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与"意见领袖"理论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若伊 《当代传播》2011,(3):30-32,37
网络传播带来媒介环境的转型,"意见领袖"的内涵、评价标准、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变化."意见领袖"理论解释力降低.本文以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的结构改变为切入点,探寻"意见领袖"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应调适.  相似文献   

2.
"体验型"意见领袖是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其"体验型"表现在通过媒介融合等新技术手段营造"半沉浸感",拉近与受众的信任距离,从而进行情感互动和自我更新的一种意见领袖形态。在当今"人人拥有传声筒""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体验型"意见领袖也完成了"自然产生-群体加剧-循环往复" 的崛起过程。在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中,内容生产形式的创新成为了必然——一种内容大多为记录日常生活的视频博客Vlog(video blog)应运而生。本文将基于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通过对Vlog这一新兴视频形态的实证分析来探究新型意见领袖的"体验性",以更深刻地理解网络时代"体验型"意见领袖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微博等新社交媒介的快速兴盛,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消解与重构,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影响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能否成长为网络社会这个拟态环境中理性表达与对话的中间力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当下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以期指明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网络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学领域内,"意见领袖"的发现和探讨是社交网络传播研究的重点。对此,国内相关研究方法大多采用了各类数学算法,主要通过社交网络用户表面的粉丝数量、转发数、评论数等作为意见领袖属性值。本文认为,这些数学计算都忽略了意见领袖人际影响链的传播特征。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这种基于群体间个人影响的动态链式传播结构,仅用数字反映其影响度大小是不够的。本文从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对意见领袖的存在条件、存在方式、存在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社交网络中的个体是否对另一些个体产生了态度的改变或者行为的影响,应该作为判断意见领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特点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好 《今传媒》2010,(11):96-97
自20世纪40年代"意见领袖"概念被提出以来,"意见领袖"在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生的网络"意见领袖",更是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今,代表着互联网媒介新时代的微博客迅速兴起、繁荣,不仅为"意见领袖"提供了全新的活动平台,还以其自身的特殊性为微博"意见领袖"带来新的特点。具有这些新特点的微博"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面临着来自个体与社会的困境,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跨界言说中的信任危机、网络碎片化传播中的行为失范和消费主义经济下的主体异化。要通过网络意见领袖来引导社会舆论,则意见领袖必须进行专业素养和公共精神的自我提升,同时推进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建设,政府机构也应加强主流意见领袖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意见领袖的主体及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旭 《新闻传播》2012,(7):81-82
为适应新媒介环境,意见领袖在网络的外衣下有了新发展,其主体范围也较传统意见领袖进一步扩展,成为传递信息以及引导舆论的一种显性社会力量。基于网络赋予的时代特征,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互动性特点与网民、传统媒介以及政府一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两级传播理论为主线,通过孔子学院与路加事件的对比分析,侧重从意见领袖的选取条件、意见领袖接触的信息、意见领袖接触的媒介以及意见领袖效果等四个要素来探讨两者在文化传播的"共通性",试图从历史的维度对孔子学院的海外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关照,以期对文化传播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报纸新闻评论是媒介新闻评论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新闻评论形式,担任着重要的意见领袖角色。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但是当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开始遭遇冲击并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网络传播环境中研究网络是如何对报纸施加影响,报纸新闻评论又该如何制定发展策略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Web2.0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菁 《编辑学刊》2012,(4):46-50
网络意见领袖是由"意见领袖"这一传播学概念演化而来,但在新媒介背景下,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作用。本文在总结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应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对其引导以达到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传播不仅受到信息内容的影响,而且会因传播者的不同角色而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特别是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发布的信息及评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部分网民的意见倾向。一个事件在成为网络议题的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能影响到事件的性质及议题走向。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融合、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微博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在数亿的微博用户中,普通人借助微博来展示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各大媒体官方微博利用微博的即时性,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而新的意见阶层和网络意见领袖也应运而生。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试分析"新意见阶层"和"意见领袖"在微博中的体现和影响,因势利导,从而使微博朝着更加健康的趋势发展,促进信息的流通与传播,打造更加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甄东霞 《传媒》2016,(12):84-86
信息时代电视媒介传播承担着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角色,其凭借意见领袖的身份参与各种传播活动.在电视媒介传播系统内部,节目主持人及嘉宾主持形成群体传播特征.通过电视媒介受众观变迁的路径来看,嘉宾介入信息传播端口.电视媒介平台体现着意见领袖角色整体和局部、统领和被统领的层次关系,体现人际交流的优势,在电视媒介的统领下各个意见领袖在不同层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现大众传播的有效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4.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县选举调查中发现了意见领袖,提出"两级传播"假说,在这之后的"迪凯特研究"对意见领袖进行了详细考察,深化了对意见领袖的认识,而社会学家罗杰斯等人开展的"创新扩散"研究,为两级传播论提供了佐证。在此之后,传播学者不断对两级传播论进行批评修正,两级传播逐渐发展为"N级传播"论(多级传播论)。在当时,两级传播论的提出不仅改变了之前盛行一时的魔弹论,而且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人际联系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两级传播论对我们认识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社群和网络舆论领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意见领袖并未消失,网络本身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特点使意见领袖具有了新的特征,他们的构成更加多元,距离网民越来越近,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丰富了传统意见领袖的内涵与构成。根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课题组2011年进行的第二次互联网影响力调查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特征、影响力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13年8月网络治理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微博意见领袖的识别、活跃度、影响力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本文以244个微博意见领袖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微博意见领袖的群体特点,利用词频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博意见领袖博文内容及转发关系进行分析,探析网络舆论调控前后微博意见领袖行为变化特点。分析发现:8月以来微博意见领袖发博量整体下降,但公务员、律师、作家、学者等群体人均每日发博量上升;博文内容涉及政治话题减少,更加倾向于法制主题;整体互动程度降低,意见领袖群体对个体影响力减弱,群体之间信息控制力和传播力差距缩小;少数微博意见领袖参与舆情事件的热度上升,但微博意见领袖群体对舆情事件影响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2):51-54
网络村庄是中国农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我们的网络村庄官办色彩浓重,旨在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强调参与意识的"网络村庄"应是青少年实用空间、草根自下而上的试验田、网络村庄筹划创建者、青少年社交空间、草根表达空间和精神家园、舆论阵地和文化传承基地。青少年于其中的参与角色分别为:实用信息收集、编辑及发布者;网络社交达人;社会观察者与网络表达达人;舆论参与者、引导者与意见领袖;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者。  相似文献   

18.
<正>把国内意见领袖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类,分别从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和网络、营销学中的意见领袖作用机制方面对其研究梳理。在传播学中,"意见领袖"指的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者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这一概念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等人在《人民的选择》(1948)一书中提出。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意见领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85篇,其中"新闻与传媒"学科中有相关文献592  相似文献   

19.
拉扎斯菲尔德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网络兴起之后,研究者将这一概念应用到网络中来,网络"意见领袖"为受众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走向。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一批在面对特定社会事件时跟风起哄甚至攻击谩骂的网民群体被关注,有学者将他们称之为"哄客"。从网络"意见领袖"到网络"意见哄客",舆论焦点选择的天枰开始出现倾斜,负面效应被不断放大,呈现出一种"沉默的螺旋"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具有高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活跃分子,网络意见领袖的存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意见领袖所处的环境相比,互联网所提供的相对自由和平等的言论空间,使网民的媒介接近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而虚拟身份的交往却又使信任和威望的建立变得更难。正是这一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根植于此的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与特征较之传统社会意见领袖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了对网络意见领袖这一互联网高影响力群体进行较全面的观照,本论文试从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群体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