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特 《今传媒》2012,(9):59-60
自2009年,微博在我国迅速普及。众多名人也纷纷注册微博,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而眼下名人微博频频掀起骂战风波。本文通过分析名人微博骂战现象的特征,总结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对话语权的滥用,占据公共视线,挥霍微博这一新型公共发声平台等,以此提出减少该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江伟 《今传媒》2012,(10):102-103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加,各大小企业和团体越来越重视微博这个传播平台。房地产行业的知名人物通过微博传递相关信息对改善地产行业的形象有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传递信息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地产名人的微博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微博传播效果,对地产名人微博信息传播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张特 《报刊之友》2012,(9):59-60
自2009年,微博在我国迅速普及。众多名人也纷纷注册微博,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而眼下名人微博频频掀起骂战风波。本文通过分析名人微博骂战现象的特征,总结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对话语权的滥用,占据公共视线,挥霍微博这一新型公共发声平台等,以此提出减少该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定向传播、协作传播等特性,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充分行使话语权,言论表达更加真实、自由和多元,但同时也存在利用微博歪曲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信息、传播错误观点等话语权滥用问题。本文围绕微博传播中话语权滥用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微博虽"微",名人微博却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微博圈里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在众多"粉丝"的关注下,名人通过微博爆粗口会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名人微博爆粗口的动机来探讨其社会负面影响,同时给出关于减少微博粗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微博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极大变革。人们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信息主动传播者,而公共开放的网络空间不仅使得信息传播变得快速便捷,也赋予了人们话语权,使之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来。总体而言,微博时代带给我们诸多"狂欢",然而,微博时代还潜藏着文化上的巨大隐忧。具体而言,人们话语权的获得,传统文化的失落,微博时代的利弊同在,忧喜参半,恰恰是微博时代的"喧哗众声"。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凭借即时性、碎片化、开放性的媒体特点,迅速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客品牌,采取名人微博的营销战略,通过名人的舆论影响力及粉丝群体,在实现商业盈利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名人微博虽然能带来大量的受众,但受商业化的影响,难免会产生责任缺失、真实性不佳、娱乐化倾向等问题。因此,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结合名人微博的实例,就如何完善名人微博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对其传播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为营造微博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微博意见领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博时代,意见领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微博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微博意见领袖的类型和特征。同时,文章分析了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传播信息、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和公益慈善等。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微博领袖对我们的启示:对政府来说,要主动发现和培养意见领袖;对意见领袖来说,应珍惜和善用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项仲平  唐朱勇 《当代传播》2012,(3):87-88,105
微博的发展给公共生活带来新局面,在信息传播领域创造了微博热,特别是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用户参与到微博交流中,给信息传播、观点评价、议题设置等带来强大影响。然而在热潮背后,应冷静认识到实名微博尤其是名人微博经过信息的二次和多次转发后会产生信息聚焦和信息裂变,这种信息的裂变传播已远远超越了社交媒介和自媒体的属性,演变成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和功能。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实名微博存在的属性之惑、功能之惑、权责之惑等问题,并从政府、网络运营商、微博用户等层面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扬 《中国广播》2014,(9):102-102
1.精心培养、积极引导微博意见领袖。新媒体大量普及、微博用户急速发展,催生了大批微博意见领袖。这些人或是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娱乐明星、社会名人;或是热点事件的当事人,其特殊身份和话语权使他们的影响大、关注度高、粉丝多,网络传播引导力强,如果这些用户不能辨别虚假信息,传播谣言,产生的社会危害极广。  相似文献   

11.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名人微博具有巨大影响力。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催生阅读热点是2014年图书出版界的一大特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作者张嘉佳通过系列"睡前故事"等微博,成为新晋作家榜首富,他在微博舆论场中与微博用户关系的建立与维系、根据媒介属性设置议程、借势等方面为微博图书营销树立了范本。  相似文献   

12.
王飞 《青年记者》2014,(1):47-48
微博话语权,是指微博作者借助微博平台,通过文字、图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将信息向外传播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所以,微博话语权可以相应地分为表达权和影响力。微博的表达权,强调的是一种微博作者话语的资格以及实现话语的可能性。微博的影响力,强调的是微博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微博信息影响他人的能力。在微博语境下,微博的话语权出现了表达权草根化、影响力精英化二元分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微博多元舆论话语场域的构建为其传播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忧,微博内容的监管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强化微博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有效促进微博正确的舆论导向,净化微博信息和言论环境。同时,就如何强化微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谭硕 《东南传播》2012,(7):76-7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新兴事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大众视野并且迅速风靡,目前国内的微博客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网络空间展示出的无权威、无中心性的特点使得个人话语权得以充分的掌握,并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一条不多于140字的微博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评论和转载量。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名人为例,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就探讨名人微博的"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继博客之后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对于微博热潮,学界多从其与传统媒体的竞合关系、营销模式、舆论生成机制等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本文则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其在受众地位改变、受众话语权扩展、受众使用体验突破以及受众社交网络拓展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微博也存在吞噬受众时间、信息内容深度缺失、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话语权暗藏不平等负面隐忧。针对上述问题,受众应该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正确认识微博中所展现的转型期社会冲突,共同推进微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使用与满足论透视“微博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在这两年迅速蹿红。本文在分析微博特性的基础上,从使用与满足论出发,探析"微博热"这一现象的成因,同时提出微博过度使用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话语权实现的相对宽松的平台,微博对公众话语权的建构要基于普通用户和意见领袖用户两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微博维权颇有成效,但也遭遇了普通受众力量微弱与该平台谣言、虚假信息滋生的问题。有效构建公众话语权,还有赖于普通受众能明确微博信息的传播特点,提升微博素养;媒体能主动参与微博,打造微博公共交流平台;政府能与公众坦诚交流,借力微博疏通官民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8.
浅析名人微博影响舆论的原理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快速传播和去中心化讨论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愈加复杂和困难,但微博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和微博参与问题讨论的高度热情,又为舆论引导工作另辟蹊径。而名人微博因其个人影响力由现实社会过渡到网络空间,在成为意见领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本文从意见领袖和议程设置理论出发,来探索名人微博的舆论影响力形成的原理及名人微博影响舆论的模式,从而为加强舆论引导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已成为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重要平台。活跃在微博上的除了拥有众多粉丝的"大V"和象征权威的政务微博之外,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作为一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力量也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地传播信息,然而,微博在为我们提供充足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研究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模式,分析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微博谣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予 《新闻世界》2012,(9):149-151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对微博名人的概念、微博名人的角色扮演、微博名人带来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微博名人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