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5月份,谢冰岩同志查阅《新华日报》(华中版),发现该报1946年2月17日第四版的《新闻工作》第一期上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淮北黑板报情况的,他极其兴奋地告诉我,要我去看看。第二天下午我真的去看了,一看就引起了我的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当时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的建议下,召开了华中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由新华社苏中分社社长谢冰岩同志主持。新华社淮南分社汪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华中各解放区(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已连成一片。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宣布成立;10月29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随即着手筹办华中分局机关报,并定名为《新华日报》(华中版)。 1945年12月9日,《新华日报》(华中版)在淮阴创刊。创刊  相似文献   

3.
1945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华中版,在苏皖边区首府淮阴正式创刊。《新华日报》华中版的诞生,正处在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转折时期。1945年8月,中国人民历经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华中新四军一举收复了苏北和津浦路以东皖北的许多城市,扫清了这一带的顽敌,在东至黄海、西至津浦路、北至陇海路、南抵长江北岸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统一的苏皖解放区。按照党中央的决  相似文献   

4.
1947年11月,中共华中工委成立,统一领导全华中地区七个专区。我们苏中《江海导报》奉命和苏北《苏北日报》合并,筹出华中工委的机关报《华中日报》。四十多天后,即1948年元旦,报纸改名为华中《新华日报》,这就是后期华中《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5.
老记者徐熊在《我是怎样学步走的?》一文中讲他写一篇通讯引起的风波:我的第一篇通讯在《新华日报》(华中版)上发表后闹了笑话,当时一些读者竟把我当成蒋帮特务。  相似文献   

6.
书讯     
陈浚编著的《华北敌后战旗——记新华日报(华北版)四年九个月的光辉历程》,已由太行新闻史学会印刷出版。本书以丰富翔实的材料,如实地记录了《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7.
凡是署名文章和文艺作品,均不允许一稿两投。可时下一稿两用的现象却屡屡见诸报刊。略举最近见到的几例: 例一,《法制日报》1988年8月25日一版和《新华日报》8月16日四版,均登载刘守海写的《陪审员两地书》; 例二,《新华日报》1988年8月17日四版和《江苏经济信息报》8月20日三版,分别刊登苏雄雄写的小说《“煮酒论英雄”》和《庆功酒》,标题虽异,内容完全相同; 例三,《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1988年8月23日一版,分别发表沈昌顺写的《为“泼‘冷水’度厂庆”鼓掌》和《厂庆为何泼“冷水”》。  相似文献   

8.
《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是范长江1946年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新闻讲义.抗战胜利后不久,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苏北重镇淮阴进军.9月,淮阴解放后的第二天,范长江等人进入这座古城接收敌伪印刷厂,重建新华社华中分社,筹备《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出版和筹建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新专的筹划工作由谢冰岩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7,(6):107-108
<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唯一出版的新闻学著作,即恽逸群的《新闻学讲话》。这本小册子近4万字,原为作者1946年2月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演稿,学员将其授课内容整理以后发表于《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新闻工作"上,随后由华中新华书店出版。1947年又有冀中新华书店、山东新华书店、胶东新华书店等版本。1948年4月,恽逸群对《新闻学讲话》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市报人》2005,(11):F0003-F0003
20年来,名城迎来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机遇期。《遵义日报》、《遵义晚报》欣逢其时,两报分别从四开黑白四版到现在四开24版彩报,  相似文献   

11.
楼适夷     
楼适夷,1905年生,浙江余姚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9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31年回国,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成员,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编辑生涯,并历任《文艺新闻》编辑,《大陆新闻》、《社会生活》等刊物主编,武汉《新华日报》副刊主编,《抗战文艺》编辑,《文艺阵地》代主编,江苏淮阴华中版《新华日报》社编委,上海《时代日报》、香港《小说》月刊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中期,我和李克简同志在一起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不长,同志间的战斗情谊却比解放后一起工作一二十年的同事还要深厚,我想是因为那时是我们一生经历中最艰险、困难的岁月。 1942年秋季,在太行山最激烈最残酷的五月反“扫荡”(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英勇牺牲,我所在的《新华日报》“华北版”职工近四分之一牺牲)以后,我从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时实行“报”“社”合一,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也是《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采“访”通“讯”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内有影响的省级党报,《新华日报》不断改进自己的办报思路,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有所突破,体现出鲜明的风格与个性。2007年3月《新华日报》以"高度、贴近、开放"为理念进行改版,报纸内容格局和版容版貌出现了新变化,专家学者称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中有“微型小说”。那么评论中有无“微型评论”呢?有——我认为新华日报的《细流集》专栏就是。这个颇受读者欢迎的栏目,自1985年9月1日由四版移至一版后,不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我能在《新华日报》新华青年“观察与思考”栏目里用七篇稿件,全亏省报编辑的心血浇灌,至于我,只能说提供点素材而已。过去总认为《新华日报》不是我这号人  相似文献   

16.
《传媒观察》2005,(4):F003-F003
《昆山日报》复刊于1993年9月,1995年1月获国内统一刊号(CN320113),2003年7月起加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目前出版对开八版彩印周六刊。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日报的十年 1949年4月,上级机关要加强《新华日报》(太行版)的力量,从太行区所属各地委抽调笔杆子,李珊从此踏入新华日报大门。1949年8月,《新华日报》终刊,成建制转到山西,称《山西日报》社,社址就在王羲之飞笔点太原的太原城。  相似文献   

18.
1990年9月7日,是我高兴而又难忘的日子。拙稿《用错农药以后……》,在《新华日报》一版作为华东九报现场新闻赛的稿件在头条上登出来,这是我意料之外的事,这也是我担任专职报道员4年来,取得的一大收获。8月28日,我乡艳阳村四组张胜权的三亩棉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7):75-76
<正>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创建于1946年2月,1949年7月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1950年3月停办。学校初创时设在淮阴北门大街大陆饭店院内(即今日淮安日报社院内)。首任校长由《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新华社华中总社社长范长江担任,副校长包之静,秘书长谢冰岩。不久,范长江奉命调中共南京办事处工作,由恽逸群接任校长。该校共招生4期。  相似文献   

20.
打开每天的报纸,从一版到四版,都可以看到各具特色的短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新华日报的《细流集》和扬子晚报的《扬子快语》。每篇三、五百字,活体,花边,很醒目。如今,喜爱短言论的读者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