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传统论析——为李大钊诞辰1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北京大学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这是北大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性进步的集中表现,也因此把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传入中国,是目前不少人正在反思的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真正弄清楚,对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大有帮助。谁都知道,到五四的时候,中国的近代工业还十分落后,产业工人总数大约只有同时期美国的四分之一;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文化都还处于十分幼稚的水平。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工业社会的产物,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如果仅仅从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习惯上所称的“近代”(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和“现代”(“五四”运动以后)的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我国自1840年以后逐渐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这种民族危机十分严重的时刻,各民族各阶层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直至1949年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展开了蓬蓬勃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鸦片战争以后的150多年,是中国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活跃在人民群众口头的民间故事,也不能不发生变化;同时,这个时期的民间文学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因此,我国民间故事在近现代自然形成一个单独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进而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层面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五四时期,中国近代化深入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层次。中国人的奴性意识、自私意识、封闭意识减弱,自主意识、群体意识、开放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封建贞操观的批判,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这一批判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两者所处的时代条件相异,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色,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和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的人文精神,自鸦片战争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近现代的发展形成中又经历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的彻底胜利;是一次伟大的民族复兴。它使在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近代追求民主与科学的人文精神,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升华,铸成了中国近代人文精神中独特而重要的一段辉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大转变的历史时期,时间虽不过两年,但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发展既如疾风迅雷,又极错综复杂。争夺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在五四时期已经展开,反映到工人运动上来,  相似文献   

8.
李喜所 《历史教学》2003,79(11):9-14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近代科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第一次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科学家群体.本文对该时期科学家群体的一些基本问题——年龄结构、学科分布、区域分布以及留学经历、精神特质等--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它在多个层面上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近代中国人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五四时期,人权高高飘扬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上,闪烁出时代精神的灵光,并在理论、实践中经历了一个重大转折,在中国人权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现按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顺序,试从三个阶段论述五四时期人权思想的特点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12.
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各种思想的活跃、报刊业的发达使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五四文学在类型、题材和表现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社会时代的特性为杂文的发展创造了优渥的外部条件,而杂文也契合时代精神成为最佳的言说载体;五四精神得以张扬,杂文得以兴盛。五四时期杂文创作数量繁多、形式自由,成为五四时期最为凸显的散文文体。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在“五四”这个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郁达夫是一位时代的歌者。作为一个时代的歌者,郁达夫的创作意识是斑驳而复杂的,因而,他用于反映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也是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14.
新文学是在诸多因素的刺激下发生的。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一种新的文学观念诞生,必先是在思想上产生了变革,而思想的更新往往与注入思想的教育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引起了国内思想的转变,随即促成近代文学思想发生变迁,即而在文学观念上产生诸多新的理念和见解。文学的教育作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学不仅仅是歌颂和文人骚客的个人专用品,它更强调了那个时代所赋予它的时代使命,教育一词也不仅仅局限于学院,在社会上更是为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近代留日学生无疑是新文学发生的启蒙思想者。  相似文献   

15.
<正> 五四时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多年来在西欧活动过了的文学倾向也纷至沓来地流入到中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新古典主义,甚至表现派,未来派等尚未成熟的倾向都在这五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露过一下面目。”而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在五四时期和三十年代形成两次“涨潮”。  相似文献   

16.
    
1910年,近代小说家陆士谔完成了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书中这样写道:在中国上海浦东要召开一个万国博览会,中外游客都要来……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1910年的预言,2010年的实现,整整相差了100年。而这一百年,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我看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科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推进,更应该是精神文明的发展。作为上海公民,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世博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化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到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于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也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白话新诗兴起于光辉的“五四”时代。诗歌革命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诗歌革命的兴起,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原因。中国诗歌发展到“五四”前夜,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这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有着光辉诗歌传统的国家。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时代,而且中国诗歌毫无愧色地曾经达到了世界文学和世界诗歌的高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是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之所以解放,一是西方的各种思想、主义,蜂拥般地涌向中国,诸如:无政府主义、实验主义、达尔文主义、马列主义等等。它们都是在“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之下,反帝反封建”,打倒孔家店,建设一个新的强盛中国并为之奋斗的力器。当然在斗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主流和指导思想。一是与此同时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和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家、作品,被大量地介绍到中国来。特别是到各国留学的一些青年学生回国之后身体力行,这一切都汇入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文新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洪流之中。“五四”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流派纷纭、百家争鸣的时代。使中国文学发展到古代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开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也称“同光新政”,因为经历了同治,光绪两朝。洋务派提出的“新政”口号,实质上是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但洋务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总计有80年,洋务运动却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洋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明显的。“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那么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