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电视新闻采访方法1.做好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不到位,势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开始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做好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采访对象、采访时间、地点预约;采访内容拟定,问题准备,时间控制,主题把握;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收集相关资料。如有必要,还要征询采访对象是否允许拍照、录像;第二方案制定,在采访有变动时,及时实施第二方案等。总之,新闻  相似文献   

2.
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采访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也是第一环节,唯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详备,才能使采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精准的获取有价值、有分量的内容,这是采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流程中的第一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又是新闻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  相似文献   

4.
正《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采访也不例外。新闻工作者要想取得新闻采访的成功,在双脚迈进新闻发生的现场之前,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曾这样说:"采访前准备得充分,等于完成采访工作的一半。"因为采访前有了准备,不仅在正式投入采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问主动,而且还可节省现场采访的时间,减少现场采访不必要提问的几率。如果采访前不做准备,或是准备不充分,有时不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可能造成采访的失败。记者在采访前,需要考虑:事先  相似文献   

5.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好,直接关系到采访效果,特别是企业报的记者,不仅需要考虑采访效果,还需要考虑企业宣传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来设置采访方向。只有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性才大,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耀光 《大观周刊》2012,(16):50-50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而保证采访过程中,采访技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采访中的提问技能作了简单了解。  相似文献   

7.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8.
高瀛 《声屏世界》2010,(11):27-27
采访前的充分准备要想使采访达到预期效果,应事先对要采访的人或事做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访时思维才会敏锐。如果对采访的人或事一无所知,即使采访的时间再长,也未必能摸到门道。因此,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馆藏质量及馆藏结构的质量。文章从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质量:充分调研,做好文献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拓宽采访渠道,把好质量关;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对文献采访工作进行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0.
杨小菊 《新闻窗》2014,(1):36-36
一、准备充分 外在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访需要的用具、采访过程的计划、选择的采访方式等;内在的准备工作,指记者本身的情绪调节、思想调整等。准备充分可以说是一次成功新闻采访的基础和力量支撑。具体做法为:充分了解要采访的对象以及采访的场合、明确采访内容、构建采访提问框架、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做好相应措施、调整自身情绪和思想。但在采访过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采访情况对准备工作做适当地调整,保证准备工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周玉静 《大观周刊》2011,(44):20-20
新闻采访技巧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对于整,个新闻采访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从采访的前的准备工作、采访中的交流与记录以及采访后的验证求实这几方面对新闻采访的技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深入采访是表现深刻主题的需要明确报道思想,表现深刻的主题,这是新闻写作的起码要求。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掌握最具说服力的材料,才能写出有影响的新闻稿件。要做到采访的深入,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选择恰当了,获取自己最需要的材料、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就会容易得多,否则将会做许多无用功。因此要对入选的采访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13.
张志刚 《大观周刊》2012,(50):370-371
作者针对电视记者的采访技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对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以及在进行实际采访前,应该尽可能地做足准备工作,并对采访过程中的技巧运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一篇成功的典型人物新闻作品,要让受众在感知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报道对象产生可感、可信、可学的第一印象。因此,典型人物的采访需要技巧,记者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作为一名广播记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典型人物采访的技巧谈一些自己的观点。采访前做足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关键环节。记者在采访前首先要确定好采访对象,运用各种手段查找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背景。只有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保证采访思路清晰,报道主题明确。广播采访是一对一的采访,记者要录下采访对象的声音,一般采访时间都比较长,因此需要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已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采访目的,制作采访提纲,精心设计最切中要害的提问。对于专业性领域典型人  相似文献   

15.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16.
被新闻界称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的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曾成功采访过30位政坛风云人物,她在采访前的大量准备和调查工作是她成功采访的神奇钥匙。  相似文献   

17.
张宪 《新闻三昧》2006,(7):31-32
采访是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在现代科技为采访提供了先进条件的今天,面对面采访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娴熟掌握的基本功。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记者,笔者十几年来采访了200位来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物,感到如果记者能在访前准备、提问技巧、非语言采访等方面多加留心,即全方位地、立体地、多角度地看待采访对象,就会使采访事半功倍。一、访前准备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指的都是在战争前要做好准备。对记者采访而言,有准备与没准备的采访效果大不一…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对后期节目的内容及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摆正自身立场、确定采访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新闻采访的具体准备工作几方面,就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布雷迪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前宁可准备过头,也不要准备不足。"我们常常把记者的采访准备工作叫做"功课"。一次成功的采访是否顺利进行、是否深入,都将直接影响着作品质量的好坏,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经常会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知己知彼,百战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