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走访法、文献资料法,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表演类”项目教学的现状,结合课题组成员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普通高校必须构建适合自身开展的体育“表演类”项目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基础状况,从指导思想、构建思路以及总体框架方面对普通高校体育“表演类”项目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制约中小学体育表演类项目开展的因素及推广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形体训练等表演类项目引进中小学教材,顺应了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制约中小学体育表演类项目开展的因素主要是体育工作者,尤其是现役体育教师观念落后,对这些项目的功能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场地设施、课程设置等教学因素不能满足要求所致;推广这些项目,尚需要相关人员主动地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集健身性与娱乐性于一身,深受人民群体的喜爱,其中武术套路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由于武术套路是非对抗性运动项目,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通过动作示范、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复习掌握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教学,本研究在教学中加入比赛表演的方法。实践表明:比赛表演法对提高武术套路的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佳慧 《灌篮》2021,(2):105-106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完善,各个阶段的教学收获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大学是我国教育的重点阶段,在大学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成为大学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学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近些年来大学体育教学的项目内容得到了丰富,体育啦啦操便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后受到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体育教学项目。体育啦啦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征,本文将围绕着美学视域下的大学体育啦啦操教学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5.
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和特色体育课程结构优化两大角度来分析将维吾尔族舞蹈作为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该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并总结课程实施效果:新疆大学开设"刀郎舞"课程,增进了学生人际关系、维护身心健康;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麦西来甫舞蹈课程,提高了体育艺术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音乐素养;乌鲁木齐市职业大学通过麦西来甫舞蹈课程提高了体育系学生的舞台表演和创新能力.以高校特色体育课程为平台来继承与发展维吾尔族舞蹈,能够改变民族传统体育被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6.
当前,隔网对抗类项群中许多项目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些项目也是终身体育的潜能项目。但在隔网对抗类项目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只重视上肢运动技能的学习,忽略脚步移动的教授,忽视了脚步移动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脚步移动是运动者依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在运动过程中为获得最佳的站位位置和有效地回击球所采取的快速、合理、准确的各种脚步变动方式。在隔网对抗类项群项目体育教学中,脚步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明确创作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走向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导向作用。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按比赛规则的要求创作编导是确立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理念的两个重要依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的理念是:充分展示民族符号,着力弘扬民族动律,纵情享受快乐游戏,吸收融合现代元素,集健身、娱乐、庆典于一体,创作出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和谐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相似文献   

8.
大学体育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和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体育英语课堂上的图片、短影片与文字相结合,一周体育赛事介绍和游戏表演等教学策略正是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将以学生心理学和教师心理场理论为基础,重点探讨支持大学体育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具体形式和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4,(4):85-92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运动的集体是其表演主体,集体运动动作、队形图案和艺术装饰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体操类运动是其主色表演形式,操化了的民族体育表演是中国团体操的特色表演形式,点缀性的文艺表演是其润色表演形式;集体运动队形绘图法、集体配合动作编织法、集体板块运动合奏法是其三大表现手法。团体操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文艺表演的独特风格。发展团体操既是对我国体育文化财富的珍视、继承和发展,也是保持运动盛会特色,突出体育主题,促进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发展提高的一项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体育艺术类选项课程的设置,团体操排练和表演的特点,并结合该校体育节开幕式团体操的表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团体操的排练与体育艺术类选项课内容上结合,同时也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与团体操表演形式。对在日常选项教学中如何完成整场团体操的训练与表演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学校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并据此设计实施“改善学校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两项内容不同的学校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开展项目效应评价实验研究。以改变学校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问题相脱节的局面,从而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98级新生三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98级新生三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行中学体育教育及高师体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 group of 199 college males completed the Wear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inventory. The responding subjects were subsequently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high school attended, the college of matriculation, a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which they were currently enrolled.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attitude scores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were found within the subgroups of each of the three classifications. Howev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ttitude scores was found between the responses to the four categories of items of the inventory.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response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subset formed by the physiological and the social items and the subset created by the mental-emotional and general items of the Wear attitude inventory.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衔接点,对学生终身体育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设更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对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对传统武术项目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不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而也助于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院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中的作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院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的工作与大型、较大型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为有许多不同之处。将体育院校图书馆定位于中小型图书馆 ,并从这一定位出发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对其目前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共享的主要障碍、面对障碍图书馆自身应有的作为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文中的一些思路会对体育院校图书馆施行和推进共享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海南省大学生体育实践课体育教学模式、运动项目开设、课的组织形式、考核方式与评定制度、体育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60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有关职业认同的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在征求了2名大学教授、2名心理学专业教师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初始量表。运用初始量表对132名在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初始量表的每一个条目进行项目分析,删除了项目效度值不显著的题目后,对量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抽取了4个因素(特征值分别为:4.375,2.108,1.534,1.086,方差贡献率:70.0%),删除了14个因素负荷值<0.4的题项。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原有题目进行了调整,最终得到了由13个题项构成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量表》。同时,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8.
熊文 《体育科研》2022,(3):8-17
针对我国当下中考体育逐渐提高分值(乃至与主科同分)以及将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改革取向的操作和实践问题而展开,涉及考试设项、平时成绩及“减负”“双减”等相关理论假定的困境或误区,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议题和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及警示。认为:(1)体育中高考的设项难以与体育(及健康)关联,并存在操作性偏差。考试项目难以体现体育的实质及其多维目标,考试设项数量确立及选项、抽考等举措存在理论缺失和缺陷,“考什么”(考试项目)对“教(练)什么”导向失当及评价失灵。(2)体育中高考的平时成绩难以与过程性评价及体育锻炼关联,并衍生相关问题。这主要缘于平时成绩偏离常规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真实功能且缺乏公平性;同时,平时成绩的可能构成中,“平时表现”难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习惯及其他内在相关品质,“体育竞赛”和“体育素养”也均存在较大的弊端或局限。(3)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难以对冲文化应试教育及推进“减负”或“双减”。其中的认识误区为将一般性、适度的体育锻炼等同于高区分性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功利性、极限式训练。提出:体育中高考应与体育相分离的根本原因为考试设项所具有的个体化、体能化、简单-片段化、标准化等特征,难以体现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所应有的内容及相关素养,甚至难以反映真正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课程不能“教什么,考什么”,是制约这门课程应试化及纳入中高考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合气健身操"的特点和作用出发,结合高校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以及对体育课的需要。分析研究探讨"合气健身操"成为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熊文 《体育学刊》2021,(2):13-20
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的改革取向存在诸多理论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将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健康等直接或过多关联,以及忽略体育中高考与受教育权、人才培养-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1)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某种意义相分离,并可能导致学校体育的异化。这主要缘于学校体育相关人文、素养等体育本质和属性并非体育考试所能体现,体育考试的个体-体能化、量化等取向将对学校体育实质造成消解和异化。(2)体育考试(项目)与健康很大程度相分离,并可能悖离健康机理。(3)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受教育权和教育公平构成挑战。其核心问题为学生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某些非基本运动能力的不足而受到影响。(4)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形成冲击。以上问题很大程度具有结构性、基本性,难以从操作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