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昌 《情报杂志》1989,8(3):14-18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情报工作主要是由文献资料工作和情报研究工作组成,情报研究工作又分为情报科学研究(属情报工作自身的理论、方法研究)和科学情报研究。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新形势下情报研究工作内涵的深化是指科学情报研究工作。为了通俗起见就称为“情报研究”。一、从我国情报工作方针的变化看情报研究工作内涵的深化。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始建于1956年,以建立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为标志。1958年  相似文献   

2.
一、对近年高校情报工作的反思近年来高校情报工作已有迅速的发展,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情报检索服务、情报教育、情报交流和情报调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高校情报体制的问题现在还争论不休。目前,全国大约有20%的高校把图书馆与情报机构合并在一起,80%的高校情报机构仍属院校领导或科研部门领导。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一体化”不能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一种固定模式或规律,而应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具体条件,把高校情报机构办成既为校内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也兼为社会生产科研服务的学术性的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3.
(一)对科技情报工作实行定量管理,是强化情报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情报在“四化”建设中的“尖兵”、“耳目”作用的重要问题。现在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多少年来,我们在情报工作的管理上,仅只习惯于定性管理的老一套。从效果看,这种方法,片面性大,弊病多:第一,容易使情报工作概念化、“公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科技情报工作,扩大情报资料交流,充分发挥情报工作的职能作用。我校情报室同全国各地近1000个兄弟单位建立情报交流联系(高等医药院校、综合高校、专业科研部门、医学会、医院、防疫部门、情报部门、图书馆,其它等),并将分门别类建档立卷,其中高等医药院校89所,有选择地建立31所综合高校。现将89所医学院校和31所综合高校情报工作的的有关情况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图书情报一体化”讨论已经进行多年了。人们的看法虽然愈来愈清楚,但真理的归属问题仍然未完满地解决。本期发表的反对“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论文,意在使这场讨论更深入一步。我们不仅不反对情报与图书的协调、合作或协作,而且还积极地为这种趋势在增砖添瓦。但是,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明确表示过,那种将情报“一体化”于图书,将情报工作“一体化”于图书工作,将情报学“一体化”于图书馆学,一句话,其要害问题是将情报机构“一体化”于图书馆机构的所谓“图书情报一体化”,是违背客观事实的,是违背学科发展规律的,从而也是对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月~十二月,我们对西安、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二十所工科院校的科技情报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各校科技情报工作概况:在走访的二十所工科院校中,除一所尚未成立情报机构外,各校情报机构均于1978年前后成立。由于是新机构、新任务,在体制、业务范围等方面均无章可循,各校普遍根据自己的工作条件,并参照一般科技情报单位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为对象,论述了科技情报与科技情报工作本来简单这一属性.认为要提高情报工作的效能乃至对其重要性的认可程度,必须纠正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复杂化倾向,使情报工作经历一次"简单化",以使情报工作正确作为、提高效能.为此从明晰情报和情报工作内涵的角度,提出对情报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意识的删繁就简以及情报工作者应当具备简化问题的本领的3个方面,推动科技情报工作向简单化发展.结论是,立足于坚持情报工作的本质,为提高效能并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应当将"简单化"作为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的精髓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出题征稿???     
在“图书情报一体化”讨论中,有几个问题,只见观点,未见事实,读者来信询问,我们无一能回答得了。今呈题于行家面前,请按题(?)稿,要求言简意赅。稿酬从优。 (一)有论者说,情报工作产生于图书馆。请答:(1)中国的科技情报工作产生于中国的哪个图书馆?产生后又是怎样分离出来的? (2)美、日、英的科技情报工作产生于其国内的哪个图书馆?产生后又是怎样分离出来的?(3)苏联的科技情报工作产生于其国内的哪个图书馆?产生后又是怎样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普及科技情报业务知识,加快情报队伍建设,陕西省印刷工业科技情报站,于今年四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在西安举办联络员学习班。这次学习班着重讲授了情报工作概论,基层情报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发展史,比较现代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的异同点,论证了高校“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证明了“图书情报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最后提出了“图书情报一体化”后的高校图书情报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技情报和文献工作是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工作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成果。因此,无论国内国外的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管理和服务手段的现代化问题都相当重视。1977年底,中国科学院在所属图书馆内建立情报研究室。1978年,中国科学院在广州召开的全院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图书、情报一体化”这个方针性口号。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已胜利召开过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根据十三大的精神安排和开展各自的工作。科技情报工作也不例外。但是,科技情报工作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却遇到“图书情报一体化”论的阻碍和干扰。科技情报工作要想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拿出一部分力量来排除这种干扰和阻力。要排除这种干扰和阻力,就必须认识上和理论上尽快结束十年来“一体化”论的大论战。本文试着从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谈谈对“图书情报一体化”之所以错误的看法,以请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鼓励会员及时总结情报工作经验,积极撰写情报学术论文,提高情报理论水平,使情报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981年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首次征集的情报学术论文进行了一次评选。这次征文共收到文章91篇,共评选出情报学术论文和32篇,并于1982年3日28日陕西省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暨学会代表大会上颁发了奖状和纪念品。现将论文题目及撰稿者刊布如下(论文目录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看到《陕西情报工作》1983年第1期有一篇很短的文章(注一),是祝贺我们国家的两个刊物《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创刊三周年的,它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以前对于情报工作,对于科技情报工作,我们主要是从工作的角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情报学界,198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情报工作》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发展中国情报学而开创新的局面》的短文。它呼喊出“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年,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并先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60年代初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创时期,情报人才队伍迅速聚集形成。面对新的事业、新的队伍,中国科技情报所不失时机、卓有成效地抓了干部培训,一连办了多期情报业务人员培训班,为中央各部和各省、区、市培训了一批人才,迅速地打开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局面。当年受过培训的同志,迄今仍不能忘怀,认为这在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史上是重要的一页。现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下,我们的情报工作正在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高等学校情报专业委员会,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一九八四年四月在西安成立。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以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国经济、教育、科技等体制的全面改革,高等院校科技情报工作,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怎样做才能调动科技情报人员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各项情报工作中的创造性,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西北大学、西安矿业学院、西安地质学院的几位同志,根据高校情报专业委员会的决定,对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等七市区三十所高等院校进行了走访学习。现将了解的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情报改革的在于优化,优化的步骤必须排除干扰与混乱。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情报系统中,常常遇到几个不伦不类,十分别扭之词,如“图书情报”口语,“图书情报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混淆在科技情报工作的术语里,并有以偏代正之势。这些口语、口号,多源于图书馆系统,混乱在科技情报糸统。其中尤以“图书情报一体化”口号的出现,是荒谬轻率的,引起全国情报学术界的深虑和不安,有必要给予有力的评驳。这场学术上的争论,耗时已达九年之余,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情报与图书这两个系统的关系与概念,被搅得是非不清,界线不明,全国情报五路大军之一的高校情报系统,被严重影响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用系统工程的观念、方法和原理,辨识图书馆系统,剖析“一体化”的概念,为优化情报系统清障,开拓其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以知识集成与智能服务为源泉的科技情报工作能力成为驱动未来科技情报发展的动力。构建新时代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将有效促进情报生产。[方法/过程]界定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内涵,梳理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理念和要素,绘制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框架和发展路径。[结果/结论]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是一个包括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的复杂系统,绘制它的体系框架和发展路线图需要在六度理念的指导下,从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两方面同时着手,使二者与情报需求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履行科技情报工作职责,完成科技情报机构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探讨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效能的影响,为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与时代同行共进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从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整体影响出发,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超级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思维、机制、模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变革。[结果/结论]大数据改变情报工作思维、人工智能增强情报判断能力、移动互联网创新情报工作模式、传输和计算速度飞跃增进情报与决策联动关系;新技术革命既是一个提升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参谋""智囊"形象和地位的良好机遇,又是一次对情报战略预见、决策引领能力的严峻挑战,更是一场情报生产革新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