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了高中生物学植物感应性一章后,我得到很大的启发,今願将个人学习心得,提出与大家共同討論,不正确的地方,希望讀者即时給与指正。談到生活有机体的感应性問題,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什么叫做感应性?感应性与新陈代謝有什么关系?感应性与运动又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搞清这些問題,教师必需把新陈代謝这一章的內容,簡單扼要的加以总結,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事例,引証到感应性这一个新課題。尤其是植物的感应性,常常为人們所忽視,更应以生动的事例阐明。其次要使学生認識到感应性在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上的意义。我們可以通过許多現象来說明,例如就植物对光的感应性来看,象榆树,楓树等树叶在莖上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給生命所下的經典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重要因素是在于与其周圍的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謝……”使生活物質、細胞、有机体的新陈代謝过程的探討提高到首要的地位。无疑地,“新陈代谢”在整个生物学的領域中該是一个核心部分,而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識的传授,也即如何教好“高中生物学”“新陈代謝”一节的問題,是值得探討的。既然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即生命的基本特征),所以它是动植物体都有的,关于“植物新陈代謝”一节已在本刊第三期有过討論,在此,祇是对“动物新陈代謝”的数学內容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  相似文献   

3.
在沒有討論生命發生的問題之先,我們有必要來談一談,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物質基礎又是什么? 恩格斯說:“生命是蛋白质体存在的方式,这个存在的方式的重要因素是在於与其周圍的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謝,而且这种新陈代謝如果停止,生命也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解体”。这样的有新陈代謝作用的蛋白質在今天当然只有在有机体內才能找到,而有机体一般講來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於是德国細胞病理学家微耳和(Virchow,1821—1902)就主張細胞是生命的單位,生命只能由細胞開始,細胞以外就再沒有什么生命,因而有机体內除了細胞之外就不可能再有任何活的东西,並且  相似文献   

4.
对于“全面發展的教育”問題的論争,我的意見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該强調提出,但以之与“全面發展”相并列,以“全面發展、因材施教”作为方針提出来是不妥当的。那样做,在教育理論上沒有根据;在实际教育中也会引出困难与偏差。但“全面發展的教育”問題的討論,揭出了目前存在于我国教育工作中的若干重要問題,諸如学生負担的过重。在集体对个人的关系上片面强調集体,抹杀个人的意志与性格,爱好与特長。这次論争,將有助于这些問題的正确解决。我打算先談一談我对个性全面發展的学說的体会,在这基础上陈述我对于在理論上应不应該將全面發展与因材施教并列,作为方針提出的意見;然后就推行全面發展的教育过程中所發現的一些实际問題,表示我的一些看法。一 馬克思、恩格斯所首先倡导而以后又經列宁、斯大林加以發展的个性全面發展的学說是全面發展的教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有关教学法問題的座談会上,曾經有同志提起为了克服形式主义的学习,更多的接触同学思想实际,从而解决一些思想問題,历史課可否适当地采用一点政治課的辯論方式,或者說运用一些課堂討論。对于这个問題,我們沒有做过研究,这里只想提出我們进行过几次課堂討論的点滴情况,来供大家对这个問題展开討論。  相似文献   

6.
“全面發展”是我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近年来文章里、讲话厅里常常写的和講的。不过,老实說,我們(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內)对于“全面發展”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去年,从張凌光同志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对这个問題的討論,最近領导上要对这个問題进一步展开討論,我想这是很有益处的事悄。本刊編者要我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很迟疑,因为对于这个問題确实沒有做过比较深入的思考,自己有一些零星的意見也沒有加以整理,說出来恐怕语無倫次、錯誤百出。后来想,把自己一些極不成熟的零星意見写出来,请求讀者批評指正,对于这个問題的討論的展开,特别是经大家批評討论中对自己認識的提高总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
党提出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后,对教育工作發生了很大影响。过去討論很久后来曾一度中断的全面發展教育問題,目前正在重新展开討論。最近教育部連續組織了几次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会,参加討論的有教育專家和許多教育工作的領导同志。北京市教育局和一些中、小学,也在注意研究这个問題。高等教育部和全国許多高等学校,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八月二十八日出的“教师报”發表了“展开关于个性全面發展教育思想問题的討論”的社論,同时还登載了該报邀請首都十所中等学校負責人座談这一問題的情况报导。目前大家对有人提出的“全面發展与因材施教相  相似文献   

8.
这一章主要是討論植物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謝。它們的代謝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中学生得到清晰的概念,教师講述方便,因此高中生物学教本根据植物对碳素营养的不同方式把植物新陈代謝分为綠色植物的新代謝及非綠色植物的新陈代謝兩部分来討論。綠色植物屬于自养生物,能利用日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成为有机碳化合物,这一过程即称为光合作用;此外象綠色硫细菌及紫色硫細菌,也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这种光合作用叫做細菌光合作用。至于非綠色植物,如无色硫細菌虽然也是屬于自养性的植物,但它不能利用光能,祇能利用氧化硫化氢时放出的化学能来同化二氧化碳这种过程則叫做化能合  相似文献   

9.
高一生物学讲授绿色植物新陈代謝一节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学生得到的是抽象的印象。五学时的讲授结果,学生还不大可能把五个生理过程形成一个完正的概念,往往祇是死记现象。在大搞技术革命教学必須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質量,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关鍵問題。針对这些問題,我們以绿色植物新陈代謝为对象,研究设计了一个电动教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改進小學語文教學座談會是由中央教育部教學指導司發起的。由林礪儒副部長出席主持。座談中牽涉到好幾個問題,但著重討論的只是識字教育與發展語言的矛盾問題、四會問題,本刊只發表座談中的這一部分,其餘從略。討論尚未最後結束,希望讀者發麥意見。積極參加討論,以便把這一問題解決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1月22日到26日,北京哲学界举行了有关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座谈会,着重討論了(一)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問題,(二)有关中国哲学遺产的繼承問题,(三)关于历史观和倫理学說中唯物主义因素問題。在討論中涉及如何对待唯心主义的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辯論。在“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导下,这个座談会对于推进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起了一定的好影响。本期發表的以下五篇文章是我校哲学系参加討論的同志們所写论文、發言和准备發言稿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討論、辯論题目选得恰当与否,对于討論、辯論质量的好坏是起着重大作用的。我們认为,应該选择具有普遍性的、大是大非的、而又比较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題目的选定,还应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和教材要求,紧紧圍绕这个单元所要解决的关鍵問題。例如在讲授“目前形势和学生的任务”时,主要是要解决“紅”与“专”的关系問题。圍繞这个中心,我們便給不同班級布置了不同的討論、辯論題目。象甲班的题目是:又紅又专是否应该因人制宜?乙班的是:学习好是否就算政治好?……这些題目都是备班在座談会中自己提出来的,并且曾經引起一定爭論的問题。在选定討論、辯論題目时,只少有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1.远离教学目的、要求的問題或细枝末节的問题不宜做討論、辩論的題目。这样的題目,不論怎样吸引人,不論爭辯得怎样热烈,但总是沒有多大好处的。我們曾有过几次失敗的教訓:在学习第一单元时,本来应該解决“紅”与“专”的关系問題,可是有一个班却  相似文献   

13.
1958年8月13日在联合国举行討論中近东局势問題的紧急特別会議上,艾森豪威尔发表了一篇演說,提出了一个包括六点的所謂“近东和平計划”,这就是所謂“新艾森豪威尔主义”。它实际上是1957年年初提出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医直接繼續和发展,是一个在“和平”、“援助”、“尊重联合国原則”等謊言掩盖下更凶惡的新侵略計划,是美国进攻阿拉伯人民的一顆更毒辣的糖衣炮彈。为了要深刻地揭露“新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本質,必須从它的前身即“艾森豪威尔主义”談起。  相似文献   

14.
自从文学教学問题討論开展以来,許多同志对高中文学课本的編排系統提出了批評和建议。中学里进行系统的文学教学在我国还是一件新事。因为新,經驗就少,問題就多,展开充分的討論就必要。为了改进今后的工作,成熟的或不够成熟的、正确的或不够正确的意見都是有益的。因此,我也就高中文学課本的編排系統問题来談一点粗淺的意見。  相似文献   

15.
从同志們的討論文章中,啓發我想到很多問題。想的結果,觉得用“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比用“个性全面發展”的方針,更明确,更容易理解。現在談談我的看法。一、从“个性”的涵义談到“因材施教”“个性”既然像朱智賢和陈选善兩位同志說的那样:“既包括共性,也包括个性,它是共性与个性之辯証的统一。”那么,單独說个性或共性將如何措詞?在“全面發展“中,个性的差异性占多大比重?个性的共同性又占多大比重,如果不把这几个問題弄清楚,就难怪在貫徹执行中要發生偏差。事实上某些教师已經把“个性全面發展”当做消灭个性發展共性来貫徹执行了。例如,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优秀学生韓友范要想考大学,学校不同意,一定要他参加生产,韓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教育方針問題的討論中,牽涉到高中分科問題。有些同志是反对高中分科的,例如張萃中同志說:“中学高年級……不适宜于实行选种制或文理分科。因为文理分科的結果实际將改变了普通教育的性質”。(見人民教育1956年10月号11至12頁)我認为要解决高中学生学習負担过重而升入高等学校基础仍嫌不足的問題,高中分科的办法是可以考虑的。現在談談我所感到的問題和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同志們!今天我談兩个問题:第一个是,苏联普通业余教育的学制問題,第二个是提高教师水平問題。在苏联,普通業余教育曾經起过很大作用,現在还继續起着它的作用。在苏維埃政权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开办扫盲学校和半文盲学校,而现在則主要是举办完全中学和不完全中学。我先談一談苏联的扫盲学校和半文盲学校的情况: 在今天,苏联的扫盲学校和半文盲学校已为数不多了。这是因为,在苏联扫盲的任务早已完成,而且早在一九二五年就实行了普及义务教育,現在,成年文盲的数目已經很少了。然而,在过去,即当苏联的扫盲問題几乎像在今天的中國一样尖銳的时候,扫盲学校的情况究竟怎样呢?对这样一个問題,同志們也許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8.
“全面发展”讨论应多联系实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輯同志: 目前,教育界对“全面發展教育問題”的討論,絕大部分意見是从理論方面来談的,联系当前学校中的实际問題还不很多。我們認为这样下去,恐怕目前学校中存在的問題,仍会長期得不到解决。因此願把我們一些感觉提出来,請大家帮助解决或指正。 (一) 师資質量問題:这个問題提出已好長时間了,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像我們学校有好多教师,在解放前就参加了教育工作,一直没机会系統地学習新的教育观点。从文化水平来看,有不少原来高中畢業程度的教师,現在任高中课,原来初中畢業程度的,現在任初中課,甚至个别原来初中畢業程度的还兼任高中課,自从党提出向科学文化进軍以后,小学里还組织了一些輔导員来領导和协助教师們政治理論和業务、文化进修。而中等学校里,别说專人領导,就連每天一小时进修时間也沒人規定,虽然每天早晨有一小时学習时間,可是光上級布置的政治、时事材料都学不完,哪会有时間学習業务文化呢!看看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目前工作对他的要求,就会知道想挤出时間来进修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希望領导上在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刊從這一期起特闢“問題討論”一欄。凡對於教育工作上带原则性的重大問题,而在認識上尚有分歧的,就提出公開讨论。讓大家就自己所见,充分发表意見。最后當作出結論。本期先就“全面發展”这一教育原則,發表了兩篇文章,希望對這一問題有意见的人,進一步展開討論。  相似文献   

20.
初中植物学教本的最后一节“植物界的进化”中,用兩頁的編幅談到植物界的进化問題,借以总結第十二章“植物分类”中所講述的內容。通过本节的講述,可以使学生了解整个植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复杂的进化过程,因此我觉得,在十二章的結尾安排这样一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植物界的演化是个比較复杂的問題,多少年来,植物学家为了解釋这問題,提出了不少学說和見解,后来,由于新的植物种和化石种的不断发現,对旧的学說作了不少修正和补充。但由于知識的限制,所以直到目前为止也并未能对此问题作出令人滿意的解答。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植物界的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