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尔文(1509—1604年)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34年,出生法国的加尔文受政府迫害流亡瑞士,1536年在巴塞尔出版《基督教原理》,这是一部对新教教义作系统阐述的新教百科全书,影响深远。加尔文继承了马丁·路德“信仰得救”、仪式从简与反教阶制的主张.又...  相似文献   

2.
犹太——基督教传统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开始流行的术语,美国人用来突出其不同于欧洲文化的独特的基督教文化,同时也突出美国新教传统中对《旧约》希伯来精神的继承,和美国社会对犹太教、基督教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但并非所有的美国基督徒和犹太教徒都认同这一术语。因此,犹太-基督教传统这一术语在美国依然是一个概念不很清楚,也未被普遍认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由于长期处理涉外事务,使李鸿章有机会接触到基督教。他对待基督教的态度并非一味排斥,不同时期,态度不相一致。前期基本否定,后来态度转向温和,持接纳态度。对基督教的不同派别,李鸿章也因派而异。比较而言,李鸿章对基督教新教的宽容远多于对天主教的怀疑。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与天主教和新教在布道方式及手法上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二百多年前,英国新教卫斯理宗创始人约翰·卫斯理对于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英国宗教精神衰微的状况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和忧虑。作为基督教作家的简·奥斯丁,抓住了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展现了庄园主托马斯爵士及其次子埃德蒙和养女范妮对新教入世苦行主义伦理思想的坚守、长子汤姆和两个女儿玛丽亚及茱莉娅等人对这一伦理思想的背离及产生的恶果,深刻探讨了新教入世苦行主义伦理思想的内涵,从而实现了对卫斯理之问的回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新基督教右翼,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组织主要派别有道德多数派、基督教联盟等。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势力  相似文献   

6.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人合著《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他们以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社会与战后美国的消费社会为社会文本,分析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启蒙精神这意欲将人类从自然力量的桎梏中解救出来的思想利器,最终由于其自身逻辑走向了反面,倒退成了神话。而人类的位置,也从理性的主体沦为被文化工业所操纵的对象。本文拟从“文化工业”生产的技术层面、大众的角色和理性三个维度对该理论进行解读,并凸显文化工业运行的三种逻辑;生产逻辑、铸造出的大众消费逻辑与反启蒙逻辑,揭示出在消费社会中,经济动因驱使工具理性侵占文化领域,而此种境况下处于被动地位的大众,在快乐工业的包围下,沦为扁平、同质、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7.
清教思想对哈佛大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是主张改革的一支教派。清教徒所推崇和倡导的德行主要有: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教育在清教徒眼中,是实现这些德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而格外重要。英国的清教徒在国内遭到迫害,被迫外逃,将清教思想带到了美洲大陆,于1636年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一所高等学府——哈佛学院。虽然清教在19世纪后期就退出了哈佛大学,但清教思想却给哈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慈善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早在美国独立之前,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清教徒由于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纷纷移民到美洲新大陆。他们在这里经过若干年的传教布道,最终奠定了美国的新教伦理基础,这也对美国慈善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在经过两次慈善浪潮之后,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一种称为慈善资本主义的精神,这种慈善资本主义的精神也是美国多元慈善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慈善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是与美国的宗教、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基督新教自1807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它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曾产生过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试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以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一、基督新教的传入与“洋教”之称号首传新教于我国者为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 Morrison, 1782—1834),他于1807年到达广州进行传播基督教的活动。随后来华传教的还有德国路德宗礼贤会(1830)、美国公理会(1834)、美国圣公会(1835)、美国浸礼会(1836)、  相似文献   

10.
明末至近代天主教和新教在华活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主教和新教(中国称为耶稣教,也叫基督教)同源异流,这两教派在中国传教活动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本文试就这两教派在华活动作个比较研究,以有助于对这两教派在华活动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美国。现今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美国移民政策势必面临改革,移民政策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结合美国移民政策的历史和实际对现今美国政策移民改革做一简要的探析,今后一段时间移民政策改革面临怎样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在美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占极其重要地位。西部开发的需要促进了美国交通条件的改善,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外资涌入美国并且培养了民族精神,这些因素又反过来促进了美国西部开发。正是在西部开发的基础之上,美国经济实现了东西方经济一体化,促成了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升级,没有西部开发就没有美国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美国统一国内市场后,开始积极向外扩张掠夺。地处亚太地区,国内政治飘零,列强纷争的中国成为美国的扩张目标。1901年满清政府同各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巨额赔款即庚子赔款,为美国扩大在华影响提供了有利契机。不久,美国率先提出退还庚子赔款,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美国退还庚款的原因。从而指出美国的目的是为扩大自身影响,攫取在华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带来的与苏联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开始全球性战略收缩。在东北亚地区,美国抛出了旨在减轻美国对日、韩战略负担的交叉承认方案,其核心是谋求在朝鲜半岛制造南北朝鲜被由美日韩构成的"南三角"和由中朝苏组成的"北三角"分别承认的局面。交叉承认的本质是在冷战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集团间外交。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当事国对朝韩两国态度的变化,交叉承认问题的变迁分为南北三角对峙、"北三角"分化和后交叉承认三个时期。交叉承认未能实现其初衷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目前,随着朝核问题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重提交叉承认以促使美国承认朝鲜、给予朝鲜安全感未尝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15.
美国民主制度的维护得益于美国的地理环境、先天特质和美国人的商业激情,得益于法制和民情,民情是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的民主制并非一般的民主制,而是一般民主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民主制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迷信于照搬美国人独特的思想和方法,而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自己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冷战期间,美国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积极加强对波兰的经济外交,有意识地促使波兰形成对它的经济依赖。接着,通过“联系”政策,使波兰逐渐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发生美国所希望的变化。“联系”政策的运用,是冷战期间美国得以实现在波兰的外交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二战后第一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做出了许多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冷战结束后杜鲁门倍受美国史家推崇.但他却是20世纪唯一没有上过大学的总统.他的总统之路颇具戏剧色彩.了解杜鲁门的总统之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总统政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战后的美国,由于战争的影响,经济由繁荣进入萧条。美国政府采取高关税和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国内市场。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柯立芝繁荣"的出现,但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因为它导致1929年更严重的经济萧条,并使各国对美国采取关税报复措施。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体现了其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的张力和冲突,而这种张力的背后是其国内极端经济民族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两种势力的较量。美国政府总结经验教训,意识到只有与别国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只有双赢,才是美国长久繁荣的保证。以邻为壑、零和博弈只能导致损人不利己、引火烧身。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ar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870s, which was relatively early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but due to issues of politics and funding it was perennially marginalized.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see development until the early 1960s, when it began receiving funding from the U.S. government. Owing to the global political landscape and China’s growing strength,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reshaped: the learning age has grown younger, the learning regions have expanded, and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teachers have diversified.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a simple matter of education: rather, it is closely bound up with the blending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e, and ideology.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China’s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work in concert to formulat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rain qualified teachers to resolve issue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20.
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