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钟嵘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究其古诗与刘诗的渊源主要是就感情基调、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依钟嵘的美学观念来看,古诗是“文质”兼有的,而刘桢则主要继承了古诗的“气”质,并将它最大化地用诗呈现出来。刘桢的诗以“气”“骨”“力”胜,这是钟嵘之所以给予他很高评价的原因。但综观现存刘桢的诗作和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评价,钟嵘的品评还是不够全面的。刘桢诗虽以气胜,但也有沉郁顿挫的深情,可以说是:“骨中有情,气中有文。”  相似文献   

7.
郭小川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摹拟到创新的过程。他被称为"战士诗人",从时代现实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大量诗歌创作的养分,以抒发典型化的思想情感。然而,他又能冲破时代的局限,以真情实感塑造自我形象,以独特视角把握时代精神,以个性智慧实现艺术创新,并在思想和题材上进行突破,从而实现其诗歌创作的守成与越界,这显示出当代文学发展的丰富与复杂。  相似文献   

8.
莱斯·马瑞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诗人.他的童年生活经历对其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对他的童年生活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马瑞诗歌创作的背景与形成,从而为展开对莱斯·马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吕本中,字居仁,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绍兴中曾官至中书舍人,后因反对秦桧和议,被“排击”出朝。著有《东莱先生诗集》、《外集》,此外还有一些理学著作和文学论札。由于他作了《江西宗派图》,江西诗派才正式得名,势力也逐渐扩大。他经历了北宋末、南宋初的巨大社会变动,他的诗歌创作则代表了黄庭坚之后江西诗派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试对他的诗歌创作做一点粗浅分析,以便于对江西诗派的发展历史和诗歌创作成就做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莱斯.马瑞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诗人。他的童年生活经历对其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对他的童年生活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马瑞诗歌创作的背景与形成,从而为展开对莱斯.马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穆旦的诗从一开始就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唱出那种属于他自己的内心涌动,也属于苦难的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激怒与抗争的声音。穆旦诗内在世界的矛盾和张力,并非全然是哲学玄思的抽象意义上自我精神的折磨与痛苦,而是基于现实斗争苦难生活土壤上来自一个知识分子的冷静的智性与超人的觉醒。穆旦与民族文学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精神联系,同时又是传统文学的感觉与传达方式最深刻的叛逆者,这使他诗中的“新的抒情”有一种承载全然非传统而又隐含传统精神的新的生命和新的姿态。  相似文献   

12.
丘逢甲一生跨海峡两岸,且有出游南洋的经历,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研究具有起步晚、范围广、欠深入、争议多等特点,从对其人其诗研究的历程着眼,主要梳理了大陆及台湾有关研究线索,并通过对其诗歌研究特点及现状的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的诗学思想是对王维等人诗歌创作艺术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唐时期诗歌创作叙事化倾向的反 拨。司空图有关诗歌意境创造及其审美特征的论述,对抒情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不过,他 的诗学思想只是总结了抒情短章的艺术经验,用这种理论要求一切诗歌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初唐流贬岭南的张说、沈亻全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有着复杂的生命体验:流贬的挫折感,精神上的折磨,炎荒之地的风土人情,获赦北归的惊喜。大悲大喜的人生经历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作动机,丰富了他们诗歌的意象,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浓度,并引起了诗歌抒情模式的变化。生命体验的变形,使初唐流贬岭南诗人在诗歌中特别突出了丑恶险怪等负面因素,对后来有关岭南的诗歌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叶芝在他早期的四部诗集中大量使用凯尔特和古爱尔兰的神话传说及民间谣曲的题材来象征他的感情、思想和生活经历。正是这些题材的运用使他的早期诗歌飘逸着唯关主义的浪漫奇幻的史诗风貌。他的诗剧和长篇叙事诗有着强烈的史诗性叙事态度,给他抒情诗的总体创作开辟了宏大的象征场域,虽多为短制。仍弥漫着叶芝再创造后独特的史诗气息。因时段不同的各种经历,在四部诗集中叶芝微妙的情感象征略显差异,而整体风貌一致。  相似文献   

16.
莫砺锋教授的《莫砺锋诗话》突破了传统诗词研究专著的局限性,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熔铸其中,使古典诗词穿越时空,沁入到当代人的心灵中,使诗词焕发出活泼的生命力,读来亲切而有感染力,达到一种"人诗合一"的境界。这种对古典诗词的解读方法使古典诗词"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利于古典诗词的传播,使古典诗词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7.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8.
松尾芭蕉在日本被称为“俳圣”。一生的漂泊经历使他得以亲近自然 ,创作出大量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他开创的“蕉风俳偕”是日本诗歌史上的里程碑。他一生崇拜中国文学 ,其作品深受中国诗词的影响 ,在立意、造境等方面与中国诗歌有不少相同、相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20.
何方形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1):19-22,29
杜甫的山水诗创作是他一生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然也有快适愉悦的成分,但更多的则表现了诗人拯济苍生的人生理想,表达了怀抱不能实现的幽愤与感伤,意蕴丰厚。杜甫的山水诗展示出全新的情感体验范式,对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