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此,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的新主题。永定一中多年来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着尊重与理解、面向全体、“全人发展”的原则,以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行为矫正、学生心理潜能开发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北京九中与"全人教育"之一品牌阐释:北京九中的"全人教育"北京九中的"全人教育",以"树立民主意识,建立和谐团队,倡导自主发展"为原则,努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尊重个性、尊重多元,培养整体发展、身心俱健的全人。宽松、和谐的教师文化,成为强调"尊重个性、自主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香港地区高校“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本文基于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学习考察体会,对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学生“三年三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高质量教师队伍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关注教师培养培训的质”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致力于探索的方向。其中,荷兰教师教育学者科瑟根等人的教师教育项目实践探索比较具有代表性。一、教师教育目标:关注教师的全人发展“二战”后,教育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量化研究以试图探明怎样的教师行为能够影响学生学习。基于这些研究,教师教育开始将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转化为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清单,  相似文献   

6.
"全人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人,包括尊重人、尊重人的差异,以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创建富有吸引力的、富有人文关怀和个性的学校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以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发扬传统中铸造新的辉煌.尊重教师,构建和谐的九中文化 "全人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与个性差异,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劳动成果,为学生和教师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以实现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学校与外部环境和谐.  相似文献   

7.
校本培训是旨在满足学校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源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要,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按需培训”是一种适用的培训方式,“按需”要求学校从“尊重”开始:尊重教师需求,问诊教师想要什么;尊重能力发展,能多给教师什么;尊重个体差异,怎样让每个教师收获更多.三个方面的“尊重”,为实现校本培训的真正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9.
王凯 《甘肃教育》2011,(13):89-89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那么究竟什么是尊重?其实,尊重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然的尊重。那么,教育中要不要尊重呢?有人说,学生当然要尊重老师,其实,学生也需要被尊重,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全人教育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重在育“人”而非制“器”。图书馆传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不能适应全人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拓展,变服务角色为教育角色,在充分发挥图书馆原有功能基础上,突出对学生的“全人”教育功能,彰显大学图书馆在全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请学生坐下来谈话,迟到的学生不用喊“报告”就可以安静地走进教室,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是保护教育资源。这是北京市东城区发起的“尊重教育”的具体做法。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多年来中国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究竟是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棒,还是教师在面对这些生气勃勃的年轻面孔时,更多地注意他们的个性需求?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在中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服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责任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将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  相似文献   

12.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教育惩戒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倡导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民主、宽容,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不久前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作了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的报告中指出,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尤其应该倡导互动教育的新模式。杨福家教授引用了他的“火把理论”,即“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潜能,问题在于什么时候这种潜能能够被开发出来。营造优质环境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种的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做学生的点火者,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怎样点火?实行互动教育乃大势所趋。提倡互动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这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他们提出的疑问,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个8岁的孩子也可能接触世界难题。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的积极性,并且要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而不能用回避敷衍的方式,甚至呵拆提问的学生。杨教授比较东西方的情况,得出结论:西方的教师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不知道,我不会回答”是很自然的,但是中国的教师好像还不能适应这一点。由此,我们可以说正是这一点阻碍了中国课堂互动教育的进程。点燃学生“潜能火把” 专家呼唤互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全人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合作力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所发展。可采用的策略有: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欲;教师加强活动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有"方向感";运用师生合作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5.
全人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人格的养成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是技工院校教师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目标。文章主要探究了在新形势下技工院校教学中全人教育理论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部分实习支教学生存在个体能力不强以致不能有效应对教学的问题.文章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就提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一专多能”的价值以及提升支教学生的“一专多能”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阐释.其价值在于实现全人教育与顶岗实习支教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加强支教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加强支教全人教育理念灌输,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理性设置教学课程,实现大学和中小学课程链接,提升全人教育制度执行力,增强全人教育模式训练是提升支教生一专多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主体”教育的变革与“对话”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材基础。“全人教育”思想纠正了近代世界教育领域严重机械化与功利化的倾向,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育人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从思想认识层面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症。“全人”理想无疑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随着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社会层次发展,“全人”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全人教育”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人”公民和“全人”创新人材。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可以让每位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尊重,特长得到发展,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什么事情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尽在学生预料之中,有时效果不一定很好。教育无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时不妨打破学生的心理预期,来个“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20.
杨向前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I0001-I0002
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等,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智慧之源。从本质上来说,全人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全人”或“完人”的理念,是一种整合“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后,形成的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新理念。而全人教育理念在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的发挥。因此,本文在上期阐述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及全人教育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期着重说明了全人教育理念的优势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