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有幸阅读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者型官员"王立胜之新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以下简称为《社会基础》),一部试图把握和探索中国农村性质的中层理论之作,也是理解中国"三农"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
叶东坡 《新闻知识》2006,(10):37-39
“三农问题”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政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目标是要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实际上,我们可以将“三农问题”统一称为农村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概念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脱离另外两个问题而解决;另一方面,“农村”这一概念是从更加宽泛的社会角度进行考察,能够将“农业”和“农民”所代表的经济层面和人的层面包含在内。在这个意义上,“三农问题”也就转化成了农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也就是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问题。一、农村现代化:含义和内容“现代化”一词对应的英文是Moderniza…  相似文献   

3.
梁媛  王娜 《青年记者》2016,(14):19-20
我国的“三农”问题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新的表征,农村社会解体和农民分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下农民工失业返乡,都将带给社会发展更大的挑战.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现代化的加速器”,在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下传统“三农”报道与政府、农民的疏离,笔者认为,应重新认识农村传播的内涵,充分发挥媒体在推动“三农”问题解决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探讨移动互联时代农村分层化传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三农”问题日益为国家关注的新形势下,积极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农业农村档案为“三农”服务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声像档案以其独特的功能,在档案服务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机关刊物,在探索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并通过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激烈论战,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然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萍 《记者摇篮》2006,(8):41-41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要想报道准确、到位、出彩,我认为应格外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抓住三农要害用“心和脚步”采访新农村建设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问题;从农业角度讲,其核心是公平问题;而从农村的角度讲,其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供给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三农”之要害。新闻报道的触觉、嗅觉应多多放在这三个节点上。如最近葫芦岛日报上有一篇关于兴城市农电局的报道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农村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农村的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电费还高,因此家电不能真正打开农村市场。这样的分析报道,对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把基础建设投资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历史任务,摆在全党、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面前。当前这一伟大实践正在全面展开,中国农村正在开始创造着一段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格局也将因此发生里程碑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三农”报道研究,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这样会更具有参照性、深刻性。诸多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的“三农”报道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比较客观、关注民生情怀、注重农村经济实用信息等特点。比如,1922年8月吴觉农㈦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农民问题》,他在文章中分析了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土地问题、农民的被剥削和被压迫、农民教育、农业技术等一系列涉及中国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根本问题。而晏阳初从1929年开始,  相似文献   

9.
郭军 《记者摇篮》2006,(7):30-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新闻媒体应努力营造涉农新闻的宣传强势。加强提高农民素质的宣传,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关注,多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政治素养问题。事实上,农村政治现代化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要推动我国农村的政治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农村的政治主体——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初出版了一套名为“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的丛书(共16本),贺雪峰所著《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下简称《村治》)一书为该套丛书的“提纲挈领”之作。《村治》一书问题意识的缘起是,为什么同样的中央政策会在不同地区的农村有不同的实践后果。中国农村千差万别,造成了“一刀切”的政策在具体实践中表现迥异。  相似文献   

12.
陈发智 《大观周刊》2011,(16):150-150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农村电影最为灿烂的时期。这期间,生产了诸如《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这些被认为至今元人能超越的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客观上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农村题材电影的“黄金期”是电视媒体还不发达。农村电影放映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原因。但从农村题材电影自身上找问题也不难发现。就算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电影的设施问题,今天的大部分农村题材的电影也难博得人们的厚爱。下面本文笔者对农村题材电影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曹刚  方晓红 《新闻界》2006,(5):17-19
多项研究资料表明,2003至2004年期间农村“土地维权”成为“三农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专家在(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近几年,农民上访中,土地问题已占首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结果也证实中国农民维权重心正在发生改变。2003年8月刊2004年6月,中央某媒体观众电话声讯记录表明。在6万次(条)的信息中,“三农”问题居于首位,而其中所涉土地纠纷又为。三农”之首。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春天发布的一号文件,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为今年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李昌平给总理写信到《中国农村调查》出版,从李强的《农村八记》到温家宝同志亲笔批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警示不绝于耳,全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声此起彼伏。多年来,中央每年都要颁发以农村工作为主题的“1号文件”,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并下大决心取消农业税,无不表明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然而,“三农”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三农”这个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瓶颈并没有打破。  相似文献   

15.
胡文亮 《中国出版》2023,(16):67-70
《中国农村》杂志创办于1934年,该刊重点谈论的是中国农村的经济问题,是当时在白区内少数公开合法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的刊物。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等5个方面研究《中国农村》的历时和共时传播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该刊何以成为“研究农村问题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总体讲,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8亿多,“三农”问题依旧是最突出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国家的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广播电视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农民。但是这些年来有的地方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也是新闻,按时髦的说法,称之为“观点新闻”,它同消息、通讯一样,往往题材重大的,就容易获奖。尤其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它们往往选取的是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普遍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为评论对象,或深入剖析,或针砭时弊,或释疑解惑,满足了读对重大事件新闻深刻意义的解读和渴求。有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题材的,如绥化日报的《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大有可为》;有以建立诚信、和谐社会为题材的,如开封日报的《打造诚信城市》、井冈山报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材的,如新乡日报的《建设新农村切忌片面性》;有以反映农村深刻变革、农民大规模打工为题材的,如临汾日报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叫好》;有以反映重大先进典型为题材的,如青岛日报的《“微尘”的光芒》等等。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说是2005年新闻媒界评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此类题材中,平顶山日报的《节约,不能因小失大》拔得头筹。该针对当前存在的“节约一滴水、一滴油、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各级档案部门服务“三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张玉林,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攻农业哲学-农村社会学,研究方向主要为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与农民问题、环境问题,著有《转型期中国的国家与农民(1978~1998)》一书及论文多篇,目前致力于社会问题和环  相似文献   

20.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时提出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党中央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党的十六大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