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不可能是永无岛上的彼得·潘,可以永远活在臆想的年龄和世界里。这是一种不可违抗的自然法则,更不可违抗的,是社会法则。这段时间,"李某某"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少年,一直都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前后的原因,都与他那不凡的父母有关。随着岁月的叠加,有些人在坎坷辗转地成长,有些人在华丽浮躁地成长。不同的父母,不同的背景,让很多人的命运也不相同,也让很多人误解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但他毕竟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这话有些老生常谈,却也是真理,尤其是在很多父母都不自觉地成了孩子的“代理人”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寻找他的梦想,从旁协助他成才,同时也让他充分享受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老师话题目录秘密是成长的催化剂──孙老师说别让我们成为“水晶人”保留孩子的秘密让孩子独立面对一份责任请让我保留一些小秘密 —写给妈妈的信面对秘密的三个原则秘密是成长的催化剂孙老师说 作为一个独生女的父亲,当我写下这个标题,心中不由得一阵惶恐。试想,哪个独生子女的父母不担心孩子出事?而且凡是出事往往与某个秘密有关。所以,绝大多数父母和教师都不希望孩子有秘密。 据我们在全国城市做的调查发现,26%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  相似文献   

4.
过度保护型有些父母总是过度保护子女,因为他们总认为孩子没有能力面对外部世界。“这种类型的父母本身就很胆小,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所以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切都由他们包办。然而他们不知道,以爱的名义过度保护孩子,这只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过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非常敏感,并且极度依赖父母。成人后,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他们往往要花费比其他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过度赞誉型对子女的优点过度赞誉或夸大也非常危险。“这类父母总是忙于让子女在各个方面出…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从出生到学龄前,在家带着孩子的父母可以享受到很多的福利,这个福利不只是指经济上的补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各种机构给予你很多的信息资源,给孩子提供活动的场所,给家长提供交流的机会以及有很多免费的讲座,帮助你尽可能地了解你的孩子,做一个好父母,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宽”指的是一个人的宽容精神。这包括你能否尊重不同意见,能否帮助你讨厌的人,能否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能否谦让、能否分享、能否赞扬。这些品质无疑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宽”字,父母首先要具有“宽容”精神。   一、要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总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其知识也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父母不满意的行为,甚至会犯错误。对于孩子这个成长中的个体,犯错误是他的权利。父母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个现…  相似文献   

7.
足球     
这个题目或许有些太通俗了,简单的让人一目了然,让人一下子就猜透了我要写什么。还记得这是我五年前第一次写有关“足球”话题作文时所写的题目。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都或多或少的给“足球”加了很多修饰成分,甚至用了很多自以为很不错的比喻来代替这个司空见惯的词。但是,今天,当我再次要提笔写足球,苦苦地想了许久仍找不到一个满意的题目,方才发现,“足球”就是足球,它是它自己,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9.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报答尚且不能够报答一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朋友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缺少和父母的沟通,不尊重父母的意见,甚至还有打骂父母的事情发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连父母都不能珍视,  相似文献   

10.
父母习惯于教导孩子,而不善于引导孩子。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平时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同伴玩,和父母的交流也不多。这不仅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也与父母的性格特点、教养方式、成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书宏 《师道》2006,(1):49-50
一个老爸用幽默、活泼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小女儿然然的一段成长经历。然然聪明、调皮,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所作所为有时使人目瞪口呆,让人觉得有些烦人,但这个可爱的小丫头却人见人爱。本书体现了一个父亲、一个男人对孩子教育成长、社会环境的思考,语言朴实幽默,有些地方令人捧腹大笑,有些地方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发现,世界上的人都毫无例外地带着父母的某些体貌特征来到人间。因此,许多年轻父母都非常关心自己的体貌特征哪些可以遗传给后代。遗传并不像“克隆”动物那么一模一样,在已知的10大特征性遗传中,有些是绝对地像,有些是像又不像,有些像得微不足道,有些则可以通过再塑又不那么像。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1.肤色。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你打上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一般不会有白皮肤的子女;若父母皮肤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孩子的肤色比较中性。2.下颌。是不容“商量”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从个案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个案档案: 姓名:马××性别:女年龄:15岁 基本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生活基本自理.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她的周围,最后我得出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亲情的缺失 父母离异,母亲不问不闻,父亲经常外出打工,尤其是近两年,爷爷奶奶在山上放养也很少回家,晚上基本上是一个人,这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天下的真理,不可违抗。我母亲是这样,我也不例外。我们都把各自的城堡打造得坚不可摧,冰冷地对抗着。我的母亲让我向西,我绝不敢向东。当然,一切的服从只局限在表面上。从小,反叛的因子就在我心里扎根了。它吸收着外界的营养一点点地长大。初中接触到大量的小说后,我彻底被"反叛"侵蚀。她让我向西,我还是会听话,只不过我看着东方倒着往西走。  相似文献   

15.
圈里圈外     
杨玄章 《大学生》2015,(6):64-65
刚刚进入陌生的职场,新毕业的大学生多多少少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工作、全新的挑战,要跨过心理上的这道坎,需要更多地和周围的人和环境拉近距离,从而不可避免地要主动融入一些圈子。然而,面对办公室里各种各样的圈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处理得游刃有余,职场上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又让圈子这个本来中性的词变得让人不可捉摸。很多职场新人在处理各种圈子时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甚至有些人谈圈色变,生出一种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6.
向世界微笑     
在很多人眼中,环卫工人往往干的都是又脏又累的活。当毕业于渤海大学的辽宁女孩郭笛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时,有些人觉得这是大材小用,还有一些人觉得她是队伍中的另类,在作秀。郭笛自己很坦然,她愉快地笑着说:“不靠父母,自食其力挣钱养活自己。当环卫工比‘啃老族’强!”  相似文献   

17.
杨欣欣 《师道》2008,(3):59-59
当教师这么多年里,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多,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很少。但在那些很少的时间里,却总是有些东西在沉重地捶打我的心灵。 有时我想,也许要到了我这样的年龄,不再自以为是的年龄,明白生活艰难的年龄,才能更深地理解父母给我们的,无法替代的,永远让人动容的爱。  相似文献   

18.
嗨,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们来了解有关动物大小的知识。各种动物的个子大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动物的个子也会大小不一。在动物世界里有时候雄性和雌性动物的个子就不一样大。动物的大小还可能与它们的年龄有关。就像人类一样,动物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长大。许许多多幼小动物比它们父母小得多。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长得快。院子里的鸟只需几星期便可长到成年鸟一般大小。另外一些动2物一生都在不停地生长,它们在幼年期长得非常快,到了成年期,它们长得又非常慢。但是它们一直都在长。鱼和蛇类就是这种不停止生长的动物。长按照年到…  相似文献   

19.
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住校生.年龄在十一二岁.他们远离父母的照顾.因此.如何让他们在学校这个集体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边尝试边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常听得许多父母讲,现在的父母做得真是辛苦,管孩子吃管孩子穿,更重要的还要让孩子有出息,别落在别人家孩子的后面,刚刚上了幼儿园就要考虑要上哪所小学,上了小学往往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学习更有自觉性,于是父母们真的就有些心力交瘁。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与付出相对应的,肯定是有所得。静下心来想想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了什么,我想最大的收获是成长,是父母作为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