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对话的本质是聚焦于某一教学主题,通过教学对话理念的指导和倾听、言说的融合,达到新的关系、意义与自我的生成;因此教学对话具有交往性、言说性与融合性的特征和建构关系、生成意义、构筑自我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让课本"言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让课本成为课堂对话中一个看不见但却听得见的参与者;二是师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和评论课本,从而建构和生成师生自身存在的意义.文章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了课本如何通过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转换在"言说"学科内容的主题模式中建构师生个体的意义,最后揭示了课本"言说"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生成意义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诗歌阅读的规律出发,结合对话教学理论,对"对话"阅读课堂进行反思与探索.本文主要呈现《将进酒》教学对话主题,总结不足:对话准备不足、课堂对话单一和课外对话缺失. 一、课堂对话呈现 课堂阅读对话主题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相似文献   

4.
"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对话情境、营建层次性对话系统、培养学生对话的"集体"环境等方式促进有效对话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本质特征,课堂对话能够促使学生围绕"对话核心主题"、根据"对话依托点"阐述自己所持的"对话分主题",体现一种立体的、多元的、发散的、个性化的课堂结构,以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情绪体验,实现新课程情感教育目标.为学生的需求提供帮助与支持、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自己的本质力量、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进行价值判断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梅 《文教资料》2009,(34):56-58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存在三种现象: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以少数优秀学生为中心的对话,无中心无主题的对话。课堂教学的效率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那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对话呢?本文作者认为:首先课堂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其次教师需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最后教师需要精心引领。  相似文献   

7.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一、在师—生、生—生的互动对话中"生成"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是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师—生、生—生平等、互动的对话情境,促使对话生成。例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我校的张老师没有搬出教材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理念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建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平台,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通过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生成"、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生成"、在创造中生成能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交流中不断生成,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对话主题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题各自方向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对话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生成课堂,强调师生在自然状态中的学力生成,看似闲庭信步,个中却鞭辟入里,充满教学智慧。现以特级教师李仁甫《想北平》实录为例,欣赏生成课堂"有意对话,无意生成"的教学境界。一、有意对话,亲抚肌理教学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才可能有自然的生成状态,而生成又是有目的或者说是有目标的,这就是教学目标,语文课堂不能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17,(2):77-83
"苏格拉底教学对话"内含丰富的哲学意蕴,自我存在、思维方式及探究方法回应了对话的本体论追问;知识目标、哲学领悟、自主思考、道德生成体现了对话的价值论追求;要素整合、教学策略、对话拓展阐明了对话的方法论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生本、师生、生生、自我进行有效对话,教师能够善于促进对话中的动态生成,做到预设性与生成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84):87-88
教学对话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在探究真理、意义建构中进行的交流和互动。教学对话基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新的理解,具有显著的生成性。学习者不再被动地参与到知识的生成和意义建构之中,不再被既定的教材体系和标准答案限制。本文在教学论和学习论等维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中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观摩,对中小学英语课堂的对话进行分类,分析和区别课堂中的"有效对话"和"无效对话",探讨实现"有效对话"的可行方法,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段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它明确提出了"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课堂应充满想象与创造、教学过程要体现互动与合作"的设计理念.目标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构建学生的新生活,即可能生活.相对于刚性的预设目标而言,对话教学在目标设计上呈现出典型的"生成性目标"取向.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态度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和平等;凸现着创造和生成;张扬着个性和人性."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本文旨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理论"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角度探究语文教学如何走进审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讨出了"单元主题式五步习作教学"新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现行人教版教材以"主题组织教材内容"的单元特点来实施习作教学,变"教教材作文"为"用教材教作文",即以单元课文有序排列训练主线为"经",以文本不同的内容与动态生成的不同横向环境为"纬",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活链接、经验激活等情境中,顺文、顺情、顺境、顺势实施读  相似文献   

19.
一、新课堂动态生成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新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就其目标而言"对话教学"追求真实的教学,追求创造与生成、追求人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