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纯艳 《湖南教育》2007,(10):41-41
一、错误的原因 错误是对某种语言规则的无知而出现使用上的偏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错误是刺激反映时导致的,应通过新的刺激对正确的形式加以强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心智主义者认为,错误是学习者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它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而在检测、推理、演绎中出现的偏差,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韩玲 《培训与研究》2008,25(3):23-25
过渡语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传统的二语学习理论过分强调其错误的负面作用。本文依据错误分析理论.重新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过渡语错误的性质极其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过渡语与语言错误之间的关系,指出它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由此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错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这是一种阶段性的语言表现,它一方面体现了学习者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这一特点,同时也展示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教师应当正确看待这些错误,采用适当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在纠正中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该语言。  相似文献   

4.
一、中介语理论及其意义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轨迹,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即“共时”和“历时”的统一。此后,他注意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建立一个既依赖母语、却又不同于母语和目…  相似文献   

5.
自动性对于二语习得大有裨益,它有助于学习者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加工信息,从而减少对注意的消耗.ACT认知模式将知识分成两种,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由前者向后者转化的过程.ACT认知模式对于二语习得的启发意义是,它告诉我们:应注重积累陈述性知识,确保学生语言输入的质量;应将自动性作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将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应重视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与准确性,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自动化;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增加学生对套语使用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程玲 《家教世界》2012,(24):157-158
错误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客观存在而又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通过利用错误分析研究学习者错误的特点、分类,知晓其产生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错策略,能够对提高学习者二语习得效果和英语教学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多年来,大多数的教师将错误归咎于学生,认为凡出现错误就是学生不努力。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结果却表明,错误的性质绝不如此简单,错误是过渡语各阶段语言发展的标志,规律性的错误可以作为判断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标志。错误一方面体现了学习者创造性使用语言规律的特征,另一方面展示了学习者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方式,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重新认识错误,对于外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顾亮 《成才之路》2009,(27):57-58
语言能力是人的大脑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和才能。讲母语无须特定的传授。语言原则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的,大部分语言错误是在自己生活过程和语言实践中自我纠正的。习得语言是一个长时间的内在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但能够区别母语与非母语的词或句子,而且还能懂得句子结构的深层意义。习得语言是有时间限制的。它随着生物个体发展中的上升运动条件转变而产生固有事物本性的潜能化。  相似文献   

9.
瞿菁 《文教资料》2014,(7):190-192
错误分析是对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索学习者所运用的策略、产生错误的原因、如何克服等。错误分析方法成为二语习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教师意识到学生的特点、错误偏好、认知空缺,提高教学导向性。通过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的错误进行归类、统计,用SPSS工具分析其与写作水平之间的相关和回归关系,可以帮助师生调整学习内容,了解语言学习的步骤,明确学习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7,(1):124-128
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分析、研究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发现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的规律性的错误,以期更好地帮助外语学习者习得语言。错误分析研究发现,语言负迁移是导致错误产生的重要因素。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常见错误最突出的是语际迁移、文化迁移两大类。因此,文章旨在从语言负迁移的视角,分析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这两大类错误,并根据相应的错误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规避策略,以促进语言的成功习得。  相似文献   

11.
苏玉红 《甘肃教育》2009,(15):29-30
自然法是由克拉森和特雷尔提出的旨在发展教学理论的一种方法。在外语的学习中,该教学法强调自然的交际而非正式的语法学习,对学习者的错误持宽容态度。自然法提倡无意识习得语言,提倡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要求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自身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要求教师要创造一种与习得母语相似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对于语言的自然习得。自然法的核心是:要让学生无意识地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12.
错误是学习语言中不可避免的,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犯的错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学习者的进度和特点。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对收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错误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法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之前,二语习得中的错误总是被当作学习者失败的标志来看待,而老师的责任在于尽快帮助学生纠正其所犯的错误。直到1967年,S.P.Corder首次全面指出学习者错误的积极意义,人们才开始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并进一步加以研究。本文拟通过分析一篇学生的英语作文,探讨错误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动态心理过程,是学生从母语向目的语过渡的过程,而错误分析对探索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心理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依据错误分析理论,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阐述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和探讨了错误分析对外语教学实践所起到的三个方面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颖 《考试周刊》2009,(16):105-106
错误分析对中介语和目的语进行比较,是描述语言学习者语言体系的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的过程。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总结出了国内外错误研究中对大学阶段学生二语习得的错误研究较多,而对基础阶段以及五年制高职高专的学生的二语错误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研究是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指示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和依据。本文简要分析中介语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设性建议,以期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帮助第二语言习得者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旅居英语国家的海外华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所犯语法错误来阐释“有效的、可充分理解的语言输入”以及“学习动力”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学习者错误和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套语是语言使用者在长期语言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或公式化的惯例语,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特点,是人类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对外语学习者习得语言有很大影响。但套语的独特性为语言学习者习得造成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证实了套语的双过程加工模式:组合和整体加工,为语言学习提供了较有效的方法。套语较强的规则特征是学习者创造词语的基础,也是创造性地运用外语的前提,语言学习者面临的任务不仅是习得一种规则系统,而且还要掌握一套使其能有效处理语言的套语,并且结合文化特征来帮助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习者语料库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学习者语料库,可以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明确错误的基础上进行纠正,有利于学生纠正语言使用的错误,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正确的语言知识。由于学习者语料库的重要性,为了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构建小型的学习者语料库是很必要的。本文则通过对实际日语教学中学习者语料库接受补助动词误用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典型学习障碍,为学生日语学习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错误是学习者的典型特征之一.对外语学习者语言的描述起始于对学习者语误的描述,其标志性论著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的论文《学习者语误的意义》.文章从中介语理论、负迁移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三个角度分析外语教学中语误出现的原因,并分析了语误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影响.这一点可以揭示一些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所特有的问题,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供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