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1.调查的背景问题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学习情景,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很容易进入一种问题情境之中的心理驱向,即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常人看到苹果落地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3.
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便形成了“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陆敏 《班主任》2009,(5):14-1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创新行为的。  相似文献   

9.
宋雪莲 《教师》2012,(22):40-40
学生在认识和探索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令他们产生疑惑的问题,在这种疑惑之下,学生会出现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我们就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疑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逐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不仅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而且还指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生活或生产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矛盾。意识是人脑对现实生活中客观物理现象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自觉反映.从而自然而然在行动上表现出来。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物理学习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  相似文献   

14.
正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文立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203+205-203,205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及“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对问题的感受能力。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龚帅 《现代语文》2011,(4):103-10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