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工厂由于管理混乱,生产连年亏损。一位曾被错划为右派的工程师对厂长提出了意见,没想到这却大大刺伤了厂长的“自尊心”,他把工程师找到办公室里训斥说:“你太狂了,凭着你的历史,你有什么资本骄傲?!”上面这一番话,使得厂长那种“老虎屁股摸不得”和对知识分子采取冷漠、傲慢的偏激态度跃然纸上。对此,我们暂时不去评论。我们下面要评论的是“你有什么资本骄傲”这句话对不对,在逻辑上存在着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炒风”日盛,被“炒”得炙手可热的几道主菜是:股票、房地产、明星、文稿、高尔夫、纪念品……。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的“炒”家怎么“炒”?今年将“炒”什么?请看内文。  相似文献   

4.
“新闻炒作”一词的最初出现,原本是读者对有人把新闻像商品、广告一样炒作不满而提出的,然而正如当前存在的好多词义转换现象一样,如今“新闻炒作”也成了新闻界一些人推崇的东西。他们认为:好的新闻题材就是要炒,“新闻炒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关注,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哪一个词,而是看新闻事实本身该不该炒,炒到什么程度。 在讨论问题的关键词时,应该遵守同一律。“炒作”一词,最新版的《辞海》没有辑入,只对“炒”字标了三种解释,其中只有“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热”的解释或许与“新闻炒作”中的“…  相似文献   

5.
妻子的休假     
千日 《出版参考》2006,(10):30-30
一个秋天的傍晚。 一对夫妇坐在餐桌前.桌上摆着丰盛的晚餐。 妻子今天精心打扮了一下。这让老公着实紧张了一会儿,心想:“难道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生日是5月份,已经过去了。结婚纪念日是12月20日,还有两个月。”  相似文献   

6.
讽刺幽默     
《新闻天地》2009,(9):59-59
任君选择 丈夫下班回家,妻子准备好了晚饭。“亲爱的,今晚的菜你可以选择。”妻子说。“都有些什么菜呢?”“芦笋。”妻子答。“有什么选择呢?”“你吃或是不吃?”  相似文献   

7.
有位记者采访一位厂长,问:“办企业有什么想法?”厂长摇头感叹:“难啦!求技术人才难,设备改造难,开发新产品难……”厂长一口气列出了许多个“难”字,难得这位记者无法再提问。这使我想起了今年5月5日首都机场欢迎聂卫平参加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获胜归来时,一位记者问聂卫平:“比赛前和比赛时想到什么?”聂认真想了一下说:“的确没想什么,只有什么都不想才能把棋下好。”聂的回答实事求是,记者没有抓到预想的豪言壮语,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8.
李强 《青年记者》2007,(10):10-11
对于媒体来说,信息永远是第一位的。《财经》的揭黑报道为自己立起一面旗帜。然而揭黑并不是新闻的全部。《财经》副主编王烁也说,“我们认为自己是新闻工作,什么都可能做,只要是新闻,今天做证券市场阴暗一面的调查性报道,明天可能不做。”这就像一个特别擅长“佛跳墙”的厨师,有时也得炒个白菜什么的(这可不是小看白菜,有人说白菜是菜中极品,能做好这道菜那也肯定得是名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网络出版”众说纷纭,在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然而究竟什么是“网络出版”,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白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萌生写这篇文章的念头,乃是由妻子对当地电视台一位新闻播音员的多次称赞所引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回了,当看到这位女播音员播报新闻或主持什么晚会节目时,妻子便会说起她在大街上目睹这位播音员弯腰拣起自己不慎掉在地上的一小片纸屑的事情。说起来,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且又是这么一点“纸屑小事”,可妻子却没有忘记,且每每提起,这不能不令人有所思索,问个“为什么”?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形象问题,说得更具体些,也便是一个新闻人的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时下风行于“炒”,只因为被炒物经“炒”能够由“冷”变“热”。 书界热衷于“炒”,奥妙也无非在于“炒”中有其乐,“炒家”得其财。 市场搞活了,书界一时难以顺应过来,于是各路“炒家”纷纷上马,备起“炉灶”,鼓起阵阵“炒风”。 “炒”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1月上旬以来,一篇署名江极、杨洪的关于”东方红”三姐妹的救助款遭践踏的新闻报道,最初刊载于《都市青年报》,后又被国内请家新闻媒体“炒”得特别火热。报道说,四川省达县赵家镇九龙村六组村民杜学元,是个失去右臂的残疾人,妻子长年重病缠身,“东方红”三妞林是他的三胞胎女儿。为了救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救助这3个面临失学威胁的可怜孩子,1994年5月SB农民日报)以(父残、母病、没钱上学,谁来帮帮“东方红”三姐x)oRK表。章,高至在。突。厚吁。随着这篇文章相继被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转发,一个救助“东方红”爱…  相似文献   

13.
“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话出自妻的口,确令我大吃一惊,更何况是在我写稿屡投不中,甚至产生折笔洗手念头之时。 那年那月她嫁给我后,才知道我有“爬格子”的爱好,于是就表示了积极响应和支持。在我饭后茶余伏案奋笔时,妻或拿本杂志,或拿件毛衣,依偎在我的身旁。每当我的“豆腐块”、“萝卜条”之类的小东西见诸报端之际,妻就炒几个小菜弄点酒什么的以示犒劳;在我写稿遇到挫折、很久见不到小东西在报纸上露面的日子,妻整天像丢了什么似的,其惴惴不安的样子比我自己还显得难过。这就是与我朝夕相处同喜共忧的妻子。 前几年我在连…  相似文献   

14.
不要盲目炒“休闲”新华日报6月26日发表署名文章《且慢炒休闲》说,随着每周多出一个休息天,近来许多新闻媒体辟出专栏、专版,把“休闲”二字炒了个沸沸扬扬。文章说,休闲的文章不是不能做,关键是看怎么做。从表面上看,多了一个休息日好像多了一份休闲,然而事实...  相似文献   

15.
幽默短篇     
《大观周刊》2006,(40):F0003-F0003
最后一顿饭“在把你送上电椅之前,你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法官问一个死刑犯。 “是的,法官阁下,我想让我的妻子再给我做最后一顿饭。吃了它我一定会更加愿意去死的。”  相似文献   

16.
在某些较长时期内工作处于后进状态的地区,群众往往抱怨说:“上面的‘经’是好‘经’,就是让这里的‘歪嘴和尚’给念歪了!”这个“歪嘴和尚”,指的显然是基层干部。 本文将这个“念”字演变为“炒”字,是想指山当前某些媒体将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的一些好举措好决策,给“炒”走了样,“炒”变了味,既误导了群众,更干扰了有关方面的正常工作。 比如说,在竞技体育项目方面引进洋教练,这不能不说是好举措,因为这是当今世界通行且被实践反复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在对待这件事情上,我们有些媒体的少数记者,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  相似文献   

17.
再说“炒”     
不久前写了一篇《说“炒”》,意犹未尽,现在再说“炒”。 “炒”图书有多种多样,一些业内人士互相效法,心照不宣,彼此认同。 一般地说,“炒”得越凶,劲头越大,花费越多的图书,是一些夺大奖的参评书。“炒”是扩大影响,“炒”是促销手段,“炒”的动机和目的是使出版社名利双收。不然,谁会花那么大的力气干这等“傻事”。  相似文献   

18.
过年的思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年关将近时,身在都市机关从事档案书工作的我接到了妻子从遥远的山区小镇打来的长途电话,她问我有什么感受没有,我便哽咽着背诵了马致远的这首元曲,于是电话好端便传来了妻子和孩子的抽泣声……  相似文献   

19.
6000万元亏损竟无人知,此事触动了记者们的敏感神经这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专栏节目的记者、编辑兼主持人高韵斐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坐在一旁负责纺织系统新闻采访的记者金璞说到,他刚采访的第二毛纺厂万德明厂长确实是个能人,到哪儿都能扭亏为盈,兼任了第十二毛纺厂厂长之后,又使一个“烂摊子”企业起死回生.高韵斐下意识地追问“十二毛”“烂摊子”之说从何而起?金璞讲起了一个令高韵斐困惑而又怦然心动的充满新闻性的情况.万德明厂长在兼任第十二毛纺厂厂长之后的一次该厂中层干部会议上向原厂长张志达询句:“‘十二毛’亏损多少?”张志达坦然回答:“可能有三四百万”;万厂长觉得其中可能还有些“水分”,便在会后私下里问张:“你老实告诉我究竟亏损多少?”张志达也显得很诚恳:  相似文献   

20.
妻子在一家工厂上班,平日里干些送开水收发传真的事。这天,厂长把妻子叫到办公室,叫她写一份年度总结材料,上级领导要过来现场办公,厂长反复申明要多写问题.领导就是来现场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