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荣 《快乐阅读》2011,(21):178-179
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研究语言学的热潮,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他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塞尔系统地修改了言语行为理论,除了认同言语行为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还发展了奥斯汀的观点,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2.
礼貌语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使用的,能够表达礼仪的词或句子,它包括"赏脸" "你好吗"这类礼貌意义已经固化的词或固定格式,也包括人们为了表示礼貌而选用一定句子的言语行为.本文将以老舍作品中的礼貌语言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汉语礼貌语言在句子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但有时为了礼貌或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往往违反合作原则,选用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的间接语言。按照言语行为理论,一切话语都可看作言语行为。因此构成辞格的语句也不例外。一些修辞手段本身也蕴藏了一定的暗示义。本文正是要探讨这些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的辞格式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4.
韩刚 《现代语文》2007,(8):26-27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媒介,言语是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运用.言语单位可大可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都属不同层次的言语单位.言语的充分理解意味着应解读出它所传递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5.
关于句子内容的几个问题黄德玉语言的句子与言语的句子是有区别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语言的句子只有意义,没有内容;言语的句子既有意义,又有内容①。本文试图就“句子的内容”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当然,本论题所提及的句子只能是言语的句子,不过,要了解句子内...  相似文献   

6.
试论句子的语用成分黄德玉句子的语用成分是相对于句子的句法成分而言的。严格地说,句子有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之分:语言的句子是静态的,只有句法成分;言语的句子是动态的,不仅有句法成分,而且有语用成分。句子既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为了弄清它的内部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7.
马冬 《教育探索》2005,(9):76-78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又研究听话人时发活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同语义学一样.语用学也研究“意义”,但是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和理解语言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语言的过程.语用学认为.话语不仅表达了说话人一定的意见、而且完成了一种行为;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一定的言而有信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又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理论把话语汇同说话人的意图联系起来,从一个方面指出了话语之所以含有不同语用意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中一个最富有生机的领域,但它在初级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还不广泛.语用学所指的言语行为指不是简单地根据句子的形式研究句子本身,而是根据句子的功能把它看作是说话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手段.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有时已失去它字面上的施为用意,而是用间接的方式提出请求或发出指令,而人们舍弃直接的表达方法,主要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相似文献   

9.
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新论》中提出:应当建立句子修辞学.这对于修辞学理论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认为:句子在语言系统和言语交际系统中都处于重要的、特殊的地位,“句子是语  相似文献   

10.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交际过程中有效运用语言要素的一种行为,它特别注重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语和句子。乡村标语口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我们从修辞的角度(语言三要素的配合)来分析其如何达到言语交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它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对比英汉语言当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发现英汉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哲学观等差异是形成英汉间接言语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基本的概念,除了包括语言因素,还包括非语言因素。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由J.Austin提出的三种言语行为模式,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语境因素是研究中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时无法不涉及的因素,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时同样如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语境因素在这三种言语行为模式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语言、思维之间关系密切.不同文化反映出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积淀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以思维为认知基础,同时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言语交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也难以摆脱它的影响,无论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的独特思维方式、言语习惯、交际策略,还是言语事件中不同的言语过程和语用特点.以及言语情境的变迁与认知构建等,都给我们对跨文化话语的理解增加了不少的困难.而通过从文化角度对跨文化话语分析中的言语行为、言语事件、言语情景分析,我们可更好地理解跨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法研究对句子结构通常只是作静态的观察和分析,因此往往把各种句型看作是静止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模式。现代语言学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开始从语言分析与言语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去对句子结构作更加深入的研究,注意到了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特定的表达目的、语言环境、交际功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语境、语义、语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非言语行为交际为语言交际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行为交际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地位.列举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例子,讨论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非语言行为交际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请求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们在希望受话者作出相应反应的一个重要言语手段。请求言语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请求言语行为。本文会列举中英语言中的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分析其间接请求言语行为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使读者更加了解两种语言中的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并且让二语习得者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中的间接请求语言行为。  相似文献   

18.
J.L.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中"意义就是真值条件是语言理解的中心"的观点,从语言和行为的关系入手,发现了人们说话也是做事的一种方式,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对J.L.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梳理,并结合当今主流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假设来共同解读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交往离不开语言,但交际不可能是纯粹的言语行为,同时包含非言语行为.本文阐述了非语言交际的内涵和重要性,探讨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设计理念———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加强言语独特性的培养,既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