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沦陷区成立了汉奸组织新民会,并在各农村组建了基层组织、各种分会和外围组织等团体。日本侵略者利用新民会在华北农村的这些团体进行政治欺骗、经济掠夺、破坏抗日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其宣告解散。  相似文献   

2.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期间,日伪侵略势力对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动宣传,从事宣传的日伪军队,伪政权,新民会组成了“三位一体”的反动宣传体系,日军是其中的筹划和实施,伪政权,伪军是具体的组织和推行,新民会则是另一个积极的参与,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粉饰沦陷区形势,污蔑解放区政令,奴化民众思想等,常用的媒介分为口头,图和电影,电台等多种方式,利用这些媒介,日伪各机构采取了“因人而异”,利用民众落后思想,“宣抚结合”及“地毯轰炸式”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这些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抗战信心,破坏了华北的抗日活动,但由于日伪众所周知的侵略本质及共产党反宣传活动的成功,故其宣传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起到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利用伪满政权这块"遮羞布"对广大东北民众实施了整整十四年的殖民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所推行的殖民奴化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涵盖社会教育.在社会教育方面,为满足殖民统治的需要,更好地实施奴化社会教育,日本侵略者不仅在伪满初期就通过伪满政权制定了奴化社会教育方针,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动,不断地对奴化社会教育方针进行修改和"完善".伪满时期日伪所制定的奴化社会教育方针凸显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实施的殖民奴化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竭力推行其奴化教育政策,采取奴化教育方针,实施奴化教育内容,对教师进行奴化培训,对学生进行奴化训练,目的就是要把伪满傀儡政权培育成日本侵华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略者利用汉奸齐燮元建立的华北伪陆军军官学校,先后招收七期学生并施以奴化教育,为日伪培养2850名伪军官,成为伪华北治安军下级军官的养成所。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日寇成立的汉奸组织伪新民会,协助日本侵略军干下了一系列的罪恶勾当。当时的保定市是河北省首府,地理位置重要。保定伪新民会利用召开联合协议会、组建新民“感化所”、颁布所谓的救济措施等种种手段,企图在广大民众面前造成一种假相,以迷惑民众,美化日寇的侵华行径,阻碍抗战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竭力推行其奴化教育政策,采取奴化教育方针,实施奴化教育内容,对教师进行奴化培训,对学生进行奴化训练,目的就是要把伪满傀儡政权培育成日本侵华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为巩固在华北的殖民统治,对日伪新民会活动进行调整,并召开各级新民会联合协议会以示民意.从山西忻县新民会等原始档案,考察新民会联合协议会的成立、代表来源、协商程序及协商结果等,可以看出新民会联合协议会虽以"民意代表机构"相标榜,其所代表的"民意"实为日伪政权之民意.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对华北经济进行深度的侵略,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本文拟通过揭露它的活动,提供日本对华北经济侵略的实证.  相似文献   

10.
1937年8月1日成立的"天津市治安维持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占领区最早扶植建立的傀儡组织之一。该伪维持会遵照日军意旨,临时代行天津市府职权,在协助日军维持社会治安、镇压抗日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治安维持会"的成立及施政,为华北沦陷区其他伪维持会的建立提供了示范,并为嗣后该地区伪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长期侵占我国东北的罪恶目的,一开始就把教育作为进行殖民地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东北全面推行奴化教育.日本帝国主义深知要推行奴化教育,首先要有能供其实施奴化教育的师资,而师范教育正是造就这种"教育人才"之源.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把师范教育视为奴化教育的重心和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沦陷区,日本侵略对中国原有的民族化教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摧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教育布局,使中国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为了使中国沦陷区彻底殖民地化,日本侵略制定了奴化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相应的伪教育行政体制,用以统辖沦陷区的教育系统。其中,十分强调“宣传教育”、“以华治华”的殖民主义化统治,在“恢复”和“调整”原有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扶植伪政权建立了伪学校教育体系。同时,还建构了系统的、殖民化的社会教育和校外教育,以奴化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日伪在中国沦陷区实施的是赤裸裸的殖民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和殖民统治内蒙古西部时期,采取强制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普及日本语教育。为了加强日本语教育,日本侵略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成立蒙疆日本语普及协会,开办日本语学校,对教师实行审定和开办训练所,实行语学审定考试制度等。日本强制推行日本语教育的做法,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属于文化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肆进行文化思想的侵略,贯彻奴化教育.为了 粉碎日本的阴谋,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教育战线的对敌斗争和建设.教育在开辟、扩大、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日本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强调日语的“国语化”;片面强调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推行其奴化教育方针,培养忠于日本的“会说话的工具”,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东北青年一代的民族情感和国民素质。事实证明,教育的民族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天平文化是在奈良时代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背景下,“以唐为师”,推行文化奖励政策而形成的。天平文化主要表现为:佛教在日的传播,巩固了以孝谦女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日本的建筑、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医学空前繁荣。天平文化对日本民俗、国风的形成发挥了奠基作用,是日本民族文化形成的里程碑。日本文化的许多特点在天平时期建立了雏形。天平文化促进了平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法律教育体系在移植进中国的同时,外语教学也伴随其中。因清末取法的主要是日本学制,故法政教育中的外语教学在语种选择上是以英语、日语为主流,并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外语教学与西方法学课程相结合,加速了西方法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我国法律教育及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斋藤喜博是日本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实践家,一生从事教育实践并著书立说、传播教育思想,在日本教育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斋藤喜博教育思想之精髓"互动教学论",指出其对今天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在职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东北建立了一整套殖民教育体系。办教育首先要有师资队伍,因而日伪当局把教师的素质看成是推行奴化教育的关键。因此,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