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程桢桢 《考试周刊》2013,(73):68-6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者倡导以有效备课为主题的备课研究,根据备课侧重点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类型课的备课形式、特色备课、备课个案研究、备课评价等的专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的就是有效备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实施爱粮节粮主题课包含五个部分:备课前,论证爱粮节粮主题课可行性和必要性;备课中,围绕主题,明确教学重点和目标;整理教案时,搜集教学素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讲课过程中,灵活掌握教学方式;讲课后,归纳总结,表达愿景。  相似文献   

3.
贾青 《考试周刊》2014,(99):79-79
<正>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即我们俗称的"备课"。而在当下,任教小学数学的许多老师习惯于以一课或一课时为独立结构进行教学构思、处理教材,这就是所谓的"就课备课"。而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缺陷:教师往往会被局限在教材知识点的框架内,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是固化的结论,从而让数学教学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跳出"就课备课"的旧框架,采用"主题备课"的方式,只有备好各个主题的  相似文献   

4.
<正>人教版教材采用单元主题式编排,主题呈螺旋式上升,所以,我在教课时注意各学段间纵向的联系,从单元整组角度把握教材。最近五年,我在单元课整组整合授课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中高年级课型大体都有了思路和模式;突出了"高效课堂",突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紧扣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备课时,紧扣每组课文单元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统筹本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备课法,要  相似文献   

5.
一、在校本教研氛围中探究“弹性化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教师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全体受益的教研,是教师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大众化教研。校本教研是进行“弹性化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的保证。在校本教研氛围中探究“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模式,就是要改变过去的单人单课孤军奋战的局面,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才智,教研组内合作,集体研究,加以优化整合,并在课堂实践操作中,予以完善修补,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以一个年级五个班为例,每个班级的教师认认真真备一个主题单元的课,通过集体讨论,再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行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这样半个学期的课只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问就能备好了,还能充分保证备课的质量。教师在认真备课、集中研讨的过程中,既钻研了教材,研讨了教法,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师在集体备课理念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不懈地探索和实践更先进、更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而协同备课是当前中小学校推行的新的集体备课形式,其基本环节为:个体初备——集体研讨——个体复备——个体施教——教后反思.在这一模式基础上,研究者们又探索出比如,主题说课式、同课异构式、先教后研式等众多的集体备课新模式.如何最大化地提高协同备课的有效性,是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9,(22):13-14
"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环环相扣的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主题单元备课是基于学科素养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和目标,将教学内容中碎片化的知识有机、模块式地组织起来的教学方式。运用主题单元备课,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以"人体的呼吸"复习为例,介绍了在复习课中通过主题单元备课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靳瑞 《广东教育》2007,(6):48-49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备课应该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学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等几种,我在这主要谈谈课前备课。  相似文献   

9.
语文说课是由执教者口头说明具体课题并运用理论的和实际的根据加以简要论证的一种教研活动的新形式。这种形式能把课堂教研从单纯要求教师如何备课引向教师集体备课与个别备课相结合,从单一听老师上课转化为集说课、上课、评课于一体,从老师之间漫无目的地听课转变为先定主题,然后人人准备、个个说课。因此,以说课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对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提高语文学科教研效果,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段天喜 《甘肃教育》2014,(23):98-98
正主题式同课异构的"同课"是指选用"同主题同课例","异构"要保证异构不异法,是在校情、学情、执教者、教学经验等诸多不同因素下,由执教者进行深度网状备课,采取批注式阅读、情感式朗读等教学策略,呈现一节节风格迥异的、令听课者眼前一亮的好课。该活动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共同体思想,通过同学科教师开展的一系列"课例→研讨→再课例→再研讨"的活动,让每位同学科教师参与听、观、议、评、磨及备课等交流探讨活动,实现互  相似文献   

11.
<正>本人在课余时间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在细读完整本书之后,收货颇丰。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备课篇。余教授的"备课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主题: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练习,撰写教案,集体备课。每次上完课之后,老师都会感到困惑: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什么学生却没有如自己所愿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在一次次的反思之后,终于找到其中的原因: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的课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备课、说课到讲课(做课)的完整系统。备课是说课、讲课的前提;说课是对备课的理性剖析;讲课(做课)是备课、说课的具体实践。在备课、说课、讲课(做课)三位一体的互动中,会创造出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在校本教研氛围中探究“弹性化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教师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全体受益的教研,是教师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大众化教研。校本教研是进行弹性化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的保证。在校本教研氛围中探究“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模式,就是要改变过去的单人单课孤军奋战的局面,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才智,教研组内合作,集体研究,加以优化整合,并在课堂实践操作中,予以完善修补,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以一个年级五个班为例,每个班级的教师认认真真备一个主题单元的课,通过…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方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改实验的顺利与否、质量优劣,最终还要靠老师来落实。作为备课组长,我一直在探讨学科小组的备课形式,并创设出“同课异构”式备课模式、模拟教学环境式备课模式、主题沙龙式备课模式及“资源共享”式备课模式。一、“同课异构”式备课模式“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法体现教学内容,用综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好地体现“知识交流”、“师师沟通”,我提出了“同课异构”式备课模式,以便于教师联手进行研讨。在研讨活动中,同一备课组教师对相同的课题采用完全不同的构思进行设…  相似文献   

15.
一、备课思考与名段赏析 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选择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为教例。本单元主题是“认识西部”。在备课中,大家分析了教材特点,研究了学情,对教学目标也达成了共识,但是下列问题看法不统一。  相似文献   

16.
潘永志 《文教资料》2013,(19):148-149
作者尝试突破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备课模式,实践以单元或课为单位的“主题式整体备课”。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问题为主线,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实现备课的整体设计,分层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我校落地生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大胆试行“语文主题学习”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利用好集体备课开学第一周,在白校长的积极鼓励下,我们六年级四位语文老师经协商,一致决定大刀阔斧地试行“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以精读课“1+1”、略读课“1+2”的形式进行课文教学及丛书的学习。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针对相应单元的学习主题,训练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有效做法、学法,以及根据每种课型的语用点选取相  相似文献   

18.
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操作性和探究性非常强的课。在备课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课前备好的环节在课堂上难以实施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备课前只注重了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文结合实践案例,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备课过程中使用动态备课的形式是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分析《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是以单元形式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安排三到四课。而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是阶梯式上升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要求都是循序渐进的。可是在一线的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课前备课是教师高效课堂效率的根本保障,课后备课是课前备课的必要补充.做好课前、课后备课是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不断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