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1-2005年我国情报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玥  仲东亭 《情报科学》2007,25(11):1746-1750
通过对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检索统计分析,以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作为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2001年至2005年情报学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年代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和主题特征分布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情报学学者们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素琴 《现代情报》2006,26(11):25-27
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统计分析,以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作为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1996—2005年图书馆、情报学综述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期刊年代、期刊分布、主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旨为图书馆、情报学的学者们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检索的数据对象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绘制情报学领域文献的期刊分布图,揭示了当前国际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基于词频统计分析绘制情报学领域热点词汇分布图,展示了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揭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方向,从而为情报学选择研究的切入点和重点、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统计分析,以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作为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2001年至2010年情报学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期望为情报学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迎迎 《现代情报》2015,35(2):87-92,97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为来源数据库,统计分析了国内图书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LIS)有关学科交叉研究的文献。基于AVMS(Author-Viewpoint-Method-Subject)模型对检索出图书情报学有关学科交叉研究的6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图书情报学学科交叉多以引文为研究视角,不乏文献计量(文章、作者和引文)、跨学科发文等创新视角;多以引文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共词分析为研究方法,不乏聚类分析、调查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主题研究集中与图书情报学具体交叉学科研究、学科交叉程度测度和交叉学科的主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内情报学理论研究十年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尤玉新 《情报杂志》2007,26(1):98-101
利用全国报刊索引(社科版)数据库,对近十年情报学研究论文初步分析后,选择情报学、情报检索、情报工作、情报服务、情报资料、情报员和情报搜集为检索入口,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数据分析法,从主题、核心期刊、作者、综述四个角度做了定量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情报教育、情报技术、情报工作、情报用户四个领域做进一步剖析。提出近十年国内情报学理论研究呈现的特点与规律,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杨文欣 《情报杂志》2007,26(6):137-138,140
为判定情报学的前沿研究领域,通过检索LISA(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s)数据库,对其收录的2000~2005年情报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并依据统计结果利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法对取样年份中的情报学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情报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以期了解情报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石收鸽 《现代情报》2005,25(4):139-141
文章研究了1994年-2003年十年同1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刊物文献,通过对文献量、文献分类、主要作者的统计分析,使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分布、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学科带头人更加清晰化,为从事这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综合性和专业倾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文明 《情报杂志》2002,21(5):18-19,22
利用重庆维普资讯公司研究开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统计分析了我国国书情报学16种核心期刊1991-2000年论文在各个类目上的分布数据,得出了每个类目下的主要期刊,分析、比较了每种核心期刊的综合性和专业倾向性,并由此了解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CNKI、万方三大数据库为检索源,在情报学学术范畴内检索题目包含信息分析的相关文献,并将检索结果进行量化整理,依参考文献量、引证次数、二次引证次数等数量指标为衡量标准,确定核心文献,并通过题目内容分析法,分析归纳得出国内及国外情报学学术界关于信息分析问题的研究重点、方法手段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