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郑缉之《永嘉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本文经考证提出:《永嘉记》的作者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永嘉(今温州)、东阳(今金华)二郡的经历。其所作《永嘉记》在北宋前期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虽原书久佚,但其佚文仍具有重要的经济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还对《永嘉记》现有辑本的佚文归属,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东阳记》的作者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东阳(今金华)、永嘉(今温州)二郡的经历。其所作《东阳记》在北宋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尚有《东阳记》佚文数条失辑,当予补辑。  相似文献   

3.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本文经考证提出:《东阳记》的作者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东阳(今金华)、永嘉(今温州)二郡的经历。其所作《东阳记》在北宋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笔者又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的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郑缉之的《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东阳(今金华)、永嘉(令温州)二郡的经历。其所作《东阳记》在北宋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东阳记》佚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今人纬毅等辑本之外,尚有《东阳记》佚文数条失辑,当予补辑。  相似文献   

5.
郑缉之《永嘉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之一。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永嘉(今温州)、东阳(今金华)二郡的经历,所作《永嘉记》在北宋前期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侠。虽郑缉之《永嘉记》久侠,但其侠文仍具有重要的经济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或于南宋时亡佚。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汉中记》即是其所征引的比较重要的地记文献之一。《汉中记》或创作于西晋或东晋初,其书大约在元代时就已经亡佚。本文对《汉中记》的作者情况、亡佚时代进行了考证,并讨论分析了其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叙西南地理主要征引的地记有《汉中记》《巴蜀志》《益州记》等.这三种成书于晋宋时期的古代地记,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书.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本文主要对此三种西南地记进行探究,分别对其作者情况、亡佚时代以及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论析.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鼻祖,其大量山水诗都在任永嘉郡(今温州市)太守时所作,主要记录永嘉郡秀美河山。《宋书·谢灵运传》记载其在永嘉"民间听讼,不复关怀",而当地人民对他却评价甚高,现实与史籍存在矛盾之处,这既有《温州府志》方面的原因,也有《宋书》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其作品当多亡佚于宋代。而沪版唐人欧阳询之《艺文类聚》乃将《京口记》佚文归于刘桢名下。经由作者从刘桢、郗鉴之相关年代及郗姓源流考证确认,《京口记》佚文非自刘桢之手。  相似文献   

11.
《从征记》是较早的地理文学著作,留存了很多文史价值较大的资料.但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对于该书的作者,学界还存有一些疑惑.通过对《北征记》的佚文进行搜罗比照,判明其作者为刘宋时代的伍缉之,又对伍缉之的生平情况以及《北征记》的亡佚时代进行探考,并论析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曾其海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11-13,32
赵宋时代,天台宗典籍由于唐会昌法难所失而由高丽、日本复得,研习智额、湛然典籍之风兴起,天台内部因而产生不同见解。山家派采用知识论的诠释学方法,企图穿越历史时空,返回智颉、湛然原意;山外派则采用生存本体论诠释方法,把智频、湛然理论融于时代潮流。山家派知礼指责山外派的诠释是主张“一念灵知”、“直显心性”,是受了禅宗的“顿悟”说和“真心”观的影响,并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中点了禅宗《永嘉集》和圭峰禅师的名。这样,知礼批判的矛头越过了山外派而指向了禅宗,从而引发了一场知礼与子凝禅师的论争。  相似文献   

13.
在《诗经》学史上,朱熹的《诗集传》与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新旧两派的名著,前者在后代拥有极多的所谓"拥朱派""述朱派"著作为作疏解,后者则有宋儒戴溪为之续作。从书名《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观之,戴书的写作目标不外是在为吕书进行补充、修订,或者是延伸的工作,于是,《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也就直接被归为旧派著作,是否真的如此,需要针对戴书的内容作实际的检视才行。  相似文献   

14.
《纂异记》是由唐人李玫所撰的传奇小说集,《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都有著录。原书已亡佚,但在《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说郛》等书中收有其佚文。通过历代书志、笔记记载及各种类书、丛书所收佚文,对《纂异记》的版本情况进行考察,推断《太平广记》所收《纂异记》的故事最接近原书原貌,《绀珠集》、《类说》本所载只是原书的删节本,而《说郛》所载则是在《绀珠集》、《类说》本模式上仿作的伪书。  相似文献   

15.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身经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时期,著《幽忧子》文集二十卷,后多有佚失,至明,有张燮拾编《幽忧子集》七卷本,保留至今,颇为权威。笔者以《全唐文》和《幽忧子集》中的赋、骚、序、问、书、赞与碑铭部分进行校读释疑,对两书所收录的不同篇目以及同篇不同题等加以分析和考辨,给出理由,以推动卢照邻作品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认为阮籍的《咏怀诗》源出于《小雅》,王夫之《古诗评选》则认为出于《国风》。分析阮籍《咏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诗歌旨趣,并征引南朝颜延年、沈约等人对《咏怀诗》的体裁、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评价,笔者认为《咏怀诗》从风格体制来说,应该是源出于《小雅》,并有所发扬光大,且对后世的“咏怀”、“感遇”一类诗歌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一部图文并荗的宋代外交文献,通常认为其作者是徐兢;但实际作者当不止徐兢一人,部分内容曾有奉使同僚参与创作。另外,此书的创作动机是出于对《鸡林志》的批评和模仿,在绘画闻见时有只图其异、不图其陋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