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制造抽屉的常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屉原则起源于19世纪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Peter G.L.Dirichlet,1805-1858),他运用抽屉原则让明了著名的Dirichlet定理,所以抽屉原则又叫“Dirichlet原则”,或鸽巢原则,鞋箱原则,重迭原则,邮箱原则,重复原理,鸽油原理,鸽笼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处理存在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都要应用它。  相似文献   

2.
抽屉原理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而如何构造抽屉是解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实例从五个方面介绍如何构造“抽屉”.  相似文献   

3.
抽屉原理     
《红领巾》2007,(1):8-8
【专题简析】如果有9个苹果,写字台有8个抽屉,让你把9个苹果放在写字台的8个抽屉中,那么至少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就是抽屉原理。抽屉原理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造"抽屉"与"苹果"的方法,结合已知条件和相关数学知识,通过观察、联想,构造出满足抽屉原理的数学对象,或构造出一种新的问题形式,使问题的结论得以肯定或否定,或使问题转化,有时更能使抽屉原理的这类问题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巧妙获解.  相似文献   

5.
抽屉原理: (1)将n+1件东西放在”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件东西. (2)将m件东西放在n个抽屉里,当川一nq时,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q件东西.  相似文献   

6.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狄里克雷原理,这一简单的思维方式在解题过程中有很多颇具匠心的运用,抽屉原理常常结合几何、整除、数列和染色等问题出现,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朱鹏程 《数学小灵通》2004,(11):40-41,45
如果把10本书放到9个抽屉里,那么可以肯定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本或两本以上的书,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基本原理为:如果把(n 1)个元素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不止1个这种元素。  相似文献   

8.
(本讲适合初中)在解决存在性问题时,抽屉原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张学杰 《贵州教育》2010,(16):28-29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了“抽屉原理”,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抽屉原理的思想方法,并初步体会运用抽屉原理思想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抽屉原理”从少数精英学生学习的奥林匹克竞赛课堂走向全体学生学习的大众课堂,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教师感到困难、无从适应。下面笔者谈谈对“抽屉原理”教学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依据"一个项目玩一节课"的理念,利用扑克牌作为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玩扑克的游戏中体会、理解"抽屉原理"的概念,从而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抽屉原则在证明整除性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抽屉原则,解决有关整数的整除性的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指出了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抽屉原理的常见形式,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这一原理在代数问题、数论问题及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研制的智能化低压抽屉式开关柜的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票据是一种法定的流通证券,可以通过背书转让而流通,同时法律又允许当事人对票据的背书作出某种限制。了解出票人记载不得转让的法律效力和背书人记载不得转让的法律效力,可以充分诠释相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题的方法 ,它不仅可用于证明 ,也可用于计算和利用数学归纳法、抽屉原理解题的有关题目的求解。通过反证法的教学 ,可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A synthesis of perception theory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presented as the basis for a new teaching programme of drawing for first–year fine art undergraduates. The domain of drawing is mapped as a matrix of systems of choices available to the drawer in order to realise the functions of drawing within a social context. It is argued that an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is domain may empower students’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