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教育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植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主体性素质的学生,这不仅要求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本文以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活动的要求为重点,较深入地探讨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主体体育是通过各种体育途径和体育手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谋求学生在体育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体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此相适应,学校体育应确立主体体育思想,高扬主体精神,充分发展学生参与体育的主体精神。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必须树立和当代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意识,树立主体体育的思想,促进学生体育主体性的发展,真正解决目前学校体育主体性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体和主体性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理论新的发展,主体性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中,主体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即指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以新的观点看待教育和教学活动。首先,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往的教育理论仅仅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客体,着重“培养”。主体性教育理论则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的个体,而不是单纯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续第一期) 五、课外活动创造美 学校开展的大部分课外活动都是创造美的过程.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自由意志、独立人格",促使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形式,也是最容易引发创新思维的活动形式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因此,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  相似文献   

7.
李清岩 《吉林教育》2008,(15):77-78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面向和谐社会的学生"主体性"人格培养及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学生.为此,学校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教学指导思想,形成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实施以引导、活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变单一评价模式为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可偏废.它是指根据国家、社会的要求,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经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具有主体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必然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学习理论的要求,更是学生的一种本质属性。学生主体性的实现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教育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