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不少人在探究语文教学中的症结到底何在。依本人从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来看,我认为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一种错误的教学倾向,即语文教学的“理科化倾向”。所谓“理科化倾向”,简而言之,就是按照理科教学的思路与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在这种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的规则,语文课便被定位为一种工具性质的课。这样,教学中就不重视文学因素,不重视文学作品的讲解阅读,而重视概念记忆与语法的运用;不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熏陶,而强调分析…  相似文献   

2.
语文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语文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和集体的智慧,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使用导学案教学意在遵循“以生为本”之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懂得创造”。但导学案编写时的习题化、共性化、内容和盘托出化倾向造成课堂上学生发言时的思维含量少了,思维品质低了,思维张力小了。怎么办?盯准课堂教学流程,从常见环节中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舞蹈。  相似文献   

3.
“文革”之后,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理科化倾向。即重视知识与规律的传授和技巧性的训练而不重视文学艺术的熏陶。在智力培养上的一个表现就是课堂讲授上多进行以分析与综合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训练,而很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展开自由想像。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着一种应试思维的教学倾向,那就是“题目化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端出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或扣住教材内容,或紧扣高考的考点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寻得答案。这样的教学,本质就是为了寻得答案的应试思维式的教学,姑且称之灯‘题目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就是相当多的语文教师热衷于新理论、新主义、新方法、新模式的研究。在文章中开口新理论,闭口新模式,让人莫测高深,俨然一副理论家的姿态,颇能吓倒一些未见过“大世面”的“教书匠”。然而令人可惜的是.这些“理论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却未必见得比普通教师更好。  相似文献   

6.
对于语文课程,不承认它的工具性是绝对不行的,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它的工具性却又是远远不够的。可时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人的心理趋向功利化,总想着短期见效应,使得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理科化倾向,“只见工具,不见人”,只讲工具性,不讲人文性。  相似文献   

7.
潘涌 《学语文》2009,(2):4-5,9
近年,在与浙江语文名师班学员同赴京穗苏等课改先进地区的教学观摩中.强烈感受到新课程在很高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风貌。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刷新了语文教师的研究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教学过程空泛化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尤其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导致一些语文课“看头”有余、“味道”不足。由于语文新课程实施,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就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新课程秀”。有的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未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探究讨论。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遑论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  相似文献   

8.
反思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暴露出教学过程空泛化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展望语文新课程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9.
王治仓 《教师》2014,(12):44-44
语文课堂作业的“课外化”倾向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出现,正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正确而导致。实际上,作业和练习只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教学实施的形式。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理科化倾向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像讲解数理化题一样讲解文本,像数理化一样,大频次的训练,高强度地做题;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越来越少,这就带来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而数理化有着和语文根本不同的学科特点,它们的知识是共性的,是全世界都一样的,而语文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反思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训方式。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暴露出教学过程空泛化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展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2.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常常出现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的倾向。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文本解读的机理.提高一线教师研读文本的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与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师大文学院、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联合举办“文本解读”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学语文教学》《语文世界》编辑部协办,泉州一中承办。热忱欢迎语文教师、教研员、语文工作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15.
张敏华 《福建教育》2005,(2A):34-35
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谈语文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论时代如何发展,语文教学如何改革都必须把语言之“根”留住。然而冷静反思当前语文教学,不少阅读教学课堂中语言遭受冷落,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正遭此“疫情”侵袭。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务之急应该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防止几种倾向。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浅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阅读停留于表层,缺乏深度的思考、感悟、咀嚼和品味,呈现出表层化、碎片化、泛语文化、随意化、娱乐化、感性化、功利化、时尚化等倾向;造成语文教学中"浅阅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标准的误解、误读和社会"浅阅读"现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当静下心来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并进一步反思时,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因理解和实践操作中的偏差,造成语文本体的失落。以致出现了“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不浓,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有专家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情感传递的过程,为此,情感的传递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而文学的感情就是人和人的共鸣,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就是作者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作者、学生和学生这四维一体的“共鸣”。但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政治性和工具性并存,以工具性为主,思想性为辅,割裂了通过语文的学习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值得语文教师深思。它涉及了对语文教学功用的深层次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功用并未深思,只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传授语文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用来解决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而“语文学科”本来是一个外延很宽的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观念所谓的“语文学科”以外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教师和学生也只认识到学习理科也要运用语文知识这个程度,将其工具性概括为“语文学科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所谓“工具”也只局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即认为无论学什么都要识字、阅读、理解、表达,…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主地开发”谈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重视儿童的自主、独立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与现代社会对孩子自主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均很薄弱。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