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字。在"结、打结"这个义位上,"介"逐渐让位于其假借字"吉",而作为音借字"吉"在声音上取得了表达"结、打结"的独立地位,并进一步孳乳引申,派生出一系列同族词。  相似文献   

2.
“狈”为兽名的说法很有可能在北宋时期才成为官方释义.至少在唐以前,“狈”很有可能为“跋”的假借字.狈”就是“狼狈”,“狈”不能单独使用,说明“狈”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只是记音符号.足以证明“狈”是一个不成词语素,“狼狈”是连绵词.狼狈”这个词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传中,本义被误传,将错就错产生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狼狈”这个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误解,但词义已经定型,使用可以正常使用,但词的本义应求精确,特别是对于词的溯源务必要考证清楚.各种辞书尤其应该订正错误,特则是中小学生常用工具书更需要及时修订.  相似文献   

3.
“狈”为兽名的说法很有可能在北宋时期才成为官方释义.至少在唐以前,“狈”很有可能为“跋”的假借字.狈”就是“狼狈”,“狈”不能单独使用,说明“狈”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只是记音符号.足以证明“狈”是一个不成词语素,“狼狈”是连绵词.狼狈”这个词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传中,本义被误传,将错就错产生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狼狈”这个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误解,但词义已经定型,使用可以正常使用,但词的本义应求精确,特别是对于词的溯源务必要考证清楚.各种辞书尤其应该订正错误,特则是中小学生常用工具书更需要及时修订.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使用《古代汉语》教材过程中,发现课本对"旋"、"以"等词的"旋"有"改变"义."以"通"有",也有"使"义.  相似文献   

5.
《成语大词典》收录的带"而"四字成语共231条。这些成语格式整齐,内部逻辑关系多样,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一些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带"而"四字成语体现了成语的继承性,其中部分语汇是对既有成语的"活用"或"套用",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因此目前不能算作现代汉语成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词义演变的过程中,除了词义的引申,词的误解误用同样会产生新义。词的误解误用现象在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时期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终风""谷风"和"耿耿"等几个词都存在误解误用的情况,并且这些词的误解误用义与古书的错误训释有关。具有误解误用义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成语等熟语。但目前对词语误解误用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7.
罗海燕 《学语文》2012,(2):60-60
是"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字典家族中也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了弄清这一词语,我不妨做一回"书架上的老鼠",咬一咬嚼一嚼这个词!我查阅了30多部字典,有的是"暗度陈仓",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有的是"暗渡陈仓",如:《汉语成语字典》、《中华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更有"度"、  相似文献   

8.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9.
说“纠结”     
2010年初,《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09年十大流行语","纠结"一词位列其中,另外还有"被就业"、"秒杀"等等。值得关注的是,"纠结"一词与其它流行语不同:它古已有之,属于"典雅"一类的词,且意义集中、书面性很强;而现如今流行语中的"纠结",在原有词的字形、读音基础上,被赋予了大量的新义,且被年轻人广泛用于口语。  相似文献   

10.
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凝练的成语"邻女窥墙",在历代流传中派生出以"东墙"为核心的换喻式典故词语和以"邻女"为核心的隐喻式典故词语。两类典故词语在唐宋时期开始分流,"东墙"系列的典故词语在文人中流传,是艳情符号,在现代汉语产生后几乎成为死典。"邻女"系列的典故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转换生成"邻家女孩",得到公众普遍认可,成为约定俗成的公共俗语。  相似文献   

11.
钟梓强 《红领巾》2005,(1):8-10,15
旧词新义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一种类型.旧词新义的产生属于现代汉语词义系统内部变化,它有很强的规律性,同时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它的规律可以归纳为新义与旧义之间多种意义关系.认识旧词新义的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尤其是认识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我们预测词汇发展的某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女真语中的"猞猁"[∫ilɑsun]并非来自汉语的"猞猁狲",而典籍中的"失剌孙"、"失利孙"等音译词恰恰源于女真语。满语与汉语的接触推动了"猞猁狲"简缩为"猞猁"。"猞猁狲"一词借自阿尔泰语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词的不断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各种各样的新词中,旧词新义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占有一定比例,在旧词新义产生的过程中,无论从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来看,还是从旧词的跨域使用来看,隐喻思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词族共有五个子族,所拥有的源义素分别为"圆转义""连绵不绝义""弯曲义""断绝义""瘦长义",源义素之间存在引申关系,由此可证汉语词义外部系统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吴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65-68,74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等多种维度作为考察重点,既能很好地对古汉语"行"义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的词化方式,又能清晰地展现其演变模式。以词义为中心,探究词化方式,梳理历时演变,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词义演变问题,并在义位层面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将词义演变的结果分为三类:新义位的产生,旧义位的消亡,新旧义位的转移。认为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较为独特的组成部分,其语义演变主要体现在新义位的产生上。成语新义位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成语本身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望文生义”,隐喻认知模式作用的结果,成语韵律上优越性的促成,人们从俗从简心理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合"、"同"在战国时期联合成复音词,有初始义"和合齐同、齐心协力"和引申义"和谐一致、志同道合"。唐朝,其产生另一引申义"各方执以为凭的契约、文书",此义位至明代成为"合同"一词的核心义位。在现代汉语中,"合同"一词仅表示"契约、文书"一义,其他义位基本不再使用。从古至今,"合同"一词的词义系统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系统中有大量的词增加了新义住,这些词就是“新增义位词”.新增义位词以双音节为主,结构类型主要是合成词,普通词语多于特殊词语.  相似文献   

19.
作者将比喻派生义分为名词性和动词性两类,在这两类的基本划分下,对具体的词按照性质、作用、状态、方式等的不同作详细的分类。形容词性比喻派生义虽然列出条目,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形容词派生义并不存在。分析比喻派生义的类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分析各种派生义的构成,从而为修辞派生义的系统构建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释“豎”     
"豎",从臣从殳,豆声,本义即奴隶,其"竖立"、"小"义均由字形构件"臣"而来,之后才用作詈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